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发现了美洲大陆?(五)其他说法与考古证据

 老庄. 2013-12-29

【谁发现了美洲大陆】系列文章之(五)

        一、非洲人曾到达过美洲?

        提出非洲人曾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并在印第安文明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比较多。人类学家伊万·范·赛迪玛是这个说法的“最雄辩的支持者”。他在《他们在哥伦布之前来到》一书中罗列了如下证据:


archaeology


        1、哥伦布提到过有关新大陆存在“黑色印第安人”的记载。

        经调查,此说子虚乌有,哥伦布仅仅说他听到的是一群印第安人告诉他的关于“黑人”的故事;同时哥伦布还报告说他看见了一群长着尾巴的印第安人呢。

        2、据哥伦布的一项报告称,美洲存在一种原产非洲的金属(gua-nin)。

        gua-nin金属在新大陆考古发掘中也从未出现过,如果连实物都没找到,让人们怎样判断“传说中的gua-nin”是不是来自于非洲?

        3、具有尼格罗人种的前哥伦布时期的人骨被发现。

        骨骼鉴定是考古学的重要手段,可是这位人类学家所提到的骸骨,要么是骨骼本身有问题,要么就是些现在技术手段无从判断其年代的骨头。欧洲人早在16世纪就已经将黑奴带到新大陆,有少数骸骨很可能是他们的。

        4、新大陆许多遗址中存在早于哥伦布航行之前的非洲黑人的艺术形式。

        这是“非洲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说法最经不起推敲的一环,它的致命弱点在于主观性。例如奥尔梅克玄武岩头像(3200-2900年前中美洲第一 个具有较复杂结构的文化)。范·赛迪玛指出,这些头像具有明显的非洲人特征,但他选择性地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许多出土的奥尔梅克头像也大量存在和美洲印 第安人想象的头像,有一张扁平的脸,而与非洲人的凸颌不同。他还特意不提雕像脸上内眦赘皮(这是亚洲人和印第安人的共同特征)。事实上,美洲印第安人也存 在比较大的特征变异,有厚嘴唇和宽鼻子,但他们保留着更多典型的印第安人体质特征。大部分考古学家将这些“非洲人”的头像解释为一种风格化的夸张凸显,很 可能是他们的某个酋长的相貌。


stone-human-statue中美洲奥尔梅克文化巨石人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赛迪玛的演绎缺乏可以对其进行确认的证据。如果非洲人真的在哥伦布之前大批到过美洲,而且对其文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就不可能仅仅出土 几个雕像而没有其他实物证据。应该在造房、工具制作、丧葬习俗、巫傩仪式等方面有更多的、一系列佐证才符合文化传承事实。我们不能将这几个头像单独列出来 看待其所代表的意义,因为要建造这些头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背后必然有政治、经济、工程技术的背景。长期从事奥尔梅克文化研究的考古学家理查德· 迪尔说:“在奥尔梅克遗址中从未发现过一件真正来自旧大陆的器物,在中美洲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范·赛迪玛的说法被很多人所相信呢?事实上,在西方有一个信奉“非洲中心论”群体,这些人认为非洲古文明对世界文化各个方面的贡献被现 代人忽视了。这些人甚至无视已经有众多证据支撑的已有的历史和科学的事实,硬要说欧洲文明是从非洲“偷”来的。例如,他们声称亚里士多德曾秘密造访埃及亚 历山大城,掠夺了那里的图书馆,窃取了非洲思想家们的智慧精华,把它们作为自己的东西向世界展示。但这是不可能的,亚里士多德死于公元前322年,而亚历 山大城图书馆要到公元前297年才建立。实际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生始建的,而且图书馆文献均是由希腊文写成,不是埃及文字。“非洲 中心论者”无视以下这些事实:世界上最早的陶片是日本出土的,比非洲的陶器早1000多年;动植物驯化在新月沃地可以追溯到1.1万年前,而非洲的驯化证 据是8000年前;埃及最早的文字年代晚于美索不达米亚文字等等。这种两眼一闭,只是一个劲鼓吹自己的学说,称作“臆想”更合适些。

        二、其他欧洲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革命女儿会”在亚拉巴马的莫比尔湾树立起了一个历史纪念标志上面写着:

        纪念马多克王子,一位世界探险家,他于1170年在莫比尔湾海滩登陆,并将威尔士语留给了印第安人。

        这些人的证据是,印第安语中有威尔士语言元素,并且传奇探险家,威尔士人马多克王子的探险故事有明确说明和记载。

        还有一个传说,爱尔兰传教士圣布伦丹也曾与一批传教士和信徒到达过美洲。1977年探险家蒂姆·塞弗林用一艘爱尔兰传统的兽皮艇复制品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行。这类“历史事件模拟实验”只不过表明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并不是“已经发生”。

        这两个故事版本很多,相互矛盾,只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一丝一毫实物证据。


        证据,要命的证据!

        哈佛大学海洋生物学家巴里·费尔在《公元前的美洲、美洲传奇、青铜时代美洲》中认为,3000年前的伊比利亚人(葡萄牙、西班牙)、2500年前的希腊人、2000年前的凯尔特人、古代希伯来人和1500年前的埃及人发现了新大陆,并且开展了探险和移民活动。证据如下:

        第一类,在美洲印第安人语言和许多不同的欧洲方言之间据说很有关联。

        这个“语言类比”法早就被语言学家们所否定了。语言学家认为,这和16-19世纪欧洲人试图将美洲印第安人追溯到各种旧大陆人群的拙劣方法没什么区 别。语言学家戈达德和菲茨指出:“寻找语言相似处来判定人群同源”,这种方法完全没有根据。印第安语许多词汇准确的发音鲜为人知,仅仅比较词汇,忽视了语 言比较中更重要的语法特点。人类语言不计其数的词汇都是由很少的几种发音组合而成,存在发音相近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发音上, 你总会发现一些巧合。例如,拉丁语中的“小眼睛”ocelli;在阿兹特克的纳瓦尔特语中就是“有斑点的猫”ocelot。从印第安语言本身发展来看,没 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突然植入了另一种外来语言。而中国很多人也用这样的“词汇发音比较”来证明“中国人比哥伦布之前到国美洲”。

        第二类,在新大陆发现的铭刻中有许多欧洲字母。

        费尔自称还是一个“铭刻学家”,但他在解读印第安铭刻证据时居然没看到,他自己引用的证据有很多是19世纪的伪造品。另一些还没有被揭示是否可靠的 铭刻大多是:“所有那些据说是古代的铭刻,经专家观察后都发现存在语言或铭文上的错误与异常,他们倒是与现代作品相吻合,而不是一种什么有古代渊源的作 品。”考古学家安妮·罗斯和历史学家彼得·雷诺观察了一件由费尔解读的石刻指出:费尔对石头上明显不符合他自己字母解释的刻文视而不见。而且他们发现费尔 宣称的许多刻文是自然风化或犁耕划痕,还指出“这些划痕也可能是有意雕刻,但那只不过是计数,而非文字。”并嘲笑费尔是“极为野性的一种萨满幻想”。


stone巧夺天工的奇石(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类,新英格兰的石砌建筑与西欧的建筑存在相似之处。

        费尔说法中,一处被看做是基石的遗址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北塞勒姆,他声称这些基石是3000年前从西欧来的移民聚落留下的残迹。该遗址被叫做“迷 山”(Mystery Hill),被其拥有者称为“美洲的巨石阵”。考古学家格雷迪表明,迷山遗址无非哥伦布之后到来的凯尔特移民按古老风格所建的建筑物,时间比费尔声称的时 间晚的多。另外,迷山遗址的所谓出土只需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基本没有什么考古学背景。

        结束语:“在有证据时,人们不谈信仰。”证据一旦具备,我们还应该以最挑剔的、最严厉的批判性眼光,来看待某一特定证据链上的每一个关节,这就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专业经验的积累。

        所以,你永远都要对道听途说保持一份戒心。


(作者:七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