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教学检测: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模块检测考试语文

 晋龙哥哥 2013-12-30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模块二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弄堂(nòng)    愆期 (qiān)      垝垣 (guǐ)     遗施(wèi)

B.叱咤(chà)     惩创 (chuāng)    溘死 (kè)      搽粉(chá)

C.窈窕(yǎo)     伶俜 (pīng)      踯躅(zhú)    哽咽(yè)

D.羁鸟(jī)    葳蕤(ruǐ)      三匝(zā)     哺育(b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嘻戏        天伦叙乐        炕凳        宿兴夜寐

B.赍钱        张灯结彩        喧嚣        响彻云宵

C.侘傺        融会贯通        气概        否极泰来

D.便言        受益非浅        凋蔽        不温不火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A.彼尔维何        B.岁亦莫之         C.隰则有泮        D.尔卜尔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使归聘                     靡:倒下

B.匪我愆期                     愆:拖延

C.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坚守

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                     贸:交换

B.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观察

C.无与士耽                     耽:耽搁

D.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刘向辑,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后人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D.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中国海军多次成功护送商船顺利通过亚丁湾,这既保护了我国商船在该海域的正常航行,又展示了我国海军的实力,震慑了索马里海盗,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使世界各国对我国海军侧目而视。

C.京津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乘坐这条高速铁路上的客车,乘客都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使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而且造成了语言的不规范和用词的平庸乏味。

B.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C.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实行手机实名制后,能否真正做到既可识别用户的真实身份,又可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是对各个运营商业务能力的考验。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的讲演态度中,是决找不到一点手比脚画的煽动和激昂的。他的低弱的绍兴口音,              ,却                                           ,挑动了每根心弦上的爱憎,使蛰伏的虫更觉无地自容。

① 夹带着幽默                ②像冬天的不紧不慢的哨子风

③不急促,不故作高昂         ④充盈着力量

⑤平静而清明                 ⑥刮得那么透彻

A.③⑤④①②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 ⑤③④①②⑥   D.③⑤①④②⑥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应炎传

高 启

胡应炎,常之晋陵人。父聪淮南节度使计议官。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

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父、兄弟并曰:“吾与汝虽父子兄弟,然于国则皆臣也。图报之义,彼此同之,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应炎与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 訔然之。

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战,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城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唆都以栅坚不可拔,剽近野得妇人,刳乳煎膏沃其上,发火矢射之,火炽,栅焚。又运机石击楼堞,尽毁。食尽,唆都侦知之,遣使呼应炎语,谕使出降。应炎骂之,且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引示之,曰:“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金山长”,谚语谓无其期。世呼寺主僧为长老,故唆都即趣召金山僧至军,问以攻城之策。僧不知为计,周行视城曰:“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攻尾,则首愈缩,其法,当攻首。”从之,城遂陷。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耶?”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选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      次:驻扎

B.城卑堑狭                      卑:卑下

C.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        累:连续多次

D.其锋不可当                    当:抵挡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应炎爱国气节和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①应炎率民兵巷战

②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③得君,敌不足破矣

④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⑤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写宋末常州官民抗元之事,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从誓死守城、谋划、拒守、巷战、直到殉国,颇为详细。

B.胡应炎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虑事颇有谋略,从守城时的谋划到食尽时“截纸缕作汤饼以箸引示”都能显示这一点。

C.元兵非常残忍,攻入常州城中,竟然抢掠妇女,剜下乳房来熬油。

D.文中穿插了守臣的逃遁,与胡应炎的形象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操。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

译文:

(2)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海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 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歌舞家,貌美如仙。   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4.这首诗通过咏海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5.这首诗写海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            (《氓》)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醉翁亭记》)

(4)                     ,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7)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岳阳楼记》)

(8)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的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 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杨绛非常珍视如此读书的自由,她还感叹道“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真真切切地观赏一番……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是‘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读书时的惬意,无疑也是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

杨绛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如今她住的房间,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至极,但所有房间都干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灵魂也没有了吗?”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

杨绛的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情。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先生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节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杨绛先生是“读书种子”,她享受读书的生活,也勤于思考与创作,读与写构成了她完整的“书香世界”。

B.钱钟书逝后,杨绛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在读书中追求并获得了“精神的享受”。

C.杨绛先生的生活是简朴的,她生活需求的有限与她思想的无限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凸显了她伟大的品格。

D.杨绛先生认为:读书人目光短浅是可以通过读书贯通三界、神游万里来改变的。

E.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平淡而不贫乏,干净明晰而有巨大的表现力,这样的成就是她苦心经营的结果。

(2)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她在读书中创造了“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请简要概括这个“精神世界”的特点?(6分)

(3)这篇传记从哪几方面来写杨绛先生的?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年近期颐的老人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她问答的内容是什么?她的问答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阐述。杨绛先生的问答对你有怎样的启迪和影响呢?请结合实际谈一谈。(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 根据所提供语段的意思,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求能解释“真正的享受”,不超过30字。(3分)

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经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我也无意反对汽车、别墅、高档家具、四星级饭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这一切仅属于消费范畴,而奢华的消费并非享受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两者会发生重合。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走马看花式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要言之,真正的享受是                                                   

19.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0.根据下面表格显示的内容,将表后文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要求,语言连贯、简洁,不得出现数字。(3分)

近年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支出比例统计表

国家

分项       发达国家       新兴经济体

美国       英国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3%  2.3%    6%  6.8%    9.6%

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  16% 21% 14% 13%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1)                  。然而,我国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发展支出方面还存在欠缺。例如教育、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事业支出占GDP的比例,就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协调,(2)                      ,甚至低于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印度。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还需(3)                  ,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缔造“幸福中国”。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60分)

“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故意留下的空缺,它给予了欣赏者想象的空间。比如,齐白石画一鸟独立在横向逸出的枯枝上,此处空无所有,却能使人感到环绕鸟的周围是一片无垠而丰富的空间。留白往往起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作用。

“留白”的艺术带给你怎样的想象与感悟呢?请以“留一点空白”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③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B   7.A   8.D   9.B

10.B( 卑:低矮)

11.D.(②是胡应炎的父兄的语言③是赞扬胡应炎有勇有谋)

12.C.尚未攻入城中。

13.(1)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戎,少数民族的代称,指元兵;郊,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秋,时候;判断句;句意;各1分)

(2)胡应炎说:“我是想要杀死你,哪里只是想要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何,哪里;恨,怨恨;及,做得到;每词1分,句意2分)

14.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1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海棠花蕾刚着雨珠,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侧面用莫愁和梁广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17.(1)B D

(2)①没有时间空间的阻隔,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名学者,取舍自由。②可以与大家自由的思想交流、质疑,不投合可以不受嗔怪地终止。③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得到丰富的经历。④脱去几分愚昧,增长智慧。(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3)①读书生活:“追求精神的享受”,珍视读书的自由,领略读书的惬意;②著书生活:表达个人的感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③物质生活的简朴。侧面反衬杨绛先生精神世界的富足。(每点2分)

(4)内容:探索人生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反思自己。(2分)

特点:一步一步自问自答。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2分)

启迪:每一个普通人都应保持思想的自由;对于人生及人生价值,要有思考与探索实践;……意思对即可。(启迪及联系实际各2分)

18.真正的享受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或:与金钱(物质)不成正比,而与审美、启迪心智等心灵活动有关。(写出“心灵参与”,得2分,表达连贯得体1分;写出金钱(物质)、审美或启迪心智三方面中两点可得2分,表达连贯得体1分。)

19.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0.⑴而且高于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1分)(2)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1分)(3)大力增加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1分)

附译文:

胡应炎,是常州晋陵人。他的父亲胡聪做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元军已驻扎到常州境内,常州知府王洙逃走,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姚訔见到胡应炎高兴地说:“有你在,敌军就不值一打了。”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之职。胡应炎回家后告诉父亲和兄弟说:“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他的父亲和弟弟说,“我们虽是父子和兄弟,然而,对于国家却都是臣子。图谋报效国家的忠诚之义,是相同的,怎么能够临难而独自逃脱呢?”

胡应炎与姚訔一起谋划守城的办法时说:“我们常州是京城的北部大门,决不能失守。可是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士兵都是普通市民,不是平素训练和调度出来的军队。而且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他们乘胜而来,锋芒锐不可当,我担心与之作战不容易取得胜利。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姚訔认为胡应炎说得对。

当初王洙逃跑后,他的幕僚王虎臣到去了郡里的官印,自己冒充知府,到伯颜的营地献郡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知府,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并且派军队与他一起驻守。等到王虎臣回到常州城,姚訔等人已经先到了,王虎臣等不能进入城中,返回元营报告伯颜说常州城百姓叛乱占据了城池。伯颜大怒,命令元帅唆都率领步兵骑兵共计20多万人包围常州城。胡应炎和安节、师勇分头从不同城门出战迎敌,各自连续多次获胜,杀死元军很多将领。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调遣西城的兵力来会和支援,对常州城的进攻更加急迫,城内的食物补给和增援都断绝了。唆都认为城上的木栅牢固难以攻城,就在郊外抢掠到一些妇女,剜下她们的乳房来熬油,把这些油浇到木栅上,用弓弩发射点火的箭头,分少了城墙上的木栅。又运来机械和石头,往城上扔,城上的矮墙都被毁坏了。城里的粮食完全消耗掉了,唆都侦查得知这个情况,派遣使者向城上给胡应炎喊话,劝他投降。胡应炎大骂元兵,并且把一些纸和布剪成面片状放到盆里用筷子挑起吃给城下的元军看,说:“我们的食物很充足,你们想要攻下城池,永无期限。”

“金山长”谚语的意思是没有期限。人们都称寺里的住持为长老,所以唆都就迅速派人召金山寺的住持到军中,向他询问攻城的办法。和尚没有什么妙计,绕着城假装巡视了一圈瞎诌道:“这座城是一个乌龟的形状,东南方是乌龟的头部,西北面是乌龟的尾部。攻打尾部,那么头部就会缩回去,恰当的办法,应当攻打乌龟头所在的东南方。”唆都听信了和尚的建议攻城,常州城陷落了。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了巷战,打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了,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亲手杀死很多元兵。最后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唆都审讯他说:“你就是曾经杀了我很多将领的那个人?” 胡应炎说:“我是想杀死你,哪里只是想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唆都大怒,腰斩了胡应炎,他年仅27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