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

 茶香飘万里 2013-12-27

我国自周代起就有了方言的概念,那时对方言的理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方言是通行于某一区域的交际工具,即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正是基于地域性特点,语言学家把方言看作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其中含有与民族共同语相对的意思。方言并不是无迹可求,共同语也不是无源之水,方言与共同语其实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按照各自的规律变化着。我们在对商洛方言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被视为“老土”的群众经常使用的地方话中,蕴藏着大量古代的文雅之词。拂去方言的史尘,人们会惊讶,这些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难以见到的词语,却如此顽强地存活于群众口头,而且是那样地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本文从商洛方言丰富素材中,从语义方面搜集考求了二十多个使用率较高的典型的方言词汇,并对其本字和本意作了粗浅的描述,以期对商洛方言的使用、书写和地方文化艺术研究有所裨益。
这些较为典型的方言词汇如下:
嫽(liáo),“你这身衣服穿上嫽得太太”,“这个主意嫽得很”,在这类地为语表述中,嫽就是好的意思。这其实是一个文雅之词,《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姣兮,佼人僚兮”的诗句,“僚”通假“嫽”字。
咥(dié),商洛人常说“这顿饭咥得美”,“你真能咥!”是吃的意思。《易·履》中用了此字,“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聊斋志异·赵城虎》中说,“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
俶(chù),骤然的意思,用来形容快速。“这孩俶儿就不见了”,“他俶儿就过去了”。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中使用过这个字。“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跗(fú),商洛方言中常用的一个词,指人的脚背,“你脚跗大高,穿不上这双鞋”。这也是一个古代雅词,《仪利·士丧礼》中说“乃履,系结于跗”。《庄子·秋水》“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瞀乱(mǎo liàn ),商洛人在心情烦乱、难受又无办法时爱说“把人瞀乱的”,常把“瞀”读作“mú”音。宋玉《九辨》中有“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之句,《后汉书·廉范传》中也使用过此词,“范呵之曰:‘君困厄瞀乱邪?’”。
惆怅(chóu chàng),商洛方言中“惆怅’一词表示人忧愁、伤心,“这又不是什么大事,看把你惆怅的”。“惆怅”是古代常用的书面语,宋玉《九辨》“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后汉书·冯衍传》“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自伤”,陆游《观长安城图》诗也用了惆怅一词,“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携(xié),商洛人把照看小孩儿叫携娃,“在家干啥哩?”“携娃哩”。携也是十分典雅之词,不少诗文都使用此字,《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熏如,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阮籍《咏怀诗》“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没象(méi xiàng),凡形于外者曰象,如气象、星象等,《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商洛人把不按规矩、事理、礼俗做事或行事不妥称作“没象”,读作mò xiāng。王粲《七哀诗》中写到“西京乱无象,豹虎方遗患”,无象即没象,指不成样子。
板啦(bǎn la),这是商洛人使用率较高的方言之一,指事情坏了、没有成功。“这事儿板啦”。《诗经·大雅》中有《板》、《荡》两篇诗歌,皆讥刺周历王无道,败坏国家,后因以“板荡”反映政局变乱和社会变坏,《文选·拟魏太子邺中得诗(王粲)》“幽历昔崩乱,恒灵今板荡”,庚信《庚子山集·伤心赋》“在昔金陵,天下哀乱,王室板荡,生民涂炭”,《旧唐书·萧瑀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又)书有三病,皆系用笔,版(通假板字)者,腕弱笔凝,全与取兴,物状平遍,不能圆混也”。这里,板就指败笔。与此相关的方言还有“板货”一词,指没用的人,“你这板货,连这事都办不成”。
蒇(Chǎn),这也是商洛很有代表性的方言一,常读作Chàn,指事情做得好或办得好,心里很舒服。“这事蒇得很!”其古义指解决和完成,《左传·文公十七年》载“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宋代袁甫《蒙斋集·馀干县先贤祠堂记》中也使用了此字,“于越令马君……作新堂以祠子,……蒇事之日,观听竦然”。商洛方言,丰富了蒇的含意。
让人(ráng rén),表面上夸讲,实则是变相嘲讽和遣责,“你是在(ráng)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寺人披请见,使让之,且辞焉”,商洛方言也拓展了“让”的内涵。
希奇(xí qi),用来表达久别重逢或偶遇难见之人(物)时的喜悦、亲昵,“娃回来了,看把他妈希奇的”、《法苑珠林·千佛厌苦》引《佛本行径》,“时彼大臣见太子有是希奇难思议事,即大欢喜”,与此相关的方言有,“希成的”,“看把你希成的!”指人自以为贵,自以为美,自我欣赏。“希罕”,商洛方言发二字合音Xiàn,指把人或物看得很贵重,有珍爱之意,“你把儿子希罕(Xiàn)的哟!”《儒林外史》“卜信道:‘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老爷,”商洛方言“希罕”二字合音,这是古汉语演变为方言的语音变化。
背时(bèi shǐ)商洛方言读bēi sí ,表示运气不好,做事不顺利。在古汉语中,凡物之后面或反面叫背,背时指不合时宜,唐代诗人卢照邻《幽忧子集·对蜀父老问》“盖闻智者不背时而缴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刘禹锡《酬乐天见寄》诗中写道“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可见,“背时”曾是古代书面语。
哄人(nǒng rén),商洛方言读作hōng rén即骗人,“穷人没听富人哄,桐树开花就下种”,《红楼梦》中曾使用这个字,“刘姥姥已在炕沿坐了,板儿便身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近义词还有“得能”、“能的”等。
张的(zhāng di),在商洛方言中是自大、自以为是的意思,属贬意。“看把你张的!”《左传·恒公十年》曾用此字,“随张,必弃小国”。
哲(zhé),商洛方言常发zhè音,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能行,发展了哲的本义。哲本意是聪明,智慧。《尚书·皋陶漠》“知人则哲”,《诗经·大雅·瞻》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句子。
倩(qiàn),商洛方言读作qiān音,“这娃长得倩的”,指人漂亮,美丽。古诗中常用此字,《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宋代诗人张耒《张右史文集·次秦观诗》中写到,“婵娟守重闺,倚市争倩盼”。倩在古代还有男子的美称之义,《汉书·朱邑传》“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
俐怜(lì lián),在商洛方言中指人精明能干,干脆利落。古汉语中有怜俐一词,宋代诗人朱淑真《自责》诗中写到。“添得情怀转萧条,始知伶俐不如。”关汉卿《窦娥冤》中也用了此词,“说的来藏头盖脚多怜俐,道著难晓,做出知”。商洛方言是把“怜俐”一词倒序而作“俐怜”用,“他家媳妇真俐怜!”。
粘(niǎn),商洛方言读作rán,表示做事不干脆,不爽快,“他这个人粘(rán)得很”。古汉语中有“粘皮带骨”一说《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原来赵三为人粗暴,动不动自夸道:‘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商洛方言中的粘字,其实是“粘度带骨”的浓缩。
上昼(shàng zhòu),指上午,“今上昼干啥呀?”。昼是白天,是古代书面语,《诗经·豳风·七月》有“昼而于茅,宵而索陶”诗句,《周易·系辞》“刚柔者,昼夜之象”。
靸(Sǎ),商洛方言读作sā,指只把脚尖伸进鞋内,拖着鞋走,商洛人把拖鞋就叫靸板鞋。元·方回《铜江续集·秋夜听雨》诗中曾用此字,“质明靸破鞋,满砌落叶温”。
避(bi),商洛方言读作pì,心情烦乱时叫人离开,常用这个字,相当于“滚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避即避开的意思。金代诗人元好问《武善夫桃溪图》诗中也用了此字,“物外烟霞卜四邻,武陵不是避秦人”。
剽轻(Piāo qīng),商洛方言用此词形容物体份量很轻,“这东西重不重?”“剽轻的”。古汉语中“剽轻”一词指军队强悍轻捷,《史记·周勃世家》中有例句;“楚兵剽轻,难与争锋”。
醒(xíng),“地里的草还没有醒”,这里指地里的草尚未长起来,十分生动形象。醒的本意是睡觉醒来,韩愈《东都遇诗》有“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之句。商洛方言中的“醒”字,更具艺术表现力。
这些方言的词汇虽然只是商洛方言的一都分,而且数量有限,但已足以说明,商洛方言中至今仍存活着不少的古代雅言。这些词汇让我们明白,方言并不土、俗,它原本就很文雅。

方言的形成有诸多原因,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地理的阻融、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商洛方言中之所以能保留大量的古代文雅之词也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商洛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
商洛有着悠久的历史,亦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专家发现了商洛洛南猿人遗迹和34处旧石器遗址,洛南猿人与蓝田猿人同时代,距今百万年以上。《史记·殷本纪》记载:“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契对教育亦有建树,遂有中国教育鼻祖之称。商洛还是仓颉造字之地。秦末“四皓”曾陷居商山,商洛就已显各于世,从历史沿革来看,商洛在远古为虞司徒契之封国,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秦秋战国,先是分属秦、晋(魏),后统属于秦。此后,历代都设洲置县。一直是京东南门户。尤其是商於古道贯通商洛,连接秦楚,先秦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唐宋之际侧重于经济文化功能,这既是一条物资交流的交通要道,亦是一条文化传播的信息通道,途经此路并留下诗篇的古代诗人墨客数以百计。这一切都使商洛的人文底蕴十分深厚,使之成为一块文明的土地,但是。商洛地处秦岭山中,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尤其是随着明清之后商於古道的衰落,商洛的发展变化落后于全国的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僻陋落后之地。因为,这里曾是文明之地,所以,商洛的文化包括语言较为发达、丰富。又因为后来的落后封闭,使这里的经济文化包括语言变化很慢,在其它地方已逐渐消失的雅言,在商洛却仍然存活于群众之口,昔日的雅言变为今的方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