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课堂:优秀教养方式的三个特征

 天下小粮仓 2013-12-27

  打骂教育从来都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在实施打骂教育的家庭,常常充满了父母和孩子在情绪上的冲突和压力,这样就影响了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在教育当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对家庭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优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等其他教养方式。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具有三个特征:

  一、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气氛是温暖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既关心又支持,这样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影响;

  二、这些父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经常和孩子交换意见;

  三、这些父母在“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和“对孩子有所限制”之间达到平衡,既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同时又是有底线,对他们提供一定的监督和引导。这些孩子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并且社会责任感较强,同时又能遵守规则,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在实施打骂教育的家庭,缺乏上述的三个特征。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常常有人说,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打是亲,骂是爱;打骂是恨铁不成钢,是为了孩子好,是“爱”的体现。可是,爱要通过语言和行动体现出来,让孩子感到温暖,而不是害怕和压力。当孩子在遭到打或者骂的时候,他是感到温暖还是感到威胁?很简单,我们想象一下,你失手打碎了一个碗,你的丈夫过来就是一巴掌,嘴上还说,怎么回事?你上个月打碎一个杯子,这个月打碎一个碗,你总是这么不小心!试问,你能体会到爱和温暖吗?如果他过来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当心不要割到自己的手。还是这样说话能让人感到爱吧?孩子也是一样。打和骂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被破坏,双方经常体验冲突和压力。这样时间一长,一定会影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信任父母,和父母亲近,往往也比较能听得进去父母的话;如果孩子害怕父母,情感上疏远父母,甚至叛逆,这样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越是这样,父母就越觉得教育效果不好,就越打骂;越打骂,关系越糟糕,教育效果就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实施打骂教育的家庭,孩子的意见和看法也同样不被尊重。有些父母说,我方法用尽才打骂。我想说,那是你没有找到更多的方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他的看法和感受被尊重,他也能尊重父母的看法和感受。打骂其实是压制,是父母宣泄自己“教育效果不好”而产生的挫折感,对于解决问题却并没有什么好处。即使打骂暂时压制了孩子,让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消失了。但是,如果没有和孩子进行充分地沟通,不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并没被解决。当孩子大一些,无法再打骂的时候,很可能会有巨大的反弹,这时孩子的叛逆可能也会相当厉害。或者孩子因为长期被压制而变得懦弱,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思想,在社交上也会很不顺利。所以说,打骂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要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允许孩子表达,倾听孩子诉说,养成和孩子沟通的习惯。能够用语言沟通的家庭,打骂就不是必需的手段了。

  由此可见,父母要学会在控制和放权上做到平衡。该管的要管,不用管的时候,比如,孩子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允许孩子犯错,在体验中逐步成长。打骂教育的家庭通常控制过多,给孩子的自由度太少,反而孩子不能学会自我控制,也不容易遵守规则。

  父母要时常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是不是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如果能努力做到具备这三个特征,打骂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著有《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