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铁血网 - 我土未添)
一、相关统计:
被篡位而亡的:西汉、东汉、唐,共3个。
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个。
因农民起义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个。
因农民起义间接而亡的:东汉、隋、唐,共3个。
前朝复辟:新,共1个。
直接亡于外族、外国侵略的:北宋、南宋,2个。
间接亡于侵略的:西晋、东晋,2个。
被革命推翻的:清,1个。
二、相关分析:
1、从夏开始的历代王朝最大的危险是反叛。各主要王朝共有五个直接亡于反叛。
2、其次是农民起义。直接亡于起义的只有两个,但间接亡于起义的却有三个。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者并不多,但是却可以动摇王朝的基础。当农民起义后,统治集团内部有人反叛时,灭亡对这个王朝来说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反叛是王朝的最危险的。需要指出的是,史界一致认为秦亡于农民起义的观点值得商榷。陈胜、吴广起事是导火索,而楚贵族项氏、秦帝国的基层官吏刘邦、萧何才是推翻秦帝国的主要政治力量。隋末也是如此。
3、直接亡于侵略的只有宋王朝。先是被金破京城掠走二帝,最后亡于元。晋虽亡于五胡乱中原,最主要原因是内乱,即八王之乱。
4、从历史走势来看,自西晋后中华民族生存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南北朝时期外来势力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但宋以后却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八十九年的元朝,而明之后则是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五年的满清王朝。到了1840年后中华民族(包括蒙、满在内)面临的挑战就变成世界性的了。
5、历代王朝政治的类同性。从各王朝灭亡的基本的或是主导性因素来看无非是暴政、昏政、恶政。当王朝初立除去极少数外,大多都有一个发展期、鼎盛期,然后就进入衰败期,也就是暴政、昏政、恶政阶段,最后灭亡。发展期王朝的统治集团政治上还算清醒,鼎盛期就忘乎所以,衰败期更荒唐可笑、愚不可及。所谓中兴之主也只是昙花一现。这是各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令我们伤心的是繁荣的宋朝确实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灭亡的。看来落后并不一定挨打,有时却可以打他人。关键是制度。
6、对各王朝的评价。因夏商周史料太少不敢妄评,仅对秦以后的各主要王朝从个人立场上加以评价。
最牛的当属两汉,汉族称谓就源于此,那个朝代把政治军事外交融为一体成就非凡。透过庄重不失飘逸、规范又泛着灵气的汉隶就知道汉代是怎样一个时代了。
最喜高谈阔论要数魏晋了,另外,那个时代最时髦的是男人减肥,男人对自己容貌的关心甚至到了令今人恶心的程度。是美男子最多的时代。
最强盛的是唐朝,赞美的资料太多恕不赘述。我只想强调一点唐诗影响了中国语言。
政治上最宽松的是宋代。虽然宋代积贫积弱,但那是中国自秦汉至今文字狱最少的朝代。这就是为什么宋朝给我们留下众多文化遗产的原因。要知道宋代的数学论文明清的数学家是看不懂的。可惜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这种学术环境。
最不可思议的是明朝的政治开放度。明朝承认元朝为中国正朔,任用天主教徒徐光启主政务,为了保卫边防从葡萄牙购进大炮。重视国民教育。等等。假如明朝的那些皇帝们不滥用酷刑,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虽然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明朝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地方。
最愚蠢的是清朝统治者及其集团。其愚蠢表现为:利用李自成造反灭明,顺手得了天下,却做了寄生虫。用全国民众的血汗养着八旗;不思进取,康熙时皇宫内就有西洋管乐队,清军进关时用的火枪到鸦片战争时一点没改进;不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强壮自己,却想方设法抽取其筋骨;清朝晚年大厦将倾,却不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君主立宪,却死抱帝制僵尸不放,祸害了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也害得大批满族同胞们辛亥革命后不知如何养家糊口。君不见今日世界发达国家君主中立宪制国家的比例吗?基本上走的路线都是政治腐败(一般历史书上会认为起于外戚或者宦官专权,不过,这个红颜祸水一样没有必然的联系),民不聊生自然变成官逼民反,外部形态就是农民起义,接着军阀混战,混战到一个程度以后,打破京城夺取政权。
宋朝和明朝是例外,尤其是宋朝是彻底的侵略战争的失败者。明朝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军阀混战而是农民起义的绝对胜利,8过,和宋朝的原因一样的是,接替者(被接替者)是侵略性质的外族。
清朝虽然也是外族,我认为那不是侵略战争,而是军阀战争,明朝到灭亡的那天作为中国的主流政权还是没有承认清政府的独立性,所以,以古代的定义来讲,这是一个造反的军阀而不是侵略者。
政治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历朝相信人治,人治的好处就是遇到好皇帝就是太平盛世,坏处就是遇到坏皇帝(坏皇帝除了暴君、昏君以外,类似于平庸的好人之类的懦弱软弱型的人物也算),就会天下大敌。有时候皇帝平庸天下并不乱是因为平庸的皇帝撞上了不错的重臣。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要说第一个提出重民思想的人不好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重民思想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从《史记》中的记录就能够看出,五帝本纪中“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来说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说明氏族社会很看中百姓的生存状况,汤征诸侯。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明奴隶社会也把“民”的状况如何当做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尚书》中夏书的五子之歌也写到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秦朝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执掌秦国政权,公元前221年统一秦王朝建立。
准确地说:秦始皇共执政达36年,其中执撑秦国政权25年执撑秦朝政权达11年。
秦始皇用10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存在15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回归山东至河北道上病死.丞相赵高与李斯结谋杀害了太子扶苏,另立其弟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二世昏庸暴政,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各地反秦力量都来参加.后赵高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至咸阳城外坝上,子婴出城降,秦亡。
秦亡后,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汉朝
西汉
多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堨西汉初年,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负担得到堏轻。汉文帝
、 汉景帝时经济逐渐恢复,史称 文景之治 。 汉武帝 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已经很强大。堨政治上,加强王权,取消了大部分的堌姓诸侯王。采纳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 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并且历经2000年, 民国成立后失去官学地位,但至今仍然是堎人最主流的价值观念。经济上,将铸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开凿 白渠 。军事上为了抵抗匈奴 ,出现了 卫青 、 霍去病 等将领,击败 单于 。外交上,两次派 张骞 出使 西域 ,开辟了丝绸之路
。到了西汉后期,政局动荡。外戚 王莽 在 8年 夺取政权,建立 新朝 ,西汉灭亡。
新朝
王莽的政变把汉朝从中腰斩,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不流血或少流血的先河。新朝十五年,时间并不短,而且继承了西汉所有的领土,当然算一个统一的王朝。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主要包括了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及改革币制等。惟新朝的政令繁琐,而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剧覆亡。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王莽此后一直以被中国历代史学家形容为伪君子而著名。整个新朝仅王莽一人当朝,最后被汉朝宗室刘秀建立的东汉所取代。
中国古代史学家对于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照汉书的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东汉
23年 , 王莽 政权在 赤眉起义 、 绿林起义 下终于灭亡。其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 刘玄
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其后赤眉军推翻刘玄的统治。 25年 ,自称汉朝宗室的 刘秀 在鄗县(今 河北
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是为汉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 建武 元年。定都 洛阳 ,史称 东汉 。 37年终于消灭各处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 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传安定,史称
光武中兴 。但是分封土地,也造成了土地兼并頞常厉害。东汉中期以后, 宦官 把持朝政,皇帝的废立都受到宦官的栧制,而且宦官与外戚
之间经常发生斗争,造成政局不稳。 184年 , 黄巾起义爆发。 220年,
汉献帝 被废,东汉结束,汉朝也宣告灭亡
唐朝
其实很简单,唐朝灭亡是由于统治瓦解,地方节度使过多,像什么安禄山,史思明,就是因为节度使的关系,使他们各自占山为王,让唐朝统治瓦解,至此出现五代十国,使赵匡义有机会等上皇帝宝座,建立大宋。。
宋朝
1、内部腐败
2、军队战斗力差;
3、蒙古军队中有很多汉人部队,作战能力很强;
4、周边的金、西夏、大理、吐蕃先后亡国,蒙古完成了对宋的包围。
北宋是1127年被完颜·守绪统治的金政权灭亡。
南宋是被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的元王朝灭亡。
元朝
元朝后期,蒙元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同时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依旧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由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复国。同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元朝灭亡后皇室血脉一直在蒙古代代相传直到1696年蒙古被清朝征服为止。
明朝
明朝的末期是内忧外患。此前有宦官之乱,英明的大臣基本被杀光,余下的再没有血性。而崇祯帝又是一个心有余却能力不足的皇帝。他徘徊在诏安李自成和不诏安之间,又徘徊在与满清的战与和之间,最后坐失良机。
本来他有机会荡平李自成,兵据满清,但他一再错杀前方得力干将,导致北京沦陷。此后南明彼此分裂,被满清各个击破,更是悲中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