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书法创作首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悟道修行慧能 2013-12-26

(2012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一直主张书法的理论和学术必须落实到书法的创作,指向书法创作,对书法创作有所干预,强调对创作的评判和修正,书法不需要更多的空言和虚语。我们大家谈的文化,必须与书法创作产生密切关系,否则,文化与书法没有意义。不拿很常见的事来说,书法家们出版的作品集粗制滥造,设计低俗,图片不清,出版的文字著作错误百出,连校对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文化、学术?学术的问题,必须先端正学风,克服了浮夸、浅尝则止的习惯,校正前行的步伐,总结最缺少什么,做好了最基本的,才有可能做好其他,才有可能提升高度。所以,我只谈基本问题,谈影响书法创作的源头问题。

    细观中国当代的书法创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优秀的作者,但现实不容许也不能落实到个人,落实到个人必定损害人家的利益。所以,在中国当代谈书法艺术的创作,对书法的创作提出批评,只能空对空,只能不着边际。书法的评论如果落实不到个人的具体作品,评论就是没有依据的。既然不能评论个人的作品,就谈点普遍的问题,即是这样,也会使很多人很恼火,使太多的人不能容忍,因为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都觉得能够主宰书法命运的时代。甘肃书法创作的问题有与全国普遍的一致性,甚至更加严重。

    一、眼界上的狭隘病,见少识微。也许大家觉得可笑,我们都是书法艺术家,谁不知道读帖的重要?不然,我问问你,今年你读了些什么帖,读出帖子的什么特征?读一本帖子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与自己的书法创作有什么关联?能与帖子的创作者有多少心灵的沟通?读帖子不是为读帖子而帖子,读懂了帖子中的内容,读出营养来才算读帖子。书法家有很多帖子都需要静下心来读,而且深入认真的读帖,应当成为每个书法家的必修课。书法家们没有认为自己不会读帖的,但事实让我们知道,作品中看不出你读懂了多少帖子。如果读懂了,就不至于笔下的作品不成样子。书法家们普遍不会读帖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书法家们的简介你知道他们临了好多帖子,并且融会贯通什么地。但看作品,发现简介里说的那些临习过的帖子的特征在作品里没有反映,你当然可以说是遗貎取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一孔之见衡量所有,在评论和鉴定中已是一成不变的笑话,把某一个人的作品风格固定下来,不分时间不分过程。我们缺少深入进去的能力和毅力。

    古今名帖和古今书法资料丰富而博大,一生都看不过来,临遍是不可能的事。但必须争取时间浏览,争取时间重点研究和读帖,这样做可以开阔视野,以免成为井底之蛙。必须下大力气读懂中国书法创作史和风格史,读懂很多种碑帖的内涵和风格,研究它们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传承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要用心读懂,不能做人云亦云的附庸者,更不能做南先生。

    二、品性上的狂妄病,气量狭小。我不止一次遇到甘肃的著名书法家连人家的作品原迹,甚至连作品的印刷品都没看到过就大肆评论,用自己少得可怜的知识丈量整个书法世界,可悲得很。无知者无畏,在甘肃的书法界太普遍了,一些所谓的知名书法家,走到那里讲到那里,什么都敢讲,什么研讨会座谈会,一有机会就乱弹,基本品格没有,连起码尊重别人都做不到。比如,人家一再强调时间有限,他就是充耳不闻,自顾自的讲废话,什么文化、文学、修养、道德、学问、教育等等都上了,感觉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还以为自己是通才、大才,满嘴吐沫星飞扬,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试问,做什么正经事不需要文化、不需要修养、不需要道德?时刻想着引领时代潮流,要做导师、要当标杆,人人都想当书坛的主角。有本事讲讲书法本体的独特深刻认识,如果你见解超群,抑或还有点见解,谁都愿意听,偏偏这些人没见过什么也没学成什么,一生都没读懂过几本书,也没认真临懂过几本帖。许多人自己对书法没有深入研究,老想指导他人,以偏盖全,别人的指误和批评意见永远听不进去,永远不反思。说实话,我爱评论,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的作品,我选择闭嘴,我坚持有的放矢。这种事很平常,大家都这么过着,风气之恶劣,让人齿寒,特别是有外地书法家在家,让人家觉得甘肃的书法家太无知了。这是我不愿参加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真正读懂了中国书法史,真正理解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知道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知道了创新之难,就不至于轻薄狂妄,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资本。

    这实际是一个源头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书法的学习风气、创作风气、研究风气。这种关涉艺术道德、艺术修养的问题决定了书法艺术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加以认真纠正。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书法艺术家没有良好的品德,不懂谦虚进取,书法创作肯定不值一提,什么德艺双馨的名号也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你还是你。那些被授予德艺双馨的人,人前张狂自大,人后龌龊不堪的大有人在。德是修出来,路是走出来的,艺术是炼出来的,书法作品的境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出来的。书法家们有几个人扪心自问过?

    书法艺术的水平不是自大自吹自擂出来的,也不是自我膨胀出来的。

    三、技法上的幼稚病,无知造成的。普遍的现实是我们的书法家最基本的技法都掌握不了,我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击倒绝大多数的书法家,你能任意控制毛笔运行的方向和节奏吗?你能八面出锋吗?用习惯书写是我们不变的技法。能够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场境自由控制毛笔并创造出不同效果的作品,才配称为书法家。书法的文化就是对书法本体的准确把握,最基本的是毛笔性能的掌握、纸张性能的掌握、水墨性能的掌握,等等工具性能的掌握,是书法的正途,而不固守二王书法是书法正途之说。对书法线条的理解和掌控,是根本问题,线条的起止、形状、转承、起伏、干湿、浓枯、急缓、节奏等等,是技法。对空间布局的深度理解,点线在空间上的安放、穿插、流走,同样是技法,同样是承载思想的本体。技法是最基石最重要的,当代书法创作上没有大的作为就是因为技法上的承袭有余、创新无能造成的。

    书法的情感来自作者在某种想法支配下的笔墨发挥和形式组合,来自于基本的笔墨技巧,来自于技法的锤炼,独创性运用和些许的改进或创造发明。同时,通过对笔墨点线一点一画的细致入微的刻画,通过基本技法组合或创造性的运用建立独特的形式,从而传递作者的思想精神。风格和精神不是凭空制造的,也不是凭空说出就能形成的。书法的一切创造首先起于技法,技法是基础,是基石,是根本。当然,眼界和境界决定技法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思想反作用于技法,相辅相承。抛开技法的创新、思想、情感都是不存在的,这是根本的思想,也是根本的原则。

    杜绝概念的、虚无的、口号的。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从源头做起,甘肃的书法创作才有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