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北京动批,说不出再

 昵称535749 2013-12-26
,   凤凰知道
-

第170期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201312261235379574_size117_w400_h276_iifeng.jpg

【导语】动批,是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简称,这个热闹非凡的地方至少已经存在了27年,去“动批”淘衣服甚至成为很多人对北京的青春回忆。

如今,为了适应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需求,“动批”正面临着被搬迁的命运。它被连根拔起后,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寻自己的“动批”记忆?

201312261249105979_size116_w638_h648_iifeng.jpg

●从“铁皮蓝棚”到中国最著名服装批发市场

“动批”位于北京西直门动物园附近,大约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动物园周边有一批路边服装摊位,“铁皮蓝棚”类似于今天的庙会。

2000年之后,北京市调整城市规划,在这里建起了数栋商业楼宇,大量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商家开始进驻商场。截至2013年,这里已形成世纪天乐、聚龙、众合、天乐宫、东鼎、金开利德、天浩城等近10个服装批发市场,营业范围涉及衣服、鞋帽、箱包,档次也是从低档到高档,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但主要还是面对大众。营业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服装批发摊位约1.3万个,物流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营业额达到200多亿元,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

“动批”里的商户,东北人特别多,有些东北人都是十几年前到北京的,“最早的时候,他们多数在动物园门前卖老玉米,后来动批的棚子搭起来了,三千元就能买断一个摊位,生意好做极了,很多人都赚翻了,发家了,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专门做欧版大码服装的东北人李威介绍道,他已经在“动批”干了五年多。

每天早上五点,“动批”是尚在沉睡中的城市最早苏醒的神经。在几条并不宽的马路上,叫卖声、拉客声、汽车鸣笛声和手推车与凹凸不平的地面摩擦的声音一同灌入耳朵,让“动批”绝不仅仅只在视觉上显得“乱”。

这种“乱”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二环三环之间已经存在了至少27年,成为这个臃肿的特大型城市的一部分。

201312261234503467_size49_w381_h532_iifeng.jpg

●如今是北京高人气儿景点,范冰冰都是动批族

“动批”这个词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尤其是女人来说,有着神奇的化学效果,很多人听了这个词会精神抖擞,花钱欲望瞬间暴增。20元一件T恤,100元能买一身运动服,小饰物10块钱就能来一件。“廉价”是动批的代名词。

这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动批族”,意思是她们在动物园、秀水等地方淘衣服,经常如同批发白菜一样淘出大量当季服装,然后自己回家进行搭配。

“动批族”里既有公司白领、大学生、工薪阶级,也有众多的明星大腕。这也是“动批”的魅力所在——站在你身旁跟摊主讨价还价的人,可能是明星,也可能是贫民,无论贫富,此刻你们都享受着同样的乐趣。

金开利德服装市场有限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杨锴在“动批”已经活跃了十几年,他还记得第一次来这买衣服的情景,“便宜!买了一条裤子才5元钱,白底儿有红色边,当时觉得特时尚。”那时的他还在中专读书,一个月的奖学金有十几块,对于穷学生来说,“动批”是他们青春期里的美好回忆。

就连明星范冰冰都曾透露过自己会去逛动批,“我在动物园买的衣服,连(章)子怡都赞好看,还约我要一起去逛动物园。”章子怡也回应说:“我在国外的时候会逛小店,国内我也听说在动物园、西单都可以淘到物美价廉的好玩意儿,还没有去试过,范冰冰跟我说可以去,戴一个大口罩、大帽子就行了,我想哪天我会跟着她一块儿去的!”

逐渐积攒起来的人气儿给“动批”贴上了热门景点的标签。它像一块镶嵌在北京二、三环之间的磁铁,吸引着周围的买卖人和游客。曾有人调侃说: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带她去动批吧,让她疯狂购物;如果你恨一个人,带他去动批吧,让他逛得晕头转向,还花掉不少钱。

201312261230465244_size119_w400_h275_iifeng.jpg

●装“拿货”,狠砍价是淘友在“动批”最好玩的事情

在“动批”买衣服,脸皮要厚,砍价要狠,最重要的是得会说话。

提着几个轻薄的黑色塑料袋,最好还能有个小拉车,看上喜欢的衣服一定不要喜形于色,装作不经意地问一句,“怎么拿货?”还可以装模作样的问:“你们家这款走得好吗?”

这里的“拿货”就是批发,意指以较低的价格从批发商购买大批量的货物。一般去动批“拿货”的主要顾客大体可以分两类人:一类是个体户的服装销售商,穿着打扮都很朴素,而且略显风尘仆仆。第二类就是打扮的很时尚的新新人类,这类人开着淘宝的网店或新潮外贸店。因此凡是去“动批”购物,最好打扮像他们一样打扮,这样在砍价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也不至于出现被人家拒绝“我们这儿不零售”的尴尬。

郭德纲在自己的相声中还专门调侃过“拿货”。

郭:“我喜欢法国,我最喜欢法国,到了法国得上巴黎,好看的衣裳据说都是巴黎兴的。”

于:“有名啊。”

郭:“到巴黎,你知道巴黎哪儿买服装吗?”

于:“您说。”

郭:“巴黎有一动物园儿,动物园对过啊,那卖衣裳,你得早去,还得会说,说你‘拿货!’”

于:“您说那是北京动物园,对面是服装批发市场。”

除了装“拿货”,砍价也是在“动批”淘货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人说往1/4-1/3砍没错,有人说即使面对着老板200-300的要价,也要硬着头皮往30-60砍。还有人说,如果砍不下来,你掉头就走,然后摊主就会给你喊回来。

当然还要注意不要总拿着衣服在身上比划或用尺子在裤腰上量来量去,否则伪批发商的身份会被导购识破。不过即使被识破,也可以装作是来补货,这就要看你的心理素质是否过关,脸皮够不够厚了。

“动批”还有一项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试穿。这一规定让很多淘衣者望而却步。但仍有大量的“骨灰级”淘衣者乐此不疲。她们在“淘货”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有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喜感。

在“动批”的买卖生态圈里,导购也是重要的一环。几乎所有的导购穿着的衣服都挂着吊牌——这些年轻的姑娘既要拉拢客人,又身兼模特。因为不允许试衣服,买家会参考导购的穿衣效果。颜色艳丽的衣服包裹着她们的身体,脸上扑了一层厚厚的妆,她们对来往的人群或热情或机械地喊着“到里边来看看吧!”

遇到熟悉的老主顾,她们会亲切地攀谈几句题外话,之后迅速找出买家需要的衣服,麻利地为它们穿上塑料包装,扔在门口等待一起打包。一单生意即将结束,她们拿出单子写下货号、单价和数量,计算器和账本一同被贴在硬纸板上,手指飞快地摁出总价,交钱拿货,买家的手推车上又多了一个大袋子。

尽管人声喧闹,但一笔又一笔的买卖,就在买方和卖方达成的巧妙默契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1312261234099311_size29_w400_h266_iifeng.jpg

●热闹、拥堵、混乱是“动批”的魅力所在,却也成为终结它的原因

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那么个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诸如广州的白马服装城,杭州的“四季青”服装市场、上海的七浦路。

也几乎每个服装批发市场都曾遭遇“动批”面临的困境,为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拥堵、混乱和治安问题。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维平住在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周围,“晚上6点前不敢回家,太拥堵,白天车也开不出来,停车位被小商贩的车占满。”他所在的小区有一半被批发市场里的商贩租住,“人货混居,他们又经常在夜里上货,带来了消防、治安的隐患,而且扰民。这个小区与一墙之隔的小区的二手房相比,每平方米整整低了1万元。”

有人提出:批发市场的业态不适合在核心城区。其实不止“动批”,许多被定位为“低端行业”的产业都在逐渐迁出北京,被誉为“北京菜篮子”的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已经部分转移到涿州,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已有部分商户前往廊坊永清浙商新城经营。

为了给城市的发展让路,“动批”要迁出,但对其中的商户来说,多年积累的人气和产业全部放弃重来。这些人要面对的改变不单是迁出北京,更有生活成本、工作机会、社群关系、乃至情感记忆的颠覆。

201312261230451650_size78_w640_h375_iifeng.jpg

●对那些包容琐碎生活的旧物与旧城,多一点“以人为本”的考量

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就要被淘汰,“动批”的命运不仅是低端产业的悲哀,更是许多旧城的悲哀,比如香港的深水埗。

深水埗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西北部,是香港最早期的工商业中心,以纺织制衣、服装及副食品批发零售业等为主。与“动批”一样,深水埗也是服装批发总部,该区的众多服装批发店,自成一格,构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

而现在的深水埗却更像是香港的“贫民窟”,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变成了旧物穷人在这座汰弱留强的城里最后的容身之所。

专栏作家贾选凝在文章《贫而不哀的深水埗》中就这样写道:“深水埗治安并不像我想像得那么差,因为住的人普遍穷,街上巡警又格外多。而夜里的‘北河四街’给人多事之地的印象,其实源于不少摆地摊的无牌小贩聚在马路中央,讨价还价扰攘到凌晨才散。当我们用对一座城市面貌干净整洁的要求去看待这些‘夜冷档’时,它们是喧哗滋扰,但‘维生’在深水埗的生态中却始终大过‘企理’。但凡夜里拖着大编织袋来沿街摆卖的人,都是最草根阶层。摊开一块蓝白相间的垫布,林林总总的二手生活就被倾囊倒出。旧衫裤鞋、玩具小电器、锅碗瓢盆、旧书碟片应有尽有,《晚娘》的DVD夹在老CD和情色片里,随手能淘出大把八十年代女星的清丽容颜。一买一卖自力更生,赚点小钱做生活开支。”

“如果一定要我讲出深水埗最珍贵的特色,我反而会绕开情怀,谈谈它的‘功能分明’。这一区诚然混杂,却又非常生活化。确切来说,它是香港唯一的一个街檔分工明确、条条街加在一起就能满足居民生活各方面需求的地区。没有大商场少有连锁店,但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小物件,却应有尽有。鸭寮街是电子产品集中地,汝州街又叫珠仔街,各种制作首饰或公仔所需的串珠都能在这里找到。大南街则以布疋店和原材料铺为主,极长,一路延伸到太子,一网打尽了做衣服、被子、皮革背包的布料原料。福华街多食肆小店,可以大饱口福,长沙湾道有时装街,基隆街上卖花边纽扣——每条街都有自己的功能,即使生活中最不起眼的部分,在深水埗都拥有自己的位置。”

这是只有旧区能够安然包容的琐碎生活,非常细枝末节,也非常实在。无论贫奢,人的生活永远需要这些基本内容,所以即使北京人口资源的环境矛盾越来越激烈,有些项目尤其低端的产业需要适度的外迁,但也不应仅仅通过行政指导或者是通过行政调控的这样一种方式,更多的需要相关多方的参与。

就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宏山教授提醒说:任何规划的调整还是应该考虑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