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语京剧课京剧基础知识

 昵称15271227 2013-12-27

京剧的形成

一.1790年徽班进京,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诞

二.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三.徽汉合流 1828年以后

四.1840年以后,京剧形成有五大显著标志

   1. 西皮、二黄声腔确立,曲调极式比较完善

   2. 在唱白的字音声调上融入北京语言特色

       如:十三辙,四声,上口字,尖团字

   3. 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出现,确立极腔体的音乐结构形式和分场的剧本结构形式

     皮黄:极腔体确立(音乐结构);分场确立(剧本结构)

   4.角色行当出现新的变化

   5. 第一代京剧演员出现,代表人物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

 

昆曲如“江湖十二角色”: 即“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

京剧的九个行当:有老生、小生、武生,正旦,但,武旦,老旦,净,丑

 

 

第三节 京剧表演的综合形态——以歌舞演故事

一.京剧对综合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京剧是集戏曲表演艺术之大成者,它继承和发展了综合艺术特征,辩证地发挥了综合中的分立这一特色

有文戏武戏之分

1.       文戏有以唱功为主的戏:《二进宫》《三堂会审》等;有以做功为主的戏《拾玉镯》《群英会》等;有以唱做念并重的戏《锁麟囊》《四进士》等

2.       武戏有长靠戏《挑伴车》《长坂坡》等

有短打戏《三岔口》《武松打店》等

有出半戏《盗仙草》《虹桥赠珠》等

3.       有唱念做打齐备的戏《野猪林》《杨门女将》等

二.京剧的唱功

京剧是以唱为主,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

1.       词情

京剧的唱是由词情和声情两部分构成,京剧的唱词具有诗化的特点,它具备了中国诗词中乐的韵律,文的华彩,画的构图

例:京剧《白蛇传游湖》一场

京剧的唱词格律:七字句(二二三排列);十字句(三三四排列);不规则长短句

2.        声请

京剧的唱是以节奏的变化(极式的变化)为结构表现抒情性与叙事性

字多声少或词情多生情少 属于 叙事性唱段

字少声多或词情少生情多 属于 抒情性唱段

三.京剧的念白

京剧的唱是与念白、做功和武打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念白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解释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Ex.《红灯记》中“痛说革命家史”一场的大段念白

京剧的念白有独白、旁白等各种形式,独白大多通过【引子】【定场】【坐场白】【下场对】等形式来表现的,是剧中人物用念白表现自己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是一种自我介绍,舞台属于俗称‘自报家门’

京剧的旁白,多半以背供方式出现,它承担了戏剧人物内心独白的外化作用

京剧的韵白采用胡广和中州音韵,京白则基本是方音

 

第四节 京剧的做功和武打

一.京剧的做功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包括身段,形体动作和表情

1.       依靠做功演活人物

2.       运用服装、道具刻画人物

3.       运用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4.       遵循美的原则

二.京剧的武打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1.       武戏文唱: 武戏也要重视唱念重视做功,重视人物的刻画。从内容出发,从人物性格出发,以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思想情感决定起打形式的繁简浓淡,因剧而异,使技巧为人物服务。

2.       武打套路: 枪对枪;刀对枪;剑对枪;打档子(群众场面武打);耍下场(打胜仗后耍枪);打出手(表现神仙。。飞舞)

 

第五节 京剧创造舞台形象的特殊语汇——程式

一.京剧的表演程式

在京剧表演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需要按照美的原则加以提炼、概括、夸张、没话、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

凡是把生活里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提炼、概括、没话和一定程度的装饰、夸张、形成有一定规律加以遵循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表演程式

二.程式源于生活,美于生活

表演程式来源于生活,所以首先要根据生活动作加工提炼。京剧程式就是把各种生活动作长期的琢磨提炼,变成为节奏化,舞蹈化的动作,固定成为一种定型的有规格的表演程式

三.格式是从创造具体角色中产生的

比如京剧舞台中常见的【起霸】,源于明代沈乐所做传奇《千金记》中的一折

四.表演程式的写意性

京剧表演程式不仅有真实生活做基础,它更能以写意的方法将生活真实加以高度提炼,美化和舞蹈化,它不要求一举手一投足都完全像生活,而在于捕捉住感受和印象深刻的瞬间,给予观众会意的蕴藉美

五.以圆为美

京剧的身段动作遵循着一个圆的基本原则,好像“太极图”运转一样,所有运动都是以圆周运动为规律的

六.程式的规范与自由

京剧的唱念做打都是受了诗词格式的规范勾陈过了京剧艺术程式性的表现形式

京剧的表演是遵循着一定的程式来进行的,然而在运用时它又是灵活自由的

第六节 京剧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法——虚拟

一.空间的流动性

京剧要求反映生活的情景是无限的,而舞台的空间确是有限的。戏剧情景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大,而一个戏的演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小时,在解决空间与时间的矛盾时,话剧采取三一律的基本时空结构形式:即时间一致,地点一致,情节一致;三一律被封为西方戏剧的美学原则

京剧是以中国传统说书,讲故事的叙述作为原则,要求演出以不间断的连续流动场面来加以展现,情景的变换随情节进展而变化,演员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运用歌唱和动作来展现一幅幅活动的场景,通过虚拟的表演使观众看清楚人物是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上活动着

Ex京剧《秋江》

二.多重空间的营造

京剧舞台空间的超脱,不止于空间的流动,还表现在多重空间的营造和运用自如

例如 《一匹布》

三.时间的压缩与延伸

京剧表演以虚拟的手法使舞台上产生出特殊的时间形态。一个是时间的压缩,一个是时间的延伸

1.       时间的压缩 ex:剧中常见的行车过程

2.       时间的延伸 ex:京剧《挑滑车》中从观阵到上车的思想过程

四.京剧表演的虚拟性

京剧表演中的虚拟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是模拟生活的一些动作。

二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概括提炼夸张美化的舞蹈组合

1.       模拟生活动作,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喝酒、写字等

2.       变形的舞蹈组合,例如“起霸”“耍下场”等

 

 

京剧行当

京剧行当有双重含义;既是京剧中艺术化、规范化的性格类型,又是带有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京剧表演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既要求性格刻画的真实、鲜明,又要求从程式上提炼和规范,因此习惯上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基本类型,每行又有若干分支。

以京剧为例,如生行,又分为老生、武生、小生;旦行,又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净行,又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舞花脸;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

 

行当的基本类别

近代戏曲中有“生旦净丑”与“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后因不少剧种的末行已归入生行,因此习惯上已经把生旦净末丑作为行当的基本类别,每行又有若干分支……

 

行当划分的依据和作用

行当划分的依据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人物自然属性,如年龄 性别

2.       人物的社会属性,如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

3.       创作者的美学判断,如寄寓褒贬,颂善惩恶

4.       表演技术专长,如重唱工,重做工,重武打

 

行当划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类

1.       分行有助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表现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可以作为戏曲演员进行角色形象创作的造型基础。行当是中介,从生活到行当再到角色

3.       使演员有可能和必要去专门从事某个行当或某一类人物形象的钻研、创造

 

生行——老生

又叫须生,扮演壮年、中年或老年男子。俊扮,戴髯口(须颜色分黑白灰三种)扮演的大多是性格庄重,沉稳或雍容、潇洒的人物,可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和红生。

·  唱工老生:以唱为主,又有文老生和武老生之分;文老生又叫“安工老生”,扮演的大都是比较安静、动作不多的人物。如《空城计》的诸葛亮,《武家坡》的薛牛贵等。武老生一般是扮演武将,但也以唱为主,这类人物大多扎靠,使刀枪把子,所以又叫“靠把老生”

·  做工老生:又称衰派老生(多指扮演老年角色),是以表演和念白见长。做工老生大多继承了原来末行所扮演的人物。特点是念白铿锵,动作洒脱,表演细腻,舞蹈性强。如《徐策跑城》的徐策

·  红生:主要是扮演关羽,赵匡胤等揉红脸或勾红脸的人物。以工架、气势见长。若由花脸扮演关羽则称“红净”

 

生行——小生

扮演青少年男子,所演的多是英俊风流人物。唱念大小嗓结合,以小嗓为主,小生又分为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

文小生——有雉尾生、纱帽生、扇子生、穷生之别

·  雉尾生:又称翎子生。扮演的都是王侯将相之类的人物,要文雅中见英武。用各种要翎子的舞蹈身段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感情。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等。

·  纱帽生:也称官生,顾名思义,扮演的都是做官的,表演既要风度潇洒,又要带书卷气,像《玉堂春》的王金龙,《奇双会》的赵宠等

·  扇子生:也称中生,所扮演的多是少年书生,手持扇子,身穿褶子,有戴文生中的,象《柳荫记》的梁山伯;有戴武生中的,像《拾玉镯》中的傅朋,这种小生多出现在爱情戏里,与旦角合作,即所谓“才子佳人”

·  穷生:扮演贫困落魄的书生,往往衣衫褴褛,带一股穷酸味。像《金玉奴》的莫稽,《评雪辨踪》的吕蒙正等

武小生 扮演身怀武艺的角色。在戏里常有开打场面,如《八大锤》的陆文龙,《岳家庄》的岳飞等

娃娃生 专演戏中的小孩子,一般由儿童演员或女演员扮演,如《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二堂舍子》的沉香、秋儿等

 

生行——武生

扮演生行中的武打为主的角色,既可饰青年男子,不挂胡子;也可饰中年、老年男子,挂胡子。既可俊扮,也可勾脸。武生这一行当分支形成较晚,它分别从武老生、武小生、武花脸的本工戏中拿过一部分来而发展形成武生专行。所以,武生的扮相,有近似武老生、武小生的、也有近似花脸的。武生主要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  长靠武生 以工架稳重见长,舞蹈性强。还注重念、做,所谓“武戏文唱”。长靠武生中,既有扎靠的,也有不扎靠的,穿箭衣的,对于长靠武生不能做狭义理解,主要以其表演的风格特点来归属

·  短打武生 以武打干净利落见长,一般都穿抱衣抱裤或侉衣侉裤等紧身服装,如《三岔口》的任堂惠,《武松打店》的武松等

·  武生还兼演猴戏,如《闹天宫》的孙悟空

·  武丑也兼演猴戏

 

 

旦角

扮演的是从小姑娘到中年妇女的角色,用小嗓唱念,主要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和武旦

·  青衣 过去也称正旦,扮演的大多是贞洁烈女,贤妻良母一类端庄文静的人物。以唱为主,念白用韵白,表情严肃庄重。青衣所演角色的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的都有。如《六月雪》的窦娥十六岁,《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五十岁。

为什么叫青衣?因为正旦所扮演的人物里,有一种苦扮相,身上穿青褶子,以表现她处在受苦受难的环境之中,所以习惯上就把正旦叫做“青衣”

用青衣这个词来代表正旦是以偏概全,因为正旦所演的角色中,有的是后妃公主,戴凤冠,穿龙帔或女蟒,有的是富家小姐,穿花帔。

·  花旦 是以表演和念白为主,有念京白的,也有念韵白的。花旦一般扮演活泼的青年女子,这类人物都是风流美艳,柔媚娇憨或刚健婀娜的,由皇妃公主到小家碧玉都可以演,所以叫“花旦”,是由于这类角色的穿着打扮都是花枝招展的,有穿花裤花袄的,有穿花裙花袄的,也有旗装打扮的等等

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和梅兰芳把青衣的唱工和花旦的做工结合起来,又创造了“花衫”。花衫的表演特点是比青衣开放,比花旦又有所收敛,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等

·  刀马旦和武旦 顾名思义,这两类都是演英武善战的女性人物。刀马旦主要是在靠把的舞蹈工架上见功夫,有时还要载歌载舞。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扈家庄》的扈三娘等

武旦一般以翻扑和‘打出手’见长。神话戏里的武旦“打出手”是表现神妖腾云驾雾、法宝在空中飞舞的场面

·  老旦 扮演的都是老年妇女,用大嗓唱念。从人物身份来讲,有的是皇室、贵族穿女蟒。有的是老妇人,穿团花或寿字披。有的是苦老婆子,穿紫花老斗衣。

 

 

净行

净,又称花脸,就是在脸上勾画或揉摸具有固定图案的脸谱,花脸扮演男性角色年龄从少年到老年都有。哪些角色由花脸扮演,主要是根据人物性格而定。大体上可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和毛净四类。

·   铜锤花脸 又叫黑头。以唱工为主,基本上念韵白。扮演的都是正直、刚强、坦率、勇毅的人物。如《二进宫》的徐彦昭,《铡美案》的包拯等。

所谓铜锤花脸是从《二进宫》的徐彦昭怀抱的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铜锤而得名。“黑头”是从铜锤花脸经常扮演黑脸包公而得名。

·  架子花脸 以表演的工架和念白的铿锵见长。扮演的角色有念韵白的,有念京白的,也有在韵白中夹念京白的。他的戏路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演粗犷、勇猛、鲁莽、诙谐的人物,如《野猪林》的鲁智深;《李逵探母》的李逵等。另一种是演奸险、狡诈、残暴、虚伪的人物,多是当朝的权奸,其脸谱是奸白脸。如《潘官策》 的潘洪,《宇宙锋》的赵高等。但在少数戏里,由于“奸白脸”以唱为主,也有由铜锤花脸扮演的,如《捉放曹》的曹操,《空城计》的司马懿等

·  武净,偏重于武打。又细分为武花脸和武二花。武花脸以靠把工架为主,基本上没有跌扑翻滚的表演。如《挑滑车》的兀术导。武二花,以翻扑摔打为主,所以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的黑风利等

·  毛净 动作表面上看起来毛手毛脚的,似乎无片刻休止,故名之。其实是由于身段繁难,非常富于舞蹈性和造型美。如《钟馗嫁妹》的钟馗等。毛净可以说事武净与架子花脸的结合,所以常由武净与架子花脸兼演。多扮演神鬼一类人物。

 

 

丑行

丑行大多在鼻眼之间画一些豆腐块、枣核儿或小蝙蝠之类的脸谱,所以又叫小花脸。既可扮演机制、幽默、好说好逗的善良人物;也可扮演狡猾贪婪、卑鄙无耻的势利小人。他们的身份从皇帝到乞丐无所不包。基本上分为文丑、武丑和女丑三类。

·  文丑 又可细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褶子丑、腰包丑、老丑等。方巾丑扮演的是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走路摇摇摆摆,自我欣赏,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一般都念韵白,也有念苏白的。如《群英会》的蒋干等

·  袍带丑 也叫“官衣丑” 扮演穿袍围带的官,有念韵白的,也有念京白的。如《小上坟》的刘禄景,《春草闯堂》的胡知府等。

·  褶子丑大多扮演花花公子,穿花褶子。一般念京白,如《凤还巢》的朱千岁,《野猪林》的高衙内等

·  腰包丑 也叫“茶衣丑”,多扮演下层贫民,常见的扮相是头戴毡帽,腰系围裙,俗称腰包。念京白,如《钓金龟》的张义等

·  老丑 扮演老年角色,人物身份与扮相贫富贵贱均有如《锁阳关》的程咬金,《苏三起解》的崇公道等

·  武丑 以武打为主,又叫“开口跳”。言其身轻如燕,擅于跳跃,念白流利,清脆响亮。一般念京白,如《盗甲》的时迁等,也有念方言白的。如《打瓜园》的陶洪等。

·  女丑 是扮演妇女中的滑稽人物或相貌丑陋,不正派的角色。通城“彩旦”,一般文丑都兼演女丑。现在也有以老旦兼演丑婆(上年纪的妇女),以花旦且兼演彩旦(年轻妇女)。

 

 

京剧脸谱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心灵的画面”

《红洋洞》中孟良的脸谱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脑门上勾一个倒挂红葫芦的形象,在鼻孔下面勾一个喷火式的红圆鼻孔,象征孟良掌握使用火葫芦的特技。

·  脸谱 原由唐代乐舞大面所截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它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戏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  京剧脸谱 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便服、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表情。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京剧脸谱的色彩与人物性格

·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  一般来说,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

·  紫色 象征智勇刚毅;勾紫色的人都是忠正、倔强、戆直、刚烈一流的性格。专诸勾紫色脸由于他是一个慷慨捐躯的豪侠之士,印堂中的匕首纹表示他用鱼肠剑刺杀了姬僚

·  黑色 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尉迟恭勾黑脸的原因大约由于他是铁匠出身,面目黧黑,性格又刚猛沉毅,因此就用油黑色来代表他的个性特征。

·  水白色 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水白脸表现善用心机而性好才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位高爵显、养尊处优的娇纵气度。水白脸多勾在叔贵卿相的脸上,如曹操、潘洪、严嵩等

·  油白色 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马谡勾油白脸,正是表现他突出的刚愎性格。印堂以上勾的特别狭窄,刻画出他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形象。三尖样的“印堂脑门纹”,形容他猜忌剑客,心中多刺的意思

·  蓝色 寓意刚强勇猛,窦尔墩的脸谱是由于小说描写他的神武赛过凶猛的天神,所以就模仿了神话剧红胡子蓝靛脸的脸谱。在眉间白纹上勾出双钩形皱纹,象征他善使虎头双钩,印堂纹上勾一个通到脑门顶头的“胆形”,表现他胆识过人

·  绿色 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马武在小说中描写他出身‘绿林’,是一位草泽英雄,所以脸谱的主色涂绿色。脑门上的虎尾图案,象征他暴躁喜怒的性格。眉窝上用红色画成鹿角形,既象征他善于抵触,同时也表现了他的须眉皆红。

·  黄色 残暴 如《刺王僚》中的姬僚勾油黄色脸谱来表现他性格的残忍,勾白色眉间纹和红色印堂彩则是为了加强表情的明显度而配上的鲜明强烈的颜色

·  老红色 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这个脸谱象征一个面皮红润,老当益壮的人物。李克用脸谱的红色上有“返老还童”“老当益壮”的乞丐,左眼上三道红纹是李克用被大雕抓伤的伤痕

·  瓦灰色 寓示老年枭雄

·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脸谱的构图分类

1.       整脸 是一种常见的谱式,化妆时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文理,表现人物的神态

铡美案》中的包拯 勾的是“黑色整脸”,为了表明他是一位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在乌黑的脸上,勾出面道紧缩的白眉,表现他忠耿率直,忧国忧民的心情;脑门正中勾上一个白色月牙,则象征他能昼断阳,夜断阴的传奇色彩

满脸涂白粉,再用墨笔勾画出五官形象与面部表情的脸谱叫“水白脸”,都是寓意权奸 暴君 土豪恶霸之类的人物,如《群英会》中的曹操, 是一个被塑造成生性奸诈多疑,善于心计,但又不失军事家政治家双重性格的人物,所以在化妆时,脸上抹一层百分,表示遮掩了真实面目,然后勾西昌的三角眼,眼角画出奸纹,表现曹操的奸诈

2.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在画法上又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正三块瓦 多用来表现忠勇之士等正面人物,特点是立眉,大眼,圆鼻窝,色彩多用红白紫等色,挂“满”髯。如《铁笼山》中的姜维,勾的是红色正三块瓦脸,脑门上勾一个太极图,表示他是诸葛亮的弟子,有神机妙算的智谋和韬略

尖三块瓦 大都是卧眉或尖眉,眼窝有立眼,也有吊眼,基本上都是尖鼻窝。色彩有白、红、蓝、紫、黄等色。髯口有的挂,有的挂,表现    的人物较为复杂,既有勇猛的悍将,又有土豪和恶霸

花三块瓦 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但基本形式仍是“三块瓦”:髯口多挂红黑“扎”,也有挂“一字髯”的,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好汉,剽悍都将等,如《盗御马》中的窦尔墩,因善用虎头双钩,放在眉梢处画钩形图案,构成“蓝花三块瓦”谱式。

老三块瓦 都用来表现年迈苍苍的老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俱挂“白满”或“黑参满”。特征是眼窝稍向下低垂,并勾出一个垂云形象,形容老年人眼部分肌肉松弛,眼角下垂的特点,鼻窝有勾黑色的,也有勾灰色的,表现老年人胡须花白

3.       十字门脸 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为十字门脸。十字门脸又分为‘老十字门’‘花十字门’。都是表现英雄武将等正面人物,髯口老脸挂“满”,花脸以挂“扎”为多,如《草桥关》中姚期,勾的是“照十字门老脸”垂云眼梢,但画个粉脸蛋,象征姚期老当益壮;又如《芦花嵩》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蝠形眉,关眼窝,形成一个蝴蝶的形象;所以,张飞的脸谱也叫“黑十字门蝴蝶脸”

4.       六分脸 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也称‘老脸’

六分脸所表现的都是须发皓然,忠心耿耿的元勋老将,用紫、黑、红等色作为主色勾脸,髯口均挂“满”或“黑参满”,如《二进宫》中的徐彦昭,《群英会》中的黄盖等

5.       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它部分用辅色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多表现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绿林中的英雄好汉,正反面人物均有。碎花脸除光嘴岔外,均挂黑扎、红扎或一字髯。如《黑旋风》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整鼻窝,以表现他在勇猛中又具有善良本性。《取洛阳》中的马武,勾“蓝碎花脸”或“绿碎花脸”,笔法要精细,以体现出这位绿林英雄人物粗中有细的性格特色

6.       歪脸 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丑恶嘴脸,也用来表现其特定的正面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歪脸构图取法于碎花脸,三块瓦等形式,色彩多种多样,均挂“扎”髯,也有光嘴岔的。如《斩黄袍》中的郑子明,因他年轻时为救人曾被猩猩抓伤面部,就被勾成“黑碎花脸”形式的歪脸

7.       僧道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其构图近似“三块瓦”,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以示入佛门受戒,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以白色为多见,挂虬髯,也有光嘴岔的,在三块瓦的基础上将两个眉窝勾的连起来,就是‘道士脸’。如《群英会》中的庞统就是紫道士脸,脑门上画一个太极图或八卦符号,是为了表明其道人身份。

8.       太监脸 专用来表现那些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只是夸张了太监的特点:尖眉子表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鱼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脑门和两颊以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9.       象形脸 一般用于神话剧。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似像非像,不过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疫苗然,一看便知是何种神怪所化

10.   神仙脸 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武将均在盔头上搭彩球,区别于烦人。《闹天宫》中的二郎神杨戬,在金色脑门上勾一只眼睛,表现传说中二郎神有三只眼的特征

11.   丑角脸 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圆、三角、菱形等。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表现出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

丑角脸谱包括的人物很广泛,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旗、骡、伞、报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类型上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恶丑之分。《群英会》中的蒋干勾文丑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外表聪明,实则预付糊涂的文人形象。《法门寺》中的贾桂,勾小丑脸,表现出了小太监对上奴颜婢膝,对下敲诈勒索的奴才形象

《连环套》中的朱光祖,勾武丑脸,使人一看便知是以为机警、勇敢的江湖侠义之士。《女起解》中的老解差崇公道,勾老丑脸,表现的是一位助人为乐的慈祥老人。

京剧的服装

一. 京剧服装的艺术特点,京剧的服装是以明朝服装为基础,又参考了宋朝、元朝服装的样式,经过很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了一整套类型化,或者程式化的专用服装。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时代的约束。第二个特点是不受季节限制。第三个特点是为表演服务

二. 京剧服装的种类

1. 即蟒袍

·  程式性:是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人物所通用的礼服

·  特点:具有庄重感;可舞性强;华美的装饰图案赋予象征意义

·  纹样:主要是龙及“蟒水”(海水江牙)

·  色彩:主要使用十种纯色,分为‘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蓝、湖、香

红团龙蟒:为身份高,性格又文静的人物所用。如皇叔刘备,驸马陈世美等

绿团龙蟒:一般为红脸的忠义之士所用,人物大多智勇双全,文武全才,如关羽、赵匡胤等

黄团龙蟒:(明黄)专为帝王使用

白团龙蟒:一般用于英俊儒雅的青年武将(小生周瑜)或正直英武的中年武将

黑团龙蟒:一般为庄重气派,刚直性格的人物所用(如文臣包拯)。另外,凡勾黑色脸谱,性格粗犷豪放的人物,也以黑色作为服色(如猛将张飞)

2.帔(pi 即对襟长袍

· 程式性: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具场合所通用的常服

·  特点:文雅清秀

·  纹样:皇帝用团龙,皇后贵妃用团凤,太后用团龙凤。除此之外,视人物年龄身份,或用团花,团寿字,或用栀子花

·  色彩:皇室成员用黄色,状元登科、新婚典礼和喜庆团圆场合的夫妇用红色,老年人用秋香色,其余人物用色没有严格界定

3. 即甲衣

· 程式性:是武将通用的戎服

·  特点:静则赋予人物威武气概,动则便于夸张舞蹈动作

·  纹样:主要纹样为鱼鳞形或丁字形。靠肚纹样一般 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武花脸用‘大虎头’

·  色彩:也分上五色与下五色,用色规范和蟒的程式大致相同

4.       褶(xue 也称褶子、道袍

·  程式性:是广泛使用的便服,一般通用于平民百姓,也用于文武官吏及其眷属

·  特点:用处广泛

·  纹样:各种类型人物的服装各自具有独特的纹样布局程式

5.       除蟒、帔、靠、褶四大类外其余的所有服装统称为‘衣’,衣的品种很多,按照服装本身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配件四个

·  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军旅、家居)。也用于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

·  宫装:也称宫衣,属于女用常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后宫场合

·  官衣:文官的官服,用于中级文官。官衣以服色区别大致官级。紫色红色表示身份品味最高,蓝色次之,黑色最底。

·  蓝衫:用于虽有功名但没有为官的书生

·  箭衣:属轻便的戎服,应用范围很广,上自皇帝、武将,下至英雄豪杰,衙役狱卒等具用

·  短衣 抱衣: 又称‘打衣’‘豹衣’‘英雄衣’,用于侠客、义士、绿林英雄等类人物,分花素两种

·  侉衣:又名“快衣”用于英雄义士,分花素两种,花侉衣一般用于燕、蝶等图案来象征人物神曲矫健,具有飞檐走壁之轻功,用于‘丑’扮的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