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五十四)

 尘埃里的呼吸 2013-12-28

【原文】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1)知及之:知,同。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临,到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
 (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原文】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原文】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原文】
 15·37 子曰:君子贞(1)而不谅(2)

 【注释】
 (1)贞:一说是的意思,一说是大信的意思。这里选用的说法。
 (2)谅:信,守信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评析】
      前面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不是君子的作为,而是小人的举动。孔子注重的道德准则,但它必须以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就不是真正的信。

 【原文】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

 【注释】
 (1)食:食禄,俸禄。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原文】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原文】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原文】
 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原文】
 15·42 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2)师之道也。

 【注释】
 (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2)相:帮助。

 【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