分享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晋楚鄢陵之战(二)

 菊香书屋666 2013-12-26
2、晋楚两军的作战编组与行动
   (1)晋军
   <1>晋军的作战编组:周简王11年,公元前575年夏4月,晋厉公得知郑叛盟伐宋,而且击败宋军于汋陵,就决心兴兵伐郑以救宋。他也明知晋军伐郑,楚必定出兵救郑,因此也必定演变成晋楚两大集团的大战。又因宋军已被全歼,深恐郑军更会北进以阻塞晋军的渡河,所以急令卫国军队先赶到鸣雁(今河南省杞县)以威胁郑军的侧背,使其后退。一面起本国之兵迅速渡河,向鄢陵急进。一面派郤准等人徵集齐、鲁、宋、卫之军,相约会师于鄢陵。晋军的作战编组如下:
    统帅:晋厉公
    中军:元帅栾书(栾武子)领中军上半部,指挥三军。
          佐  士燮(范文子)领中军下半部。
    上军:帅  郤锜(驹伯)领上军上半部。
          佐  荀偃(中行偃)领上军下半部。
    下军:帅  韩厥(韩献子)领下军上半部。
          佐  荀荧留守本国,未参预本次战役。
    新军:帅  郤准(出使齐、卫,新军的上半部或由中军元帅统摄,或由新军佐统摄,史无记载)。
          佐  郤至领新军下半部。
    公族:晋厉公  郤谷(步谷)为御,栾钅咸(栾书之子)为右。
          公族大夫 吕锜(即魏锜)领公卒的全部。
    综计晋军的全部兵力,约为兵车500余乘,兵力大约5、6万人。
    其徵集诸侯之军如下,但均未及赶到战场参加本次战役:
    齐军:齐灵公亲自统率,国佐为将,高无咎佐之。
    鲁军:鲁成公亲自统率,孟献子(仲孙蔑)为佐。
    宋军:华元为将,老佐为佐。
    卫军:卫献公亲自统率,孙林父佐之。
    以上所列诸侯各军,各以一军来算计的话,总兵力约在600乘以上。如依晋国原本的作战构想,连同诸侯之军全军毕集以参与作战,则总兵力当在千乘以上,兵力约为12万人。

    <2>晋军的行动:当栾书决定兴兵伐郑时,士燮认为晋厉公多私(私于嬖臣),三郤骄纵,内部不睦,不可以出师,当时栾书回答道:“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周简王11年4月10日戊寅,晋军出师,5月,晋军自南河(今河南省汲县)渡河,这时得知楚国也已出兵救郑了。于是士燮又主张避楚。他建议中军元帅栾书说:“晋国多内忧,若能内戢群臣以事君,则裨益晋国多矣,何必合诸侯以图外乎”?栾书不听。当时新军佐郤至也不认为避战为佳,他说:“昔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帅,荀伯不复纵,是皆晋国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晋以武力兴国;今我不雪晋耻,而以避蛮夷,又益耻也”!于是栾书决定率晋军向鄢陵急进,至鄢陵城北20里(今鄢陵城南10余里)驻营,以待诸侯之军。

    (2)楚军
    <1>楚军的决策与作战编组:当晋国出兵伐郑时,郑成公得悉,就急遣使告急于楚,并令大夫姚句耳同往,得楚出援的情形先行回报,以便于决定郑军的行动。

    当郑使至楚告急时,楚共王召集群臣谋议,令尹子重说:“我实背西门之约以伐郑,又以土地诱郑叛晋;今如再起大军以庇郑,难期必胜,不如不救郑”。司马子反说:“郑急而告我,若不之救,则无以诏来者”。楚共王遂从子反之言,就亲率大军,以子反为帅救郑。楚军的作战编组如下:
    统帅 楚共王
    中军 帅司马子反(公子侧)领中军,指挥三军。
    左军 帅令尹子重(公子婴齐)领左军,太宰伯州犁(晋的叛臣)随军为顾问。
    右军 帅右尹子辛(公子壬夫)领右军。
    王族楚共王率国士与俱,分为左右两广。
         左广 彭名为御,潘党为车右。
         右广 许偃为御,养由基为车右。
         郑军 郑成公亲领,石首为御,唐苟为车右。
    综计楚、郑两国之军,合为四军,估计其战车乘数与兵力,楚大约为405乘,每乘200人,约81000人,郑125乘,12500人(这里都加上了后勤人员来算计的,楚每乘兵车后勤人员50人,郑每乘兵车后勤人员25人),大约楚、郑的联合军约为战车530乘,兵力93500人。

    <2>楚军的行动:楚王已决定救郑,其军队的编组也已完成,就由申邑(今河南省南阳县)出方城(今方城县),过叶(今叶县),经瑕(今襄城县西南,7里首山下谷道瑕城),涉氾(今襄城县南的汝水,即古氾水,也名南氾)、颖(今襄城东北45里颖河),在旧许之南与郑师会合,然后疾趋鄢陵。在6月29日甲午晦日,乘晋军不备,连夜压晋军的军门而列阵。气势甚为壮盛,大有乘晋所召诸侯之军未到达前,先击破晋军之势。

3、战场的地理形势
   鄢陵是古鄢国,故城在今鄢陵城西南约40里,春秋初年被郑武公所灭。北距渠水(今河南省开封北黄河河道,古为渠水)200余里;东至扶沟东的暴隧50里;南至召陵110里;西至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县,因许之前为郑所迫,子反救许伐郑时,迁许于叶,其地遂归郑,故曰旧许)60里,鄢陵附近川原平旷,无名山大川可为作战的凭借;四通八达,是古代南北交通的枢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