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肉 等分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咳嗽痰血,固属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扰则自安之义。然业经失 血则肺已大伤,岂可置之不论不议。去诃子而加清养肺阴之药,始为得之。 《医方论》 清 费伯雄 公元1865年 理血,散五脏郁火。栀子凉心而清肺, 使邪热下行,二者所以治火。栝蒌润燥滑痰,为治嗽要药。(能清上焦痰火。荡除郁热垢腻。) 海 加诃子者,以能敛肺而定痰喘也,不用治血之药者,火退则血自止也。 《成方切用》 清 吴仪洛 公元1761年 为治嗽 要药(能清上焦痰火,荡除郁热垢腻);海石软坚止嗽,清水之上源(能软坚痰,痰除则嗽 止。肺为水之上源);二者降火而兼行痰。加诃子者,以能敛肺而定痰喘也。不用治血之药 者,火退则血自止也 《医方集解》 清 汪昂 公元1682年 损伤肺络而出血,可见咳血或痰中带血;而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是肝火的证据。方中青黛咸寒入肝经,能泻肝经实火,凉血止血;栀子炒炭,凉血止血;瓜蒌仁既能清热化痰,又可润肠通便;海浮石化痰散结,长于治肺热胶痰;诃子敛肺止咳。本方没有用大量止血药而能 咳嗽痰血者,此方蜜丸噙化。 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咳者有声之名,嗽者有物 之义也。青黛、山栀所以降火,栝蒌、海粉所以行痰,诃子所以敛肺。然而无治血之药者, 火去而血自止也。 《医方考》 明代 吴昆 论咳血出于肺。咳嗽痰中带血也。 清咳汤 当归白芍桃仁(去皮)贝母(各一钱)白术(去芦)牡丹皮黄芩栀子(炒各 五分)青皮(去穣)甘草(三分)桔梗(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潮热。加柴胡赤茯苓。咳血不易治。喉不容物毫发。咳血即 宜肾气丸, 从阴化阳, 温而不烈, 此方自宋元来, 莫不珍为至宝, 谓失血虚痨, 上热下寒, 阳浮于外, 阴孤于内, 唯此方引阳入阴, 用药神妙, 顾肾阳虚浮者, 此方诚为至宝, 若肾阴虚浮者, 此方又非所宜, 夫失血之人, 浮热昏烦,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杏仁白芥子 加生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丰按∶以上诸方,通治咳嗽。然而咳属肺,嗽属脾,前于痰嗽干咳门中,已详辨矣。须 知前五方多润肺之品以治咳,后二方多理脾之品以治嗽,若此分疗,治无不中。 《时病论》 清 雷丰 经来咳血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伤于生冷又触于热毒,以致经来咳血,痰气急满,五心烦热。宜先用五虎汤(陈皮、甘草、桑皮、桔梗、苏子、石膏、知母、枳壳),次用紫菀汤(阿胶、桑皮、紫菀、五味子、杏仁、冬花、桔梗、苏子、贝母、陈皮、枳实) 一次,吐后忽停息闭目然罔觉。诊其脉跳动仍旧,知能苏醒,约四分钟呼吸始续,两次将药服下,其血从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剂,至第三剂即原方加潞党参三钱、天冬四钱,连服数剂,身形亦渐复原。继用生怀山药为细面,每用八钱煮作茶汤,少调以白糖,送服生赭 介按∶阳明脉络日衰则发冷,阴亏而阳不潜藏则发热,总之,肝阳横逆而血上溢,故初 方以柔肝肃肺,降气凉血而获效。次方于清降之中,参用养胃,立法秩序井然。 张俞咳血未除,脉数,右关弦,胸闷,舌微黄。宜清降消痰。 杜栝蒌皮(钱半)淡竹叶(钱半)焦 痰饮上干。亦只宜肾气丸。从阴 化阳。温而不烈。此方自宋元来。莫不珍为至宝。谓失血虚痨。上热下寒。阳浮于外。阴孤于内。唯此方引阳 入阴。用药神妙。顾肾阳虚浮者。此方诚为至宝。若肾阴虚浮者。此方又非所宜。夫失血之人。浮热昏烦。痰 喘咳嗽。多是 因咳嗽去血有痰,痰内有血者是。 治方 当归(一钱)芍药(一钱)生地(一钱半)贝母(一钱二分)知母(一钱)天 花粉(一钱半)甘草(五分)茯苓(八分)桔梗(一钱)麦冬(一钱)前胡(八 分)半夏( 《仁术便览》 明 张洁 公元1 方 咯血方 唾血方 咳血方 嗽血方 痰血方 衄血方 九窍出血方 耳衄方 肌衄方 齿衄方 溺血方 便血方上集卷之十五 咳嗽纲目 各种咳嗽 咳嗽例方上集卷之十六 热证全书 热证 发热 五脏发热 热证例方 蒌仁诃子海粉山栀 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丸。噙化。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附方 黄散 治咳血成劳。 甘草(四钱)黄麦门冬熟地黄桔梗白芍(各半两) 上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茯苓补心汤 两,为末。每服二、三钱,食后冷水或酒调下。 治咯血、吐血用锅底墨过,研细三四钱,井水调下。 又方服自己新热小便。 又方用侧柏叶瓦上焙干,为末。每服三钱,食后米饮调下,三、五服即效。 《卫生易简方》 明 胡荧 公元1368-1644年 热下注膀胱等。但各个部位、各个脏腑引起的出血,其病机都是由血热、气虚或血瘀引起,属热者较多,属寒者较少。 上述医案就是由于素体肺阴亏损,肺络受伤,引起咳血,方用养阴清热,止咳化痰之剂而收效的实际例子 作者:张高炯 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 迎。 近年盛行的个体化膏方,其优势由于处方用药的精心搭配,使得膏方有较好的口感,冲烊后会透发出或浓或淡的胶香,让人们能够乐意接受。另一优势是,由药剂师专门熬制,毋须病家煎煮,一料膏方可以一个月乃至两三个月服用,方便了广大群众。 原浙江省 。方用咳血方加减。 案例4:患者,55岁,男,干部,2007年2月初诊。右肺中心型鳞癌化疗后病情稳定,因家中琐事而暴怒不已,遂致咳嗽阵作,咯血痰不已。查: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木火刑金,肺络损伤。治宜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方用咳血方加 肺、止血益肾为法则。先以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遏其势,复以敛肺止血膏善其后。后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丹溪咳血方等化裁而成。具体治疗时应做到暴病不可荏苒,沉疴不可速瘳的方法。并须据症加减,如脾胃虚弱加白术、淮山药;痰中带血加茜草、藕节;气急去花蕊 痰内有血出于肺,与上咳嗽门参看。款冬花、百合、百部(蒸焙)各等分为末,蜜丸龙 眼 又方∶大萝卜一个,切须剜去肉一半,入黄米糖令满,原顶盖之,火内煨熟食效。 《验方新编》 清 鲍相璈 公元1644-1911年 霜(二两)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犀角地黄汤 治肝胃火盛,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阳毒发斑。 生地(一两五钱)犀角(一钱)赤芍(一两)丹皮(二钱)每服五钱。 桑皮等汁十味煎 治 敬兄向在金华贸易,恙患咳血,医治无效,食微肌瘦,虑成损怯。予时至兰溪,友人荐 延诊 视。阅前诸方,偏于温补,谓曰∶古人治血证,虽有此法,然须审其证属虚寒,方为合辙。 据兹脉证,责诸肺肾阴亏,肝阳上僭,咳甚火炎,血随溢出,理应滋水生 小儿感受风寒邪热入肺,初起疏散,久则滋阴,务察关纹浮暗,神气虚实而治之。 加减参苏饮 治小儿初起咳血,或咳血兼外感者。 紫苏广皮桔梗前胡广香当归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吐血童便为 引。 加减清肺汤 血脉。方证广如《局方》,但不出吐血证,学 者当自知之。或只煮干姜甘草汤饮之亦妙,方见《养生必用》。(《三因》)《养生必用方》云∶凡吐血须煎干 姜甘草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干姜甘草汤,若阴乘于阳,心肺经寒而呕血者,宜服。(《妇人良方》)甘 败矣。 后有数人皆同此证,悉用此法活之,故并记焉。(张景岳) 附方 补膜丸治吐血止后,胃膜破损。白芨灰、丝绵灰、鱼膘灰,三味等分为末,蜜丸。 治失血方用女人顶发两许,洗净风干,装瓦瓶内,泥封,针刺数眼,火炼,冷透取灰研末, 兄陈状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伤肾,必用喜解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处之,于是大喜, 实时色退,不药而愈,所以言治病必求其本,虽药得其所病之气,宜苟不得其致病之情,则方终不效也。 《丹溪治法心要》 元 朱震亨、 公元1279-1368年 ②失血奇效丸,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血热咳血者)。 ③荷叶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而致咳血者)。 ④归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虚不摄而咳血者)。 ⑤百合固金丸,每服6克, ;中医诊断为咳血、郁证。治以泻肝清肺宁络法,选拟《丹溪心法》中的咳血方加减:栀子、黄芩、丹皮各12克,青蒿20克,瓜蒌仁、海浮石各12克,黛蛤散12克,诃子10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予以心理疏导。服药1周复诊,口苦、胁胀、咳血已除,咳嗽略 加柴胡、黄芩、大黄各10g。服1剂后,咯血即止,大便通畅,胸闷大减。3剂后仅遗轻微咳嗽。守上方去大黄继进3剂,临床治愈而出院。 4 组方原理及应用体会 此病多因患者平素急躁易怒,或劳累过度, 日久则气郁化火, 肝火上炎, 时并进。如咳血方(《丹溪心法》)是肝火灼肺致咳血之常用方,方中用青黛、栀子清肝,使肝火得清,不再犯肺,肺自安宁;并以瓜蒌仁、海蛤粉清润肺金,肺气得以清肃,又可抑制肝火亢盛。清肺泻肝两擅其功,共奏清肝宁肺之功,是佐金平木法之常用方剂。2。4 痨止血汤治疗肺结核咳血64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64例病人均经X线胸片或CT检查确诊为肺结核,且日咳血量<250ml者。日咳血量>250ml的大量咳血患者未列入观察范围 中,咳血是经常见到的症状之一,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引起窒息甚至造成死亡。尤其是肺结核病人,据统计约有1/3以上有不同程度咳血,而因咳血窒息导致死亡者并非罕见,约占咳血病人的1%~5%。本所近20年来,采用体位引流法抢救肺结核咳血窒息 伤而复 伤,则尤为脾肺肾三阴亏损之害。故凡欲壮水补阴者,无如一阴煎、左归饮,或五阴煎、五 福饮、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等方,斯为最妥。其有火本无根,化元失守,或误用寒凉而病 及脾肺,则有以寒在上焦而为呕恶,为短气,为眩运者;有以寒在中焦而为 前后共经九诊, 法度井然, 治则方药成竹在胸, 巧妙加减, 寓意深奥, 非精研理论方药者不能如此。纵观治疗过程, 正所谓“ 治咳血必降其气而后血不复升, 必充其阴而后虚火乃退”, 标本兼顾, 防其复发。从方中不难看出汪氏制汤剂和丸剂的特点 次,吐后忽停息闭目然罔觉。诊其脉跳动仍旧,知能 苏醒,约四分钟呼吸始续,两次将药服下,其血从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剂,至第三剂即原方加 潞党参三钱、天冬四钱,连服数剂,身形亦渐撤消。继用生怀山药为细面,每用八钱煮作茶汤,少 调以白糖,送服 ,可炒炭使用的中药约有近70种,一般限于清热类、止血类、活血类、收涩类、理气类、补益类及少数外用药。需要注意的是,炒炭方法很有讲究,要求“防灰化以存性”,即炒炭只能使药物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 者,用生脉散加肉桂一钱,熟附子一钱,甘草五分;继以理中八 味,相须间服,喘嗽痰血,皆为平复,故《三因方》云∶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以 其方最理中脘,分别阴阳,安定气血,凡患人果身受寒气,口食冷物,邪入血分,血得 冷而凝,不归经络而妄行者, 中带血,甚至咯血,咳甚则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指纹紫,脉弦数。治宜清肝宁肺,凉血止血,方以咳血方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用龙胆草泻肝火;栀子清热除烦;青黛、海蛤壳相伍为“黛蛤散”,可泻肝清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