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识篇—元代的青花瓷器

 wsy2008yy 2013-12-30

 

一、初试元青花 
   撞进了文物研究的领域,接触了古陶瓷,才知道原来瓷器还有青瓷、白瓷、青花、彩瓷、颜色釉等等复杂的分类,才发现中国古代还有那么美的瓷碗、瓷盘、瓷瓶,尤其特别有亲切感的是“青花”,原来以前家里老用的那些吃饭的碗、盘还有个这么温柔的名字,后来回家再看到它们的时候,不由得细细端详一番,翻过来一看底,“景德镇制”。这叫“款”,这种器型,这种花纹。一定是当代的产品——我告诉母亲。于是吃饭时,看着手中的青花碗,面前的青花盘,心里居然有了点异样的感觉。 
   有这样感觉,说到底是因为我也能用专业的眼光来看“青花 ”了。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但我不会对别人这么讲,我说,记得你们家里常用的那种白地儿有蓝花图案的瓷器吗?那就是“青花”。 
   中国人为什么叫青花,道理很简单,青花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明代初期的文献《格古要论》中就已经有了这个专名。不过,有专家根据80年代在江西景德镇元代窑址中发现的一件用青料书写“头青”(即青花瓷器中绘画用的上等青料)两子的柱状物,断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制作伊始就已经被叫做“青花”了。 
   说起来这个女性化的名字,景德镇当地还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相传元代时,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仍在用小巧的铁刀在瓷坯上刻花,即单调,有费工。有个叫赵小宝的一直在琢磨着找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设想用笔在瓷坯上画花纹,但就是找不到。他的未婚妻叫廖青花,非常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帮他找,最后终于在深山里找到了合适的料石,然而却不幸被冻死在山上。赵小宝悲痛之余,用未婚妻找来的料石,研成粉末,调成颜料,在白中泛青的瓷器上烧出了蓝色的花纹。为了纪念这位善良执捉的女子,人们便把这种具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把描绘花纹的彩料叫做"青花料"。 
   对于元青花,半个世纪以前,就连专家们也还不太认识它的面貌,虽然他们对于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可能非常熟悉。其实道理也简单,言之确凿的实物太少,还形不成概念。 
   首先系统认识元青花的是一位叫波普的美国人,中国学者和元青花相识和熟悉还是由他作的介绍人。 
   在向诸位提及这位美国人的划时代研究之前,我不得不先花点时间介绍一件青花瓷瓶。1929年,英国一位研究中国瓷器的专家霍布森(R.I.Hobson)在一本名为《老家具》(Oldfurniture)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Blue and White bfore Ming)。他公布了一件有纪年文字的元代青花云纹象耳瓶。这件器物现藏英国伦敦大学中国艺术戴维基金会,还有一件完全相同的姊妹瓶。瓶高63.6厘米,青花发色浓艳,白釉泛青。直口,长颈,颈部两侧附有象鼻形双耳,溜肩,深腹,胫部内收,至圈足处又外撇。通身上下自口至足共有八个层次的图案纹饰,分别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缠枝莲、云龙、海兽、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 
   气势之雄伟,花纹之精美先不必说,该瓶的特别重要之处还是颈部蕉叶纹空白处那篇6行62字的青花楷书题记: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德教里 
   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捨 
   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 
   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对照公元纪年,“至正十一年四月”即1351年4月至5月25日这段时期。“信州路玉山县”即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位于景德镇东南约110公里(景德镇当地属饶州路)。题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六百四十七年前的阴历死月,今江西玉山县境内的某位名叫张文进的人(在景德镇)定烧了一对青花花瓶(可能还有一座香炉)施舍给当地的某座道教神殿——星源祖殿,以求家人能够平安吉祥。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经霍布森发表后,虽然“题记”在瓷器铭文研究中也曾被提及多次,可在当时似乎器物本身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元青花仍旧被淹没在一大堆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面貌模糊。直到1949年,纽约出现了一件罕见的青花瓷盘,学者们试图为这件器物断代的时候才开始把它同戴维基金会的象耳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显著的共同点,接着有顺腾摸瓜,可惜由于思路的狭窄,僅僅发现了9件与之相关的器物。元青花的认识再次陷入停顿。直到波普博士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 
   约翰·亚历山大·波普(John Alexander Pope),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助理,是一位热心于中国瓷器研究的学者.1950年夏,他和妻子一起参观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前者有大约800件中国瓷器,均为伊朗阿德比尔寺的旧藏,后者则多达10000件,是土耳其奥托苏丹皇室珍藏。波普之前,已经有陶瓷研究者去过托布卡普宫,并有两种出版物得以发表,可惜一种错误百出,一种篇幅太小。而德黑兰博物馆的中国瓷器,根本无人问津。 
    联系到以往对青花瓷器的研究,波普博士意识到两座博物馆中有着规模可观、可资利用的实物资料。1952年,他发表《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1956年又出版《阿德比尔寺所藏中国瓷器》。波普利用戴维基金会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两馆藏品深入研究,把凡是与象耳瓶相类的都划为“14世纪青花瓷器”。这样就在辨认出大批14世纪青花来,后来的学者在波普研究的基础上,把这批瓷器进而定为“至正型”,作为典型的元青花。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元青花的面貌逐步清晰起来,学者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也逐步普遍。 
  
   二、了解元青花 
   中国的瓷器在全世界收藏很多,尤其是明清以后的东西。完整的元青花,很少,有数可查。据说,国外有200件,波普博士去过的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有40件,德黑兰考古博物馆有37件,名列全世界头两位。其他如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博物馆以及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公私收藏有一定数量。国内收藏的元青花没国外多,完整器约有100多件,传世品祗占一小部分,主要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香港一些私人收藏家所藏,出土采集品则占80%以上,数量较多的是几批大的窖藏器,如江西省高安县博物馆的高安元代窖藏器和河北省博物馆的保定元代窖藏器,其他则是从各地一些元代以及采集的青花瓷器,比如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九江市博物馆、武汉市文物商店、湖南省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等地均用收藏。 
   物以稀为贵。元青花存世完整器这么少,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自然价格不菲。一件比较典型的大件元青花瓷器,拍卖市场上底价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因为对元青花的认识只是近几年的室,明清中国的士大夫们只顾收藏、鉴赏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了,民国虽然是个文物造假的兴旺期,也还不知道造元青花的假,因为历史侥幸没有元青花的仿品。只是近二十多年来,大陆的一些地方以及台湾看准了元青花,开始作起仿品,以图在市场上谋取暴利。 
   元青花主要有两路产品,一类即戴维基金会收藏的“至正诗意年”题记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典型元青花,在全世界的收藏中比较普遍;一类是青料浅淡、纹饰简率的小件器,东南亚地区多有出土,高安县窖藏出土的云龙纹梅瓶即属于第一类元青花。 
    一件青花瓷器有以下几个要素:胎体、瓷釉、青料、制作和烧成工艺、造型以及纹饰,个别还有款式。 
   器型硕大、胎体厚重是“至正型”元青花的普遍特征,这是对于前代来说的。元代的制胎原料经过了改进。元以前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只用一种原料制胎:瓷石。元代以来改用“二元配方法”,瓷石加高岭土。提高了温度,减少了烧成温度,减少焙烧过程中的变形,因此有利于烧制大件器。 
   “至正型”元青花用的是透明釉,色白微青,光润透亮。由于胎体中增加了高岭土,,而高岭土中含铁又较多,烧成后胎体便不甚洁白,这样,在胎色衬托下,釉色从外观看来,有时青色略显。 
   典型元青花的青料浓艳青翠,料浓处有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这是因为使用了进口钴料。典型元青花的青料,经科学分析,来自中东。进口钴料中含铁多,含锰量极低,故烧成后青花色泽浓艳,铁锈斑明显;而作为青花料的钴土矿,在我国云南、江西、浙江等地有蕴藏,习惯上称“国产青料”,其中锰多铁少,因而青花发色较为浅淡灰暗。国产青料在元代主要用于早期青花及景德镇生产的一些小件器物上。 
   从高安梅瓶看,制作和烧造工艺上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梅瓶分段拉胚,拼接而成。与这件云龙纹同在窖藏中出土的还有五件梅瓶,其中一件出土时脱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内壁,发现梅瓶从口至底是分五节组成的,瓶内壁可见两道凸出的胎接痕。这就是元青花瓶罐等大件器物的一个制作特征。其二是削足处理方法,指修胚时在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第三是器底不湿釉,露胎呈砖红色,可见旋纹。这两点是元代青花瓷器的鲜明特点,具有相当的断代价值。 
   梅瓶之外,元青花的器型还有盘、碗、罐、玉壶春瓶、象耳瓶等等,大件器为多,尤其是大盘。东南亚出土的元青花,常见小罐、小碗、小注等小件器,高度多在5—7厘米左右。 
  纹饰,是元青花最具魅力的地方。中国绘画技术和制瓷工艺相结合,不是元青花开的头,早在宋金北方磁州窑的白地釉下黑彩器上已经相当成熟和精妙。受磁州窑影响,南宋江西吉州窑也烧釉下黑彩瓷器。入元以后,吉州窑釉下彩绘技艺便被附近的景德镇吸收过去,成为元青花创烧的基本条件之一。 
  元青花的主题纹饰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整幅图画作主题,比如任人物故事图,多见于梅瓶、玉壶春以及大罐;莲池和莲池水禽图,多见于盘、碗、玉壶春瓶;鱼藻图,多见于大盘、大罐;芭蕉竹石、庭院花鸟、竹石鸟兽图,多见于大盘。其中人物故事图最精美,目前所见著名的有十多种,如湖南省博物馆的“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南京市博物院藏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等。这些图主要源于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元曲剧本版画插图。 
   第二类主题纹饰是动物纹,常见的有龙、凤凰、孔雀、狮子、麒麟、天马,以龙、凤居多,龙纹有云龙、海水龙等。元青花中的龙纹最为人们所注意,小头、细身、三爪、或四爪是元代龙纹的外貌,龙身矫健、姿态凶猛更是它的风格。 
   最后一类是植物纹,以缠枝牡丹和缠枝莲最多,串枝花卉多见于八棱器及扁壶。 
   至于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典型的有卷草、莲瓣、缠枝花、海兽、杂宝、云肩纹等等,以莲瓣、缠枝花和海兽纹最多,而且这些纹饰多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譬如莲瓣纹各瓣互相分开、不借用边线,缠枝莲叶的葫芦形特征,蕉叶纹的内部不填色等不一而足。 
   若以后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绘画笔法最令人震撼,不太讲究细节,一笔点划往往越过边线,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看它的莲叶、松针、还涛、缠枝花卉的枝茎,看它的行笔处,一气呵成,决不迟滞,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锋运笔高度熟练的表现,鉴赏元代青花瓷器,对绘画风格的把握和体会极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