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粤剧艺术的“国宝”级大师,从艺70多年,凭着近百部电影和两百多台剧目的出色表现,以及她独树一帜的“红派”表演艺术,赢得了联合国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表演艺术奖,开辟了粤剧表演的崭新时代;她也是本次“活力非遗”致敬人物当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已届88岁高龄,却总能保持着年轻人的锐气,在艺术上勇于革新,第一部动画粤剧首创先河,培养粤剧接班人呕心沥血,为文艺工作者梳理了光辉典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永不言休的红线女,对粤剧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她怀着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坚韧无比的毅力,为戏剧艺术发挥余热,守护粤剧薪火相传,愿她的艺术生命长青。 获奖感言 粤剧的传统要坚持,但粤剧也必须常常改革,为时代服务,为观众服务。创新才是粤剧的生命。谁要说把粤剧“封存”,不让它根据时代需求而变化,这就等于不让粤剧生存。我认为,非遗工作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在粤剧人才很缺乏,没有宣传,单靠唱戏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也需要藉此机会,接触更多不同声音,一起来探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红线女 粤剧卡通唤醒被人遗忘的文化基因 “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红线女艺术中心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小客人”。石牌小学少儿粤剧社的学生们,在这里与艺术大师红线女共同欢度节日。尽管红线女已年届88岁高龄,为“南国红豆”培养新苗,却是她的毕生夙愿。在红线女艺术中心里,每到周末常常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直到如今,红线女还一直手把手培养未来的粤剧“种子”。一些从三年级开始跟“红老师”学习的孩子,如今已经升到初三了。 在孩子们的眼中,红线女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童心未泯的红线女也喜欢与孩子开玩笑,常常勉励他们志存高远。不过,让红线女感叹的是,相较社会整体而言,前来学戏的孩子仍是少数。许多具有表演潜质、而又对传统粤剧艺术感兴趣的子女,却因父母阻拦,无法继续学戏。 为了重新唤醒逐渐被青少年淡忘的传统文化基因,红线女一直努力摸索一种积极有效的形式,向青少年推广粤剧。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她提出将粤剧改编动画电影的构想,并亲自着手改编剧本。经过4年的努力,全世界第一部粤剧卡通《刁蛮公主憨驸马》横空出世,引起全国戏剧界轰动。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刁蛮公主憨驸马》曾是红线女、马师曾伉俪合作的经典剧目,也是红线女“压箱底”的保留剧目之一。由于是第一次摸索,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也经过不少困难:许多时候画好了图像却又对不上戏剧人物形象,而对从来没有参加过动画配音的红线女来说,对着动画形象唱戏也是一大考验。红线女不无幽默地表示:年纪大了,或许舞台上的形象不行了,然而观众听听她唱曲还是可以的。 《刁蛮公主憨驸马》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的殊荣,但红线女并未满足于此。她还在继续物色好本子,推动粤剧动画事业前进。红线女认为,现在从事粤剧教育与编剧创作的人才仍然偏少,剧本是一出戏的灵魂人物,没有编剧,粤剧便无戏可做。她向社会呼吁,希望能为粤剧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制度,使“南国红豆”在春风里不断萌发新枝。 推动粤剧改革 活力无需“拯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红线女奔走呼告,身体力行,为振兴粤剧不遗余力。尽管粤剧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但红线女对粤剧的活力却从未怀疑。对于“拯救粤剧”这种说法,红线女更是不以为然:“我从来没有想过粤剧需要拯救。粤剧需要改革和继承,但从来就不存在"拯救"的问题。” 怀着一颗不负戏迷厚望的心,红线女对粤剧的创新发展一直进行反思。粤剧从成型到今天,就是走一条充满活力的创新之路:为贴近民生,它将“戏棚官话”改为广府白话;为走出国门,它让西洋乐器走进伴奏;为紧跟时代,它把才子佳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而红线女的从艺历程,堪称粤剧创新的缩影。几乎可以说,能看到红线女身影所到之处,就看到粤剧革故鼎新的曙光。例如她独创的“红腔”,就是在传统旦角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京剧、西洋歌剧、话剧等技巧改良而成。红线女还曾尝试对西洋歌剧《蝴蝶夫人》、莎翁名剧等进行本地化创作。近年,除了制作粤剧动画电影外,红线女甚至还想过借鉴流行音乐以革新粤剧的唱腔。 红线女不但反对“封存”粤剧的做法,对演员固步自封的做法也不能认同。她认为,粤剧演员是要很“费脑筋”的,要常常思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这必须既深谙传统文化,也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动态有切身的体验。为了提倡演员体验生活,她还鼓励他们多到基层演出,听取群众意见,改进演出存在的问题。 就在今年春节,红线女还专门到茂名、湛江探班,慰问在当地演出的省粤剧院一团、广州粤剧院的红豆粤剧团、广州粤剧团,群众争看大戏的“爆棚”场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来到现场看看就会知道,观众有多么热情!在场的观众成千上万,他们没有戏院就搭棚,没有凳子就自己搬来,或者干脆就直接坐到地上。这说明,观众还是很喜爱我们的,对粤剧有着很深的感情。” 如今,红线女也捕捉到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尽管本人并不熟悉电脑操作,但她一再勉励同行,希望能在未来两年内,将粤剧的线上推广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借着崭新的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网民能欣赏到艺术之花的盛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