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化农业是 农牧民增收的重点 ——访地委农办副主任马晓彬

 温馨家园106 2013-12-30

哈密日报记者 赵玉伟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2013年,地区的农牧民增收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持续增收情况如何?今后农牧民增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又是什么?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地委农办副主任马晓彬。

记者:今年农牧民的增收情况怎么样?

马晓彬:根据我们的初步预计,今年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48元,增加1658元,增长19.8%,其中:哈密市10852元,增加1760元,增长19.4%;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8481元,增加1509元,增长21.6%;伊吾县11881元,增加2766元,增长30%。

按照这个比例,地区农牧民增幅首次突破1600元大关,增速再创新高,接近20%,这样的话,今年就是在继前年、去年之后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第三年。

记者:根据您的分析,哪些增收点支撑了接近20% 的增速?

马晓彬:地区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在围绕“生态立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这一农业发展战略进行的。像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以保障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各项措施的组织和落实,这些都是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开展的。 

具体来讲,我觉得今年的农牧民增收工作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是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惠农政策越来越惠农。年初,中央、自治区以及地区、县(市)四级财政计划中,支农资金为8.5亿元,到目前为止已经落实到位9.8亿元。就地区本级财政来讲,支农资金达到了1.39亿元,比去年增长10%,这个力度是很大的,为增收搭建了平台,注入了活力。

第二是多元化农业取得一定成效。今年地区安排了1000万元农牧民增收专项资金用于拓宽农牧民多元化增收新渠道,在这项资金的推动下,结合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建立了一批就业基地;劳务输出成效明显,实现劳务收入6.85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收入3518元,仅这一项就较上年增加600元;此外,围绕旅游业积极发展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也增加了农牧民的就业和他们的收入,这也为农牧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增添了新的动力。

第三是农业提质增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地区继续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红枣产量增长了57%,肉产量增长了7.36%,蔬菜增长了5%,禽蛋增长了24.6%,像红枣、设施农业、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今后农牧民增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马晓彬:地区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依靠一产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空间非常有限,今后农牧民增收重点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牧民多元化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上。比如说依靠“一户一技工”的培训,将部分青壮年农牧民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支持发展村办小型企业、刺绣、特色食品加工等农村第二产业,增加非农经营性收入;提升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农牧民收入。

今后,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将逐步向服务好工业、服务好城市的方向发展,因此“菜篮子”工程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好“菜篮子”工程就必须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都会成为有效的载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