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德,生命价值的主旋律

 刘军的菩提树常 2016-11-27

——国学共读《论语》宪问(上)梳理

仁者:内在自我价值的建设为根
2016.11.25

“宪问”是《论语》的第十四篇,共计44章。对应第四篇“里仁”中对礼乐人生核心“仁”的阐述,全面地讲个人内在的“仁”(生命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展开的综合呈现。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立在个人文明价值之上的,每个人都不能只专注于个人事业成就的发展,而要以内在建设为根本,走“尚德”之路,以“仁”为原则认真、文明地做好自己,以个人的文明能力彰显为外在的力量,逐步产生社会影响力,进而带动整个社会走向文明之路,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生命价值。(参考《王阳明心学传承文献精编》第161~163页)

【名句摘录】
“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修己以安百姓”;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一、社会文明价值综合判断原则(01~05章)

(一)全面社会价值判断总则(01章)

(读解)本章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谈人生。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立在个人文明价值基础之上的,追求个人在社会层面的事业发展与否,要看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清明,个人的价值追求才有意义。但需要指出,社会价值并不等于个人的价值,实现社会进步固然也需要个人情商等内在品质修养,但个人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功业和成就并不是文明价值的体现,要做真正的君子,体现真正正的文明价值,就要毅然选择并切实践行“仁”之路,在有所成就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拔高自己的正能量(内在价值)。文明不是个人做成了什么事情,关键是看有没有以“尚德”为准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义地建设自己的生命价值,成为实现社会文明价值的基石。

(14·0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问孔子如何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黑暗,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析:孔子认为,做官的人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照样拿俸禄的人是无耻的。从对“仁”的探讨看,孔子认为的“仁”的标准很高,脱除了“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人是难能可贵,但究竟合不合“仁”,还得看他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价值体现。 )

(二)尚德是社会价值的真正内核(02~05章)

1.追求内在才是生命主线(02~03章)

超越物质享受——

(14·0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析: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超越物质享受,不能以向内求为生命主线,追求自我生命个人文明的价值,恐怕很难彻底。留恋安逸生活的人,很难成为为文明修身奋斗的人。)

视情斟酌言行——

(14·03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同“逊”)。”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析:国家有道时,可以直述其言,但国家无道时,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时代、时局和环境,个人在社会层面的文明表现、体现可以变化,但追求内在的生命主线必须坚守、不能改变,要始终致力于追求文明,可以在言辞等外显形象方面有所不同。)

(三)尚德方能平天下(04~05章)

以仁德辨价值——

(14·04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析:孔子认为有言、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人的能力表现不一定就是内在文明价值的体现,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勇者),未必有内在的文明性。真正个人文明(仁者)的力量,必然会转化为影响社会的力量,有益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向文明进发。)

弃尚力行尚德——

(14·05 原文)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问孔子:“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南宫括)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析:孔子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赞他有道德、真君子。儒家后来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没有好下场。 社会时代的文明高度,决定于为政者的文明力高度,而不是其社会力的强弱。文明社会,不在乎暴力或者科技力,文明的建设需要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以德行带动社会全面发展,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天下。)

(注:部分译文参考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第163~180页)

闺女的妈咪

评论

  • 名字

    15小时前

  • 静秋

    17小时前

  • 秦红艳(緈諨雨)

    1天前

  • 散落天涯

    1天前

  • 玻璃心快碎了

    1天前

    能加我微信吗?互相学习,我非常喜欢国学。微信号496615728

  • COCOLADY

    1天前

  • 陈默

    1天前

  • 羽妈妈

    1天前

    有空一定学习,看着慢慢的笔记,姐姐你真棒。

  • 一粒种子

    1天前

  • 华女明天会更好

    1天前

    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