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潼关——古潼关简述

 茶香飘万里 2013-12-27

黄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1980年考证潼关县城郊乡南寨子与港口镇张家湾两处为仰韶文化遗址,证明潼关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潼关位于黄河流域的腹部,扼渭水入黄河之曲,控秦、晋、豫三省之要冲。西临华岳而负大河,南依峭壁,屏陕扼豫有百二天险之固。所以为古今用兵者所必争。潼关历史悠久,文化古迹很多,为中外旅游者所向往,实为遐尔知名的好地方。

潼关因境内有一条潼水而得名,孕于桃林、渭(西周),生于司空、船利(西汉),定名于建安年间(后汉)。北阻黄河,东接函谷,西薄华山,南临秦岭,虎踞龙盘,雄视海内,威甲天下,真可谓“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因此,雄气贯日月,声名盖古今。

潼关南临秦岭松柏翠,北观黄河波浪涛,东依函谷三百洞,西卫长安锦绣城。群山环抱,峰峦叠障,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发展,三迁关城。古名州(在巡底),再迁汉城(陶家庄、杨家庄包括隋城、唐城),至明初三迁至潼关古城。依河砌基,依山筑城,到清中叶而大成。周长约六公里,城内有凤凰山、麒麟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五山,翘首可望。环城有东、西、南、北门和小南门、小北门等六门,四通八达。街道比栉,商店林立,旅客如云,繁华无比,远近咸诵乐土。

潼关地势高亢,形险势阻,横有远望沟( 又名阎王沟)、禁沟、列斜沟和禁沟河、潼洛河、列斜河。自古只凭依关一条道,贯通东西,为出陕入豫之咽喉,直通我国通入西域的“丝绸之路”。关门地势险峻,“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加此有“万古用一夫”守关,而攻关者,有“百万化为鱼”之叹。所以唐时崔灏题潼关城楼诗中,有“山势雄一辅,关门扼九州”历代为三战(即可守、可攻、可战)之地。仅就有史可考者,就有数十次,远在战国末期,诸侯联兵仰关攻秦,秦人却开关迎敌,九国之师,逡巡逃遁而不敢进。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十部皆反,屯兵潼关,曹操亲自率军十万,与马超夹关而战,结果曹操殆死潼关。近在20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陷晋,仅数月,抵风陵,隔河望古城,垂涎窥潼关,长达7年之久,黔驴技穷,滥施轰炸淫威,炮击闯关火烧。40年代初期日寇又发动入侵中原之战,陷洛阳,过陕县,直抵灵宝十二河,距潼关仅约十公里,望关生畏而溃退。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绝无仅有。关城险峻确为潼关增辉生光,垂誉千古。

潼关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随处可见,神话故事袅袅在耳。从仰韶文化的发掘,证实了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所以这里有炼石补天女娲氏的内陵;有夸父追日弃杖为林的夸父峪 (原属潼关鼎原联保的夸父营境内);有采铜铸鼎的黄帝庙(在原潼关东乡阳平镇境内);有避住黄河以南的舜王庙(在北头村);又有周纣交兵闻(仲)太师落马的地方(今有落马胡同村属太要镇);有火烧白雀寺观音菩萨救火,而水淹了的州城;其他如牧牛山、十二连城、广通渠、蒿岔渠、马趵泉、中军帐(村)、杨震墓、杨素墓等历史古迹。

潼关古城,虽屡遭兵燹,特别日寇八年轰击,人民遭劫,古迹、建筑尽毁,直到建国前夕古城巍然屹立,繁华无比。1958年三门峡建坝拦洪,潼关古城属水库区,现名港口镇,旧貌犹存。1959年迁县城于潼关南原城郊乡中部,新建县城规模宏伟,街道宽广,高楼林立。潼关县领导机关及中、省直属单位,均设在这里。为潼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

潼关交通方便,陇海铁路与310国道横穿东西,同蒲铁路由北向南延伸,经古潼关直达华阴孟原与陇海铁路接轨。由县城直通各乡、村的公共汽车,按班输送旅客。真是道路通,百业兴。目前,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即将竣工。

潼关风景宜人,原有潼关八景,除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等自然景观尚存外,还有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可供游览观赏。

距潼关旧城(今港口)东五公里,有三鲚书堂(在豫灵泉里村),为杨震教书的地方;九公里处有太子冢(西汉景帝的儿子)、望儿楼、识儿河(俗称十二河)等知名的古迹,均原属潼关辖地。

更值得庆幸欣慰的是,今日潼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崭新的面貌,屹立陕西东部,县级领导雄才大略,各项英明措施先后出台,真可谓人尽其才,地尽其早,物尽其用。地下宝藏广泛开发,黄金产量跃居全国第三位。城区建有农贸市场和开发区,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增多,为振兴潼关经济谱写着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