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农业模式

 yzsr273 2013-12-30

     我国生态农业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协调入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以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并吸收现代农业科技为技术特点,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农产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全面协作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融合,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利用整体优化功能及因地制宜,建立多样性农业为一体的结构,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的主要形式是在一个150m2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m3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m2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①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为猪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③猪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日光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增加,质量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这种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冬季平均每户收入增加了4000—5000元。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它是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果树年生长量高0.2m多,多生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这种模式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

   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它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生产良性循环体系。它的好处是“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4000元

四、西南区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高处修建窖式蓄水池,实行高水高蓄,在旱坡地上聚土筑垄,在垄底先放有机肥,垄上种植怕渍作物,如红薯、花生、棉花,垄沟深耕培肥,种植需水作物,如蔬菜、玉米等。沟内建横的土挡,增加对降水的拦蓄作用。夏季收获垄上作物后留基免耕,秋季实行少耕。垄和沟定期互换。地的周围种树,利用落叶作有机肥。这种模式使土壤侵蚀量下降70%,径流减少54%,土壤贮水增加10—70cm,水分利用率提高5.4%,作物产量提高17%—24%。

五、城郊区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的菜、肉、鱼、蛋、奶、花等鲜活产品的供应仍主要来自城郊区。城郊区也最先获得工业生产所提供的化肥、农药、薄膜、机械,以及科研部门提供的技术和优良种苗。城郊区还要接纳城市的扩散工业和排放的废渣、废水和废气。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自1983年起,该村做了大幅度调整:建设小型奶牛场,扩大肉牛场和鸡场,建立饲料加工厂和豆制品厂,建立250亩蔬菜大棚和400m2蘑菇房,强化蔬菜、饲料和加工生产。这种措施实行3年后,农业总产值从55.6万元上升到280万元,人均收入从405元提高到1100元,土壤有机质从1.2%上升到1.5%。该村每年向首都市场提供牛奶80t,鲜蛋75t,水果30t,肉类15t,鱼8.5t,菜600t,肉鸡7.5t。1997年全村总产值达1.4亿元,人均分配6500元,对首都市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成为城郊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虽然生态农业尚面临三大产业困境,但不少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虚拟工厂”模式

  “轮胎大佬”浙江富豪富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炎平在2009年创办了“浙江彭祖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心养起土猪、土鸡、土鸭等“土货”来。

  叶炎平商海沉浮多年,即便如“务农”这一行当,也做得与众不同。公司采取“农户加盟”的养殖模式,不进行生产,只负责品牌建设、市场网络搭建和“种子”的免费提供。公司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组成“生产集群”,这个集群相当于一个“虚拟工厂 ”,农户相当于公司的工人。以养猪为例,公司从金华市农科院良种场采购优良猪种,免费分发到农户家里。猪养大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农户赚取猪仔和成品猪之间的差价。

  公司根据农户的实力(坡地面积、饲料储备量)决定其养猪的头数,单户养殖最多不超过5头。为保证是地道的“土货”,公司要求农户必须以米糠、野草、蔬菜等加少量玉米来喂养,出栏时间10个月以上。

  去年,公司向农户发放近1400头种猪,20000羽鸡。

  把好农户养殖过程中的品质关,是“虚拟工厂”模式的关键,为此,公司出台了“五道关”:一、严选合格农户,二、发动群众监督,三、从农村中选取小队长、大队长负责基层日常自我管理,四、公司派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五、产品实行实名制,便于追踪。

  公司计划到2013年发展10000户农户的“生产集群”,实现年销售5亿~10亿元,实现年利税3000万~6000万元。

  “价值叠加”模式

  崇明县前卫村是全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村内建起一块5000亩的循环农业示范区:农作物的枯枝败叶和动物粪便一起被运到沼气池进行发酵,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一部分沼液通过地下管道引入农田,成为“绿色肥料”;农田里需要多少有机肥,因而需要养多少只猪和鸡以产生相应的粪便,都经过计算。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这片循环农业示范区几近完美。但它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前卫村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复旦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家戴星翼教授参与了前卫村的早期规划,他提出了“价值叠加”理念,也即生态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借此放大生态农业的价值。“农家乐”就是生态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的典型项目。

  前卫村是上海周边第一个搞生态观光游的村。久居城市的上海人有着浓厚的回归乡野的情结,也因此,依托了上海这个大市场,生态观光游的空间非常大。

  前卫村有200多户人家,目前近一半搞起了生态观光游。 城里人到了农村,参观循环农业园区、品尝有机蔬果和家禽、夜晚留宿、回城时采购一些有机农副产品:这些都能产生经济效益。现在,前卫村能同时容纳3000人吃饭,2300人住宿。全村生态观光游年收入达到了1000多万元,效益好的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前卫村与锦江旅游公司签订了世博之旅合作协议,今年将有大批中外世博游客到前卫村参观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

  “统购包销”模式

  陈瑛杰系台湾省台中县东势镇人。3年前,他与创业团队来内陆创办了上海橘果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生态水果的种植与贸易。在台湾,他经营着一家颇具知名度的公司—柿技行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专事甜柿的栽培技术与推广。

  “人跟自然共相生存是必然趋势。在台湾,我们也走过弯路,不想内陆农民再重蹈覆辙。”陈瑛杰说。到目前为止,橘果子公司在内陆以托管、自主拥有或者与农民合作的形式,经营着多个农场:在崇明岛托管了1500亩生态农场,在山西运城和江西九江分别拥有200亩和500亩自有农场,在内蒙古赤峰、山东莱阳和江苏徐州与当地农民合作经营生态农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地区分别种植了甜柿、梨子、葡萄、火龙果、橘子、水果玉米等水果。

  以种植水果玉米为例,这个项目是公司与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农民合作种植的。公司考察后认为,赤峰一带的土质比较适宜种植水果玉米,于是公司开始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公司检测了土地的受污染程度,与拥有合格土地的农户签订协议: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种子的费用由公司和农户各承担一半;农户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生态农业模式种植,不得使用农药和无机肥料;在栽种过程中,公司负责喷洒两次营养剂,作为植物补品;水果玉米的生长周期为三个月,长成后,公司包销所有产品。根据水果玉米的大小,公司以不同价格收购。农户的收益大致为每亩2000元。

  包销协议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但公司自身的盈利却无法保证。在销售上,公司遇到了瓶颈。“生态蔬果市场广阔,但是怎么切入,我需要放大思考的空间。” 陈瑛杰说。

  虽然在内陆市场遭遇瓶颈,水果卖不动,但橘果子在台湾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赚钱模式:通过开果汁店把水果变成时尚休闲饮品,高附加值销售。橘果子果汁连锁店开遍了台湾各大城市,以鲜榨生态水果为卖点,生意火爆。

  “三产业联动”模式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高科技环保及生态农业公司,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并将产出的微生物再生产品应用于清洁畜牧业及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嘉博文的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餐厨垃圾的处理。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拿餐厅垃圾去喂猪,这对食品安全有危害。嘉博文的技术能够在10小时内用发酵的方式完成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最后的终端产品直接回到土壤和食物链里面。

  关于产业模式,嘉博文将之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产业联动”。具体是指“以有机碳源循环为中心,通过城乡碳源循环,让城市的有机质和农村有机质循环利用起来;通过种养循环,让碳源得到合理的使用;通过清洁养殖业、有机种植业、微生物转化业三产业联动发展,既彻底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的出路问题,又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商业模式上,主要采用政府搭建平台的方式,政府建站并收集垃圾,企业负责运营,然后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处理费用。

  公司花费8年时间,打通了产业链,接下来到了大规模推广的阶段。

  “多元化经营”模式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开发区,是上海市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单位。园区以内外贸为纽带,走产加销一体、农科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目前,园区重点发展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和旅游休闲观光等6大主导产业。

  园区主要以两家种子种苗公司发展源头农业。自1995年引进荷兰自控玻璃温室开始,设施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园区内自建设施农业35公顷,同时为外省市建设和安装温室约30公顷,设施产品还出口日本。农产品精深加工已为园区带来约1.5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园区在生物技术、温室工程安装制造和旅游休闲观光领域,都走在同行前列。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A

1.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基本要素:建一个座北朝南、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20平方米的畜禽舍和一个1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下部为一个6~10立方米的沼气池。
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2.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牧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直接威胁着牧区和东部广大农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的现状。通过减牧还草,恢复草原植被,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的草畜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真正成为保护我国东部生态环境防止沙 配套技术:1饲草料基地建设技术,水源充足的地区建立优质高产饲料基地,无水源条件的地区选择条件便利的旱地建立饲料基地,满足家畜对草料的需求,减轻家畜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为家畜越冬贮备草料。2草地围封补播植被恢复技术,草地围封后禁牧2-3年或更长时间,使草地植被自然恢复,或补播抗寒、抗旱、竞争性强的牧草,加速植被的恢复。3半舍饲、舍饲养技术,牧草禁牧期、休牧期进行草料的贮备与搭配,满足家畜生长和生产对养分的需求。4季节畜牧业生产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对当地饲养的家畜进行改良,生长季划区轮牧和快速育肥结合,改善生产和生长性能。5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装置和暖棚,满足牧民生活、生产用能,减缓冬季家畜掉膘,减少对草原薪柴的砍伐,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
2、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
在农牧交错带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发展草食家畜,增加畜牧业的比例,实现农牧耦合,恢复生态环境,遏制土地沙漠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配套技术:1草田轮作技术,牧草地和作物田以一定比例播种种植,2-3年后倒茬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牧草产量。2家畜异地育肥技术,购买牧区的架子羊、架子牛利用农牧交错带饲料资源和秸秆的优势,进行集中育肥,进入市场。3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的建植利用技术,选择优质高产牧草建立人工草地用于牧草生产或育肥幼畜放牧,解决异地育肥家畜对草料的需求。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风能、太阳能利用的基础上增加沼气的利用。
     3、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
我国南方广大山区1000m海拔以上地区,水热条件好,适于建植人工草地,饲养牛羊,具有发展新西兰型高效草地畜牧业的潜力。利用现代草建植技术建立“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选择适宜的载畜量,对草地进行合理的放牧利用,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配套技术:1人工草地划区轮牧技术,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在载畜量偏高或偏低的情况下均出现草地退化,优良牧草逐渐消失,适宜载畜量并实施划区轮牧计划可保持优良牧草比例的稳定,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2草地植被改良技术,南方草山原生植被营养价值不适于家畜利用,首先采取对天然草地植被重牧,之后施入磷肥,对草地进行轻耙,将所选牧草种子播种于草地中,可明显提高播种牧草的出苗率和成活率。3家畜宿营法放牧技术,将家畜夜间留宿在放牧围栏内,以控制杂草、控制虫害、调控草地的养分循环,维持优良牧草比例。4家畜品种引进和改良技术,通过引进优良家畜品种典型案例对当地家畜进行改良,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畜的生产性能,提高草畜牧业生产效率。
     4、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
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开垦和过度放牧使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以每年2000km2速率发展,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根据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阶段性和特征,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和农艺技术措施,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肥力和草地植被。
配套技术:1少耕免耕覆盖技术,潜在沙漠化地区的农耕地实施高留茬少耕、免耕或改秋耕为春耕,或增加种植冬季形成覆盖的越冬性作物或牧草,降低冬季对土壤的风蚀。2乔灌围网,牧草填格技术,土地沙漠化农耕或草原地区采取乔木或灌木围成林(灌)网,在网格中种植多年生牧草,增加地面覆盖。特别干旱的地区采取与主风向垂直的灌草隔带种植。3禁牧休耕、休牧措施,具潜在沙漠化的草原或耕地采取围封禁牧休耕,或每年休牧3-4个月,恢复天然植被。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风能、太阳能和沼气利用。
5、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在农区及农牧交错区发展以草产品为主的牧草产业,种植优良牧草实现草田轮作,增加土壤肥力,发行中低产田,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奶业和肉牛、肉羊业的发展。运用优良牧草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草产品收获加工技术,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进行牧草的产业化生产。
配套技术:1高蛋白牧草种植管理技术,以苜蓿为主的高蛋白牧草的水肥平衡管理,病虫杂草的防除。2优质草产品的收获加工技术,采用先进的切割压扁、红外监测适时打捆、烘干等手段,减少牧草蛋白的损失,生产优质牧草产品。3产业化经营,以企业为龙头,实行“基地+农户”的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生产。
4.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是指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生产模式(所谓接口技术是指联结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连接技术,如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其中利用秸秆转化饲料技术、利用粪便发酵和有机肥生产技术均属接口技术,是平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和畜产品乃至蔬菜、林果产品的主要产区,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对于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基本内容包括:一是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农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三是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业生产。四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  

主要技术包括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饲料饲草生产技术、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沼气发酵技术以及种养结构优化配置技术等。配套技术包括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

2、“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国际上统称农林业或农林复合系统,主要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我国北方主要有河南兰考的桐(树)粮(食)间作、河北与山东平原地区的枣粮间作、北京十三陵地区的柿粮间作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有立体种植、间作技术等。配套技术包括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我国“农田林网”生态模式与配套技术也可以归结为农林复合这一类模式中。主要指为确保平原区种植业的稳定生产,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通过标准化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路、渠、沟、河进行网格化农田林网建设以及部分林带或片林建设,一般以速生杨树为主,辅以柳树、银杏等树种,并通过间伐保证合理密度和林木覆盖率,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与农田生态系统相配套的林网体系。  

主要技术包括树木栽培技术、网格布设技术。配套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间伐技术等。其中以黄淮海地区的农田林网最为典型。

3、“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动物等,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有机食品。主要有“林-鱼-鸭”、“胶林养牛(鸡)”、“山林养鸡”、“果园养鸡(兔)”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包括林果种植和动物养殖以及和种养搭配比例等。配套技术包括饲料配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草生栽培技术和地力培肥技术等。以湖北的林-鱼-鸭模式、海南的胶林养鸡和养牛最为典型。
5.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2007年06月08日 星期五 08:19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农畜产品;其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生产、养殖及生物环境控制、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粪便循环利用等环节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过程。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1、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草食家畜(牛、羊)为主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它动物(免、貂)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技术组成:

(1)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通过饲料(草)品种选择、土壤基地的建立,土壤培肥技术,有机肥制备和施用技术,平衡施肥技术,高效低残留农药施用等技术配套,实现饲料原料清洁生产目的。主要包括禾谷类、豆科类、牧草类、根茎瓜类、叶菜类、水生饲料。

(2)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方,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径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但是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压块)、化学(氨化)、生物(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技术。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3)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畜禽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4)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液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5)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出液体部分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者进行畜水贮藏,在作物生产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6)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7)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羊奶牛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

  

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主要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乏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场生产模式。技术组成:

(1)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方,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弃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但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的(压块)、化学的(氨化)、生物的(微生物发酵)等等处理技术。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2)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生态生产的内涵就是过程控制,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禽畜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3)固液分离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4)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液体部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沼气发酵以及其它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5)畜牧业粪便无害化高温堆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6)沼气发酵技术

案例:天津宁河规模化肉猪养殖场、上海市郊崇明岛东风规模化生态奶牛场等。

  

3、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

生态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养殖场生产的一种科学组织与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商品化和产业化生态养殖场生产主要包括饲料饲草的生产与加工、优良动物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管理、动物的环境控制与改善、畜禽粪便无公害化与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的防治、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和流通等环节构成。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连接方式和利益分配,从而发挥率禽产业化各生产要素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实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B
 

6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生物在人工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1、 与鱼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1)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模式。常规鱼类指草鱼、链鱼、鳙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链(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和草鱼、链、鳙在上层、鲤鱼中层、青鱼、罗非鱼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品种进行养殖。本模式适宜池塘、网箱养殖,由于所养殖的鱼类是大宗品种,因此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2)常规鱼与名特优水产品种综合养殖模式。
      本养殖模式一般以名特优水产品种为主,以常规品种为辅,采用营养全、效价高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其特点是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好。
核心技术:
①斑点叉尾鱼回池塘混养技术;②加州鲈、条纹鲈池塘混养技术;③美国红鱼池塘混养技术;④鳜鱼池塘混养技术;⑤胭脂鱼池塘混养技术;⑥蓝鲨池塘混养技术。
      2、鱼与渔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1)鱼与鳖混养技术。如罗非鱼与鳖混养模式主要利用罗非鱼和鳖生长温度、食性相似、底栖等的生物学特点,将两者进行混养的模式。在这一养殖模式中利用罗非鱼“清道夫”功能,主养鳖。其特点比单一养殖鳖经济效益高。
(2)鱼与虾混养技术。主要有淡水鱼虾、海水鱼虾混养两种类型。淡水鱼虾混养多为常规或名特优淡水鱼类与青虾、罗氏沼虾混合养殖和海水鱼类与对虾混养殖模式。淡水混养中的“鱼青混养”,一般以鱼类为主,青虾为辅;“鱼罗混养”,则以罗氏沼虾为主。在海水鱼类与对虾混养中以虾类为主。特别是中国对虾与河鱼屯 、鲈鱼混养值得一提,在养殖过程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同时放入少量的肉食性鱼类(河鱼屯或鲈鱼),河鱼屯、鲈鱼摄食体质较弱、行动缓慢的病虾,避免了带病毒对虾死亡后释放病源体于水中的可能,从而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3)鱼与贝混养技术。一般包括淡水鱼类与三角帆蚌、海水鱼类与贝类(缢蛏、泥蚶)混养模式。在三角帆蚌育珠中,配以少量的上层鱼类如链鱼、鳙鱼和底栖鱼类罗非鱼,可以清洁水域环境,减少杂物附着,提高各层养殖质量;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鱼、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鱼、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肉。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4)鱼与蟹混养技术。通常指梭子蟹与鲈鱼、鲷鱼或对虾混养。梭子蟹为底栖生物,以动物饵料为食,适合在透明度为30厘米的水中生长,鲈、鲷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作用,为梭子蟹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应注意的是鲈、鲷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为避免捕食蜕(换)壳蟹,散养时应投喂足够的饵料或采用小网箱套养。

7.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与技术如下:
     设施清洁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主要内容:(1)设施生态型土壤栽培。通过采用有机肥料(固态肥、腐熟肥、沼液等)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同时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使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化学肥料和水资源能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土壤生态的可恢复性生产;(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通过采用有机固态肥(有机营养液)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采用作物秸秆、玉心芯、花生壳、废菇渣以及炉渣、粗砂等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取代草炭、蛭石、珍珠岩和岩棉等,同时采用滴灌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生态环保型设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通过以天敌昆虫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手段以及一批新型低毒、无毒农药的开发应用,减少农药的残留;通过环境调节、防虫网、银灰膜避虫和黄板诱虫等离子体技术等物理手段的应用,减少农药用量,使蔬菜品种品质明显提高。
     技术组成:(1)设施生态型土壤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生产加工技术,设施环境下有机肥料施用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2)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机固态肥(有机营养液)的生产加工技术,有机无土栽培基质的配制与消毒技术,滴灌技术,有机营养液的配制与综合控制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等;(3)以昆虫天敌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技术;(4)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生态防病、土壤及环境物理灭菌,叶面微生态调控防病等生态控病技术体系等。
     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通过温室工程将蔬菜种植、畜禽(鱼)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质能互补、良性循环型生态系统。目前,这类温室已在中国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北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该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l)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利用畜禽呼吸释放出的CO2。供给蔬菜作为气体肥料,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栽培的有机肥料来源,同时蔬菜在同化过程中产生的O2等有益气体供给畜禽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实现共生互补;(2)温室“鱼-莱”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鱼的营养水体作为蔬菜的部
     分肥源,同时利用蔬菜的根系净化功能为鱼池水体进行清洁净化。
技术组成:(1)温室“畜-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畜-菜”共生温室的结构设计与配套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畜-菜”共生互补合理搭配的工程配套技术,温室内NH3、H2S等有害气体的调节控制技术;(2)温室“鱼菜”共生互补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鱼-菜”共生温室的结构与配套技术,温室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蔬菜栽培技术,“鱼-菜”共生互补合理搭配的工程配套技术,水体净化技术。
     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目前有三种主要形式:(l)温室“果-莱”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温室果树的休眠期、未挂果期地面空间的空闲阶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间作套种;(2)温室“菇-莱”立体生态培养模式,通过在温室过道、行间距空隙地带放置食用菌菌棒,进行“菇-菜”立体生态栽培,食用菌产生的CO2可作为蔬菜的气体肥源,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又有利食用菌生长;(3)温室“莱-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藤式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立体栽培,夏天还可利用藤式蔬菜为喜阴蔬菜遮阳,互为利用。
     技术组成:(1)设施工程技术:包括温室的选型,结构设计,配套技术的应用,立体栽培设施的工程配套等;(2)脱毒抗病设施栽培品种的选用;(3)“果-菜”、“菇-菜”、“菜-菜”品种的选用与搭配;(4)立体栽培设施的水肥管理技术;(5)病虫害综防植保技术。

8.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
主要以设施农业(连栋温室)、组配车间、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转基因品种繁育、航天育种、克隆动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技术示范为基础,并通过生态模式加以合理联结,再配以独具观光价值的珍稀农作物、养殖动物、花卉、果品以及农业科普教育(如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演示)和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形成以高科技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技术组成:设施环境控制技术、保护地生产技术、营养液配制与施用技术、转基因技术、组培技术、克隆技术、信息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保护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科技园、中以示范农场、朝来农艺园和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园。
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
通过生态关系将农业的不同产业、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品种或技术组合在一起,建立具有观光功能的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一般包括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瓜类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精品生产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工具展示、利用植物塑造多种动物造型、利用草坪和鱼塘以及盆花塑造各种观赏图案与造型,形成综合观光生态农业园区。
技术组成: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生态设计技术,园艺作物和农作物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等。
典型案例:广东的绿色大世界农业公园。
生态观光村
专指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的生态村,它不仅具有一般生态村的特点和功能(如村庄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清洁管理,村民普遍采用沼气、太阳能或秸秆气化,农户庭院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与开发,村外种养加生产按生态农业产业化进行经营管理等),而且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具有较高的参观访问价值,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流,可以作为观光产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技术组成:村镇规划技术、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沼气技术、环境卫生监控技术、绿化美化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庭院生态经济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大兴区的留民营村、浙江省藤头村。
生态农庄
一般由企业利用特有的自然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经营性生态农庄,这些农庄往往具备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
技术组成:自然生态保护技术、自然景观保护与持续利用规划设计技术、农业景观设计技术、人工设施生态维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生物篱笆建植技术等。
典型案例:北京郊区的安利隆生态旅游山区、蟹岛度假村。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种植模式指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成为今后种植业的一个发展重点。
      1“间套轮”种植模式
      “间套轮”种植模式是指在耕作制度上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的模式。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发展有效的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技术是进行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
      间作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一季成行的间隔种植。套种是间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是选用两种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前期和后期的光能和空间。合理安排间作套种可以提高产量,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还可以调剂好用工、用水和用肥等矛盾,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典型的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有:北京大兴县西瓜与花生、蔬菜间作套种的新型种植方式;河南省麦、烟、薯间作套种模式;山东省章丘市的马铃薯与粮、棉及蔬菜作物的间作套种;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推出的小麦、越冬菜、花生/棉花间作套种等轮作倒茬是土地关于养用结合的重要措施。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且可以防治病虫害,减轻杂草的危害,从而间接地减少肥料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投入,达到生态种植的目的。
      典型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有:禾谷类作物和豆类
      作物轮换的禾豆轮作;大田作物和绿肥作物的轮作;水稻与棉花、甘薯、大豆、玉米等旱作轮换的水早轮作;以及西北等旱区的休闲轮作。
      2 保护耕作模式
      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减少耕作防止土壤结构破坏,并配合一定量的除草剂、高效低毒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通过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目的,是一项把大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技术,俗称“免耕法”或“免耕覆盖技术”。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根茬固土、秸秆覆盖和减少耕作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蚀,并能防止土壤风蚀,是进行生态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
      配套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残茬覆盖减耕法”,陕西省农科院旱农所“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技术”,山西省农科院“早地玉米免耕整秆半覆盖技术”,河北省农科院“一年两熟地区少免耕栽培技术”,山东淄博农机所“深松覆盖沟播技术”,重庆开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农作物秸秆返田返地覆盖栽培技术”,四川苍溪县的水旱免耕连作,重庆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稻田垄作免耕综合利用技术等。
      3 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
      旱作节水农业是指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把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
      配套技术: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引种和培育;关键期有限灌溉、抑制蒸腾、调节播栽期避旱、适度干旱处理后的反冲机制利用等农艺节水技术:微集水沟垄种植、保护性耕作、耕作保墒、薄膜和秸秆覆盖、经济林果集水种植等;抗旱剂、保水剂、抑制蒸发剂、作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集雨补灌技术、节水灌溉农机具的生产和利用等。
      4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
      发展生态种植业,注重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主产区,推广优质农作物清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的专用技术,集成无公害优质农作物的技术模式与体系,以及在蔬菜主产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的清洁生产及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配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如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推出并推广的“施肥通”智能电子秤;新型肥料如包膜肥料及阶段性释放肥料的施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农药污染控制技术如对靶施药技术及新型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剂的应用;增加膜控制释放农药等新型农药的应用等。
      典型案例:广东农科院蔬菜所粤北山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四川农科院无公害水稻生产;河北大厂县无公害优质小麦生产技术;吉林市农业环保监测站清洁生产型菜篮子生态农业模式;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水稻优质品种混合稀植与有机栽培技术;黑龙江绥化市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虎林市绿色食品水稻产业化技术等。六、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农畜产品;其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生产、养殖及生物环境控制、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粪便循环利用等环节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过程。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1 复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草食家畜(牛、羊)为主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他动物(兔、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
      技术组成:
      (1)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通过饲料粮(草)品种选择,土壤基地的建立,土壤培肥技术,有机肥制备和施用技术,平衡施肥技术,高效低残留农药施用等技术配套,实现饲料原料清洁生产目的。主要包括禾谷类、豆科类、牧草类、根茎瓜类、叶菜类、水生饲料。
      (2)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伍,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弃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但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压块)、化学(氨化)、生物 (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技术。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3)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畜禽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4)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浪费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5)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出液体部分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者进行畜水贮藏,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6)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7)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牛奶羊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
      2 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主要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乏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晶。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场生产模式。
      技术组成:
      (1)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伍,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弃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但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的(压块)、化学的(氨化)、生物的(微生物发酵)等等处理技术。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2)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生态生产的内涵就是过程控制,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畜禽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3)固液分离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浪费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4)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液体部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沼气发酵以及其他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5)畜牧业粪便无害化高温堆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6)沼气发酵技术。
      案例:天津宁河规模化肉猪养殖场、上海市郊崇明岛东风规模化生态奶牛场等。
      3 生态养殖场产业化开发模式
      生态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养殖场生产的一种科学组织与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商品化和产业化生态养殖场生产主要包括饲料饲草的生产与加工、优良动物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管理、动物的环境控制与改善、畜禽粪便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的防治、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和流通等环节构成。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连接方式和利益分配,从而发挥畜禽产业化各生产要素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实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之-----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八―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这类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
      “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做法是:依据山体高度不同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农民形象地总结为“山上松槐戴帽,山坡果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这种模式合理地把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与坡地利用结合起来,恢复和建设了山区生态环境,发展了当地农村经济。等高环形种植带作物种类的选择因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异,关键是作物必须适应当地条件,并且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例如,在半干旱区,选择耐旱力强的沙棘、柠条、仁用杏等经济作物建立水土保持作物条带等。另外,要注意在环形条带间穿播布置不同收获期的作物类型,以便使坡地终年保存可阻拦水土流失的覆盖作物等高条带。建设坚固的地埂和地埂植物篱,也是强化水土保持的常用措施。云南哈尼族梯田历数千年不衰也证实了生态型梯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配套技术:等高种植带园田建设技术;适应性作物类型选择技术,地埂和植物篱建设工程技术;多种作物类型选择配套和种植、加工技术等。
      生态经济沟模式与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通过荒地拍卖、承包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类治理与利用结合的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既有山坡也有沟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是突出的生态问题。按生态农业原理,实行流域整体综合规划,从水土治理工程措施入手,突出植被恢复建设,依据沟、坡的不同特性,发展多元化复合型农业经济,在平缓的沟地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大田和园林种植业;在山坡地实施水土保持的植被恢复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土保持林、用材林、牧草饲料和经济林果种植(等高种植),综合发展林果、养殖、山区土特产和副业(如编织)等多元经济。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发展该模式,一是依靠政府综合规划和技术服务的帮助,带动多个农户业主共同建设;另一个是单一或几家业主联合承包来建设,后一途径的条件是业主必须具有一定的基建投资能力和综合发展多元经济的管理、技术能力。
      配套技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技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技术;等高种植和梯田建设技术;地埂植物篱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应植物选择和种植技术;土特产种养和加工技术;多元经济经营管理技术等。
      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与配套技术
      该模式主要适应西北高原丘陵农牧结合地带,以丰富的太阳能为基本能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粮、草、果种植业,形成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合理循环的体系。
      配套技术:阳光圈舍技术;沼气工程技术;沼渣、沼液利用技术;水窖贮水和节水技术;粮草果菜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畜产品简易加工技术等。
      生态果园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果园模式也适应于平原果区,但在丘陵山地区应用最广泛。该模式基本构成包括:标准果园(不同种类的果类作物)、果林间种牧草或其它豆科作物,林内有的结合放养林蛙,果园内有的建猪圈、鸡舍和沼气池,有的还在果树下放养土鸡以帮助除虫。生态果园比传统果园的生态系统构成单元多,系统稳定性强、产出率高,病虫害少和劳动力利用率高。
配套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间协作互利原理应用技术;果、草(豆科作物)种植技术:草地鸡放养技术;沼气工程和沼气(渣、液)合理利用技术等。
探索中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
 
当今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城市扩展及工业用地需要,农业耕地面积相对大为减少,环境污染加剧,沙漠化肆虐,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正在寻找有效解决因耕地减少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途径。一些生态农业新模式的出现,正是这种探索性研究取得的可喜成果。根据世界农业研究报告及各国权威农业专家们的试验结论,特推荐下列农业模式以供参考。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在实施这些模式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1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就小范围田块而言,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间差,在同一块地里利用其不同的空间分布,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该镇每年种植莲子333.5 hm2~667.01 hm2,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再种上蔬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再就较大范围的山—田—塘而言,近年来湖北省京山县在全县50个村建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 草地农业
荷兰、德国、法国、新西兰、瑞士、英国等国之所以能成为畜牧业发达和环境优美的国家,主要是由于他们多年来十分重视草地农业的科学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草地农业是一项巨大的生物系统工程,它是以牧草为纽带,把农业和畜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利用光能产物,从而使农、牧、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经济效益极大提高。实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草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天然草地共有30.5亿 hm2,我国草地约有3.3亿 hm2(其中草原2.7亿 hm2,草山0.6亿 hm2),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10强,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世界若干发达国家及我国多年研究的经验认为,在草地农业开发方面有以下几条主要途径:一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对现有天然草场要保证灌溉水和家畜饮水,为此,必须开辟水源,合理利用山塘、水库。灌溉的发展方向是喷灌,喷灌条件下产草量要比通常条件下的产草量提高6~9倍,比漫灌节水1/3。还要注意解决肥料问题。除畜群自排粪尿于草地外,应多利用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这样既可利用豆科牧草的固氨作用还可辅施适量化肥,同时要及时补播草种以提高优质牧草的生长密度,改善草场植被状态。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分层次(或区域)进行草场开发。如第一层(底层):海拔在200 m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低丘地可实行农牧结合以及人工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如黑麦草、苏丹草等),在这个层范围内的林、茶均可结合进行,以获取综合经济效益。第二层(低层):海拔在200 m~500 m的山麓可实施人工种草,结合肉牛养殖及适当发展奶山羊等。第三层(中层):海拔在500 m~1 000 m的低山地区,可将丰富的草场资源改良成半人工草场,并结合发展役肉兼用的改良牛和山羊等食草畜类。第四层(高层):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中山地区,这一层次除保存和发展珍稀动植物外,还可适度利用草场发展一些属自给性的畜禽以改善生活。
3 空中农业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中小城镇的增多,必然会占用大量土地,而现代城市的扩建使高层建筑大批崛起。面对这一现实,农艺师和建筑师们提出了屋顶绿化和无土栽培的新措施。学者们把这种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的新技术称为“空中农业”。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1959年,美国的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了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位园林建筑师是在一座六层楼的顶上建造了一个空中花园,其方法是先在屋顶的地面作了防水渗透处理,上敷薄层土壤,然后配置树木、花草。有曲折的甬道穿行其间,并设有靠椅、小凳供人休息,全园面积1.2 hm2,置景虽不算奇特,却给人以启示,此后屋顶绿化便在不少国家实施。我国一些城市也进行了这一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近年来,农艺师、园艺师们采用了锯末代替土壤基质的栽培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锯末不仅质轻价廉,取材方便,还具有松软透气、吸水保墒的良好性能,其中还含有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微量元素。重庆市在一些楼顶上造锯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检测显示,经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 ℃~5 ℃,夏天降低3 ℃~5 ℃。河南邓州市的一位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植反季节性蔬菜,年收入达2万元。而像这样的空中农业专业户,在邓州市已有百家之多。空中农业使城镇居民可利用城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还可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禽饲畜。邓州市水泥厂的一位职工利用其在农技夜校学到的名贵鱼开发技术,在盖楼房时,特地增加楼顶厚度与水泥的比例,建了3个50 m2的鱼池,养殖武昌鱼、胡子鲶、鳖,有十几家宾馆与他签订购鱼合同,其产品已是供不应求。由于其售出的是活鲜鱼、名贵鱼,卖价十分可观。
专家们在论证这种“田间式”“圈养式”空中农业时指出,这种农业模式的出现,既丰富了工薪阶层的“菜篮子”“钱袋子”,还可以利用废水、粪便,有利于环境净化和生态保护。
4 旅游农业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繁闹城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的大自然氛围,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趋势。正像久住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一位老人对外来参观者所讲:“你们是家住农村很少来北京,所以你们向往北京,而我们北京人同你有不同的向往,那就是农村”。正是基于这种普通的心理状态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农场和村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公园,开发出了多彩多姿的旅游农业,并且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在人多地少的新加坡,为了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关部门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现在该国已兴建了农业科技公园10多个,这些农业公园的建设都作了精心的科学设计。公园内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精心布置了一些花卉展览、鱼类和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还相应地建有一些娱乐场所。这里视野开阔,景色怡人,设计科学,四季协调,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农业公园内应用最新技术管理,各色设施的造型艺术化,如养鱼池采用了纵横交错的“水道”形式,水道为圆形或椭圆形,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菜园由一些新颖别致的栽培池组成,里面种有各种蔬菜,由计算机控制供给养分。在众多整齐的田间林荫大道旁栽种各种瓜果,游人不仅可漫步其中,而且可以尽情品尝。进了公园令人心旷神怡,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叫人大饱眼福和口福。
近年来,在日本的旅游农业领域还出现了“务农”旅游。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中心,组织参加者去农村实地体验农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区的旅游团还可以参加捕捞虹鳟鱼和采集海带及加工等活动。而在马来西亚的旅游农业主要是突出一个自然属性,如稻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从插秧苗到收获的各个生长阶段,并有插秧机和收割机供参观者亲自操作。这里还配有温控四季农业景观,其中的冬景馆对生长在热带的参观者吸引力最大。
5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它包括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以及“酶工程”。“白色农业”的生产环境要求高度洁净,其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由于“白色农业”是在工厂里生产的,操作者在生产车间里必须穿白色工作服和戴工作帽,故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产品包括: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和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微生物医用保健品及药品等。
专家们在论证这种生态农业新模式时指出:“白色农业”在我国推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主要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畜共粮”,传统体制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不断激化。而发展白色农业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可极大地缓解粮食紧缺问题。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生产出的单细胞蛋白(SCP)和菌体蛋白(MBP)既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饲料,达到节约用粮的目的。另外,微生物还可以把农作物秸秆、糟粕及其他农副产品转化成动物饲料,既节省饲料粮,又有效地利用了资源,防止了因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已达6亿t,如果利用微生物能处理2亿t秸秆作饲料,即可节约粮食0.8亿t,相当于我国年用饲料粮的一半以上。因此,“白色农业”可实现用传统的绿色农业向“光”(阳光)要粮、向地要粮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向草(秸秆)要粮、向废弃物要粮。其开发潜力巨大,意义十分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