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京剧】京剧漫话(连载十二)

 cxag 2022-11-29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三、净行

       净行一般扮演男性,有老有少,上至皇帝,下至屠夫,各阶层人物都有,而且性格各异。花脸主要表现性格豪迈或粗犷的人物形象,面部化妆用脸谱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花脸的扮相魁梧;演唱用宽音、鼻音,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犷、浑厚;表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净行又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净三大类。

图片

      1.铜锤花脸凝重

      铜锤花脸本名“正净”,又叫“大花脸”“大面”,以唱工为主,故又称“唱工花脸”。因为《大·探·二》中的徐延昭以正净扮演,徐延昭总是怀抱朱元璋赐给他祖父徐达的一柄铜锤,故正净又名“铜锤花脸”。铜锤花脸多扮演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物,如朝廷重臣、年迈而忠心耿耿的老将,《草桥关》中的姚期、《将相和》中的廉颇、《赵氏孤儿》中的魏绛、《群英会》中的黄盖等,都属于铜锤花脸;其艺术风格雄浑、凝重、恢宏、刚毅。京剧中的包拯勾黑色脸谱,故称“黑头”,包公戏都是唱工戏,因此“黑头”也属于铜锤花脸。

图片

      2.架子花脸粗犷

      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又叫“副净”“二花脸”。架子花脸所扮演的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从老年人到小孩,从帝王、文臣武将、草莽英雄、绿林好汉到和尚、太监、屠夫、解差都有;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派人物。其中,以勇猛、豪爽、粗犷、鲁莽的英雄人物居多,如张飞、李逵、鲁智深、牛皋、焦赞、马武、窦尔墩等。《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失街亭》中的马谡等也由架子花脸扮演。

      架子花脸重身段工架,在唱、念、做、表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唱念多用炸音、沙音,重念白;做工繁重,身段表演舞蹈性强,有时还使用一些妩媚的动作造型。

      还有一类人物,勾水白脸,叫“奸白脸”,都是些阴险、狡诈、残暴、虚伪的人物,多为权奸,如曹操、赵高、潘洪、顾读、严嵩等,也由架子花脸扮演。

图片

      3.武净剽悍

      武净以武打为主,又叫作“武花脸”“武二花”。武净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重把子工架,唱念不多,甚至有念无唱,出来就打,但不翻不扑,《金沙滩》中的杨七郎、《挑华车》中的金兀术、《战宛城》中的典韦等均是。

      另一类重跌扑摔打,是配角,扮演交战双方的下手或战败的一方,有繁难的技巧表演,如摔“抢背”或“锞子”、“台蛮”、“摔叉”等,故称“摔打花脸”,《挑华车》中的黑风利、《战宛城》中的许褚等均是。

      还有一种叫“油花脸”,扮演钟馗、周仓、判官一类的人物。这类人物性格粗犷,造型奇特、笨重,装扮特殊,要耸肩、凸胸、翘臀,但形象可爱,丑中见美。油花脸以舞蹈为主,表演夸张,身段动作复杂繁多,妩媚多姿,还要运用喷火、耍牙等特技。

      四、丑行

      丑是京剧中幽默、滑稽的角色,因面部化妆要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故又称“小花脸”“三花脸”。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有机智、幽默的正面人物,也有灵魂丑恶、道德败坏或品行上有严重缺陷的反面人物,其身份从皇帝到乞丐,无所不有。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为主,要求口齿清楚,清脆流利;多念京白,上层人物念韵白。

      戏谚曰,“无丑不成戏”,丑角在许多戏里都是必不可少的。丑角的表演令人捧腹,时常插科打诨,有时现场抓哏,既在戏里,又在戏外,能够产生极好的喜剧效果。有一次在某礼堂演出京剧《孔雀东南飞》,“夜织”一场,由丑扮演的焦母命儿媳刘兰芝掌灯。她故意找碴儿,责骂刘兰芝烛台放得不是地方,最后把烛台一把夺过来,环顾四周,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于是面对观众说:“您瞧啊!这礼堂是怎么盖的,连个搁灯的地方都没有。”台下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

      根据扮演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丑行又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

图片

      1.文丑幽默

      文丑是不会武艺的丑角,其艺术风格是伶俐、活泼、滑稽、脱俗;又可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褶子丑、茶衣丑、老丑等。

      (1)方巾丑。因常戴方巾(一种儒生戴的帽子,缎面,方形,似斜坡形屋顶)而得名,多扮演文人中的喜剧人物,如儒生、谋士、书吏、教书先生等。这些人物举止斯文而又迂腐,带点儿文人的酸气,走路一步三摇;一般念韵白,有的念苏白或扬州白。《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等均属此类。

      (2)袍带丑。又名“官衣丑”,因所扮演的人物都身穿官服,腰横玉带而得名,上至王侯,下至一般官吏都有。《小上坟》中的县官刘禄景即属袍带丑,此人是一个喜剧人物,挂丑三髯(毛发比老生用的黑三稀一些)。当分别多年的妻子娇滴滴地问他的胡须还能不能掉时,刘答“说掉就掉”,并当场摘下髯口,引得观众哈哈大笑。袍带丑中有很多是贪官污吏或卑鄙无耻的势利小人,如《六月雪》中的山阳县知县胡里涂即是。

      (3)褶子丑。扮演纨绔子弟,大多是不劳而食、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抢男霸女、陷害良善的坏人,也有的是糊涂愚蠢、不学无术,或品行不端、行为放荡的花花公子。褶子丑都不戴髯口,一般念京白。因这类人物都穿褶子,故名“褶子丑”。《野猪林》中的高衙内、《望江亭》中的杨衙内、《凤还巢》中的朱千岁等均属此类。

       ……

      (4)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平民百姓,如农夫、渔夫、樵夫、店家、酒保(酒店的伙计)、船夫、铁匠、窑户、脚夫、小贩等,多数是好人,也有二流子、骗子手等,因身穿茶衣(蓝布短衣,原为茶房所穿),腰系一条白布短裙(名曰“腰包”),故名“茶衣丑”,又名“腰包丑”。《秋江》中的老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四进士》中的刘二混等均是。

      (5)老丑。扮演心地善良、性格诙谐的老年男子,《龙凤呈祥》中的老家人乔福、《女起解》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金松、《乌盆记》中的张别古、《甘露寺》中的乔福、《空城计》中的二老军等均属老丑。老丑都戴髯口,头戴白毡帽,唱很少,以念白为主,有的念地方白,要表现出人物的苍老之态。

      有些老丑唱念虽不多,也能产生很好的舞台效果。《乌盆记》里善良而贫穷的老汉张别古,一上场只念了几句诗,台下就有笑声,这几句诗是:

      人老毛腰把棍儿拄,树老焦梢叶儿苦。

      茄子老了不好煮,倭瓜老了赛白薯。

      老汉今年七十五,我的名字叫张别古。

      张别古去窑户赵大家讨债,赵大以盆抵债。张别古持盆回家的路上,听到乌盆竟然说了话,吓得魂飞魄散,唱了两句[二黄原板],第一句“他那里叫一声张别古”的“古”字拖长腔,未唱完即止,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哎哟!要把我给憋死了”,台下又是一阵笑声。

图片

      2.武丑机警

      武丑即会武艺的丑角,多扮演侠客、义士,机智伶俐、性格诙谐;也有少数恶霸、流氓等狡猾险诈的人物。《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时迁偷鸡》中的时迁、《连环套》中的朱光祖、《打渔杀家》中的大教师都由武丑扮演。武丑还兼演猴戏。

      武丑的艺术风格是机敏、冷峻、轻捷、流利,其扮相多戴鬃帽,穿快衣,挂髯口的戴“反八字”或“正八字”髯口。武丑演员必须有精湛的武功,要求动作轻巧、敏捷,腾起如燕;能在摞起来的三张桌子上拿大顶,再翻个筋斗下来(名曰“云里翻”),稳稳地落在台板上,落地无声;还要掌握“走矮子”“吃火”等表演特技。武丑一般念京白,也有的念方言白,如《打瓜园》中的陶洪念山西白。武丑念白讲究口齿伶俐,干脆利落,故武丑又称“开口跳”。

      五、无名的配角

      除生、旦、净、丑外,还有龙套(流行)、武行、杂行等,也是不可缺少的。龙套扮演兵卒、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角色,如太监、宫女、丫鬟、大铠(御林军等)、校尉、青袍(文官的随从人员)、衙役、轿夫、车夫等。龙套因穿各色绣龙的龙套衣而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以集体的形式出现。他们扮演的人物无名无姓,台词动作不多,但烘托气氛,说明环境,交代戏剧情节都离不开他们。

      龙套在台上要会站、会走、会跑,龙套跟随官员、主帅,有时站在后面一动不动(故龙套又称“文堂”),有时要喊堂威。比如元帅升帐、官员升堂时要喊“哦——”;皇帝出场前,扮演小太监的龙套要喊“咿”;主帅呼唤或传令,龙套要应答“有”“啊!”。龙套还要唱各种曲牌(都是群唱)。龙套手中常拿着各种旗帜,有时要摇旗呐喊,有时要跟着官员、主帅跑上跑下,通过队形的变换来制造剧情所需要的舞台气氛,故称“跑龙套”。跑龙套要求快而不乱,帅而不飘,跑起来犹如燕子抄水一般,敏捷而轻快;主帅得胜、战败,跑法各有不同。龙套上下场、走场有许多程式,每种走法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站门”用于表现庄严、肃穆的场面,要求每对龙套走到台前中央,先要面对面互相看一下对方,而后左右分开,分列两侧;待主角上场、归座,龙套也要随着主角往里走,在主角两侧八字站开。

视频:京剧跑龙套

      武行扮演武打场面中的群众角色和配角,如兵卒、打手、神怪、短打武戏中的绿林好汉等,以扑跌翻打为主。

      杂行俗称“底包零碎”,扮演较为广泛庞杂的角色,旗、锣报均属杂行。有的有名有姓,只有少量台词。

      京剧行当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根据史书记载,周瑜比诸葛亮大6岁,而在京剧中,为了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和诸葛亮的沉稳老练,周瑜由雉尾生扮演,诸葛亮则由老生扮演。

      又如三国人物吕布,在《战濮阳》中有繁重的武打,故由武生扮演;而在《白门楼》中,唱工繁重,故由小生扮演。在同一出戏里,同一人物可由两个行当的演员来扮演。《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本由花脸扮演,自杨小楼始由武生扮演。《艳阳楼》中的高登原属武净,从俞菊笙开始,改由武生兼演。《四进士》的万氏可由花旦扮演,也可以由丑角扮演。《打金砖》中的刘秀,前半出(《上天台》)以唱工为主,刘秀抚慰、挽留姚期时唱大段的二黄唱腔;后半出“太庙”一场有繁难的跌扑表演,归入唱工老生或做工老生都不合适。穷生戏中的穷秀才后来多做了官(如《金玉奴》中的莫稽),穷生变成了纱帽生。《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嫖院”一场属扇子生,“关王庙”一场属穷生,“会审”一折又属纱帽生。

      京剧演员的行当界限不那么严格,一个演员专工一行,也可兼及其他,名曰“反串”。许多优秀演员多才多艺,如程长庚工老生,十行角色,行行都能应付,曾演过《法门寺》的刘瑾(花脸应工),时人“称为绝技”;还和徐小香合演过昆曲《金山寺》《断桥》;代托病不登台的胡喜禄演过青衣,“神妙乃尔,几乎压倒喜禄”。程砚秋能演《挑华车》;荀慧生在《大英杰烈》中饰演既刚强又会武艺的女子陈秀英,要运用花旦、小生、武生等几个行当的表演技巧,后半部有穿厚底靴,扎靠开打的场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文武全才,文戏宗余叔岩,武戏宗杨小楼,演来各尽其妙,《野猪林》《将相和》《响马传》《白毛女》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李慧芳工生、旦,“四大名旦”的戏她都能演,还兼演老生、小生,能演言派名剧《让徐州》;在《吕布与貂蝉》中前饰貂蝉,后饰吕布。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视频:多才多艺的朱强反串京剧选段

      每逢年节、喜庆之日或演大义务戏、堂会戏,常有名家合作的反串戏。义务戏是旧时京剧界为救助贫苦艺人,或为赈灾及各种公益、慈善事业募捐、筹款,集合各戏班名角,联合演出,不取报酬。堂会戏指私人出资,于年节或喜庆之日邀集艺人在私宅、会馆、饭庄、戏园子作专场演出;这些演出的剧目都是名家的拿手戏,或串演所属行当以外的角色,众星云集,同台献艺,平时难得一见;虽为串演,属游戏之作,却极有水平,让观众大饱眼福。如1919年9月11日余叔岩为其母祝寿,在正乙祠戏楼举办堂会。那天晚上的大轴戏(一场演出的最后一个剧目)是小生戏《辕门射戟》,由梅兰芳反串吕布。梅的扮相英俊,唱腔刚健委婉,一洗脂粉之气,观众为之倾倒,而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老生余叔岩却在剧中扮演配角刘备。

      京剧行当的划分之细为世界之最,经过科学、合理的分工,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人物,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而京剧成为高水平的艺术。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艺术形式能像京剧这样,运用行当划分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反映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流动的美丽场景,让人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连载十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