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出口鼎盛时期 中国输往欧洲每年超300万件

 徐宏空间 2013-12-31


http://www.2012年05月02日16:16 评论(人参与)中国经济网

  相关阅读:晚清官窑瓷器:海外高仿品海量投入市场(图)

  我国瓷器的外销有着久远的历史,其贸易线路主要有北方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于中国沿海,乃至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古代船舶上,都有可能会出现中国古代陶瓷器,从中能发现以往从没见过的新器形与新品种,因此每一次海捞瓷新发现都在改写中国陶瓷史。

  自唐代以降,历经宋元明清,中国瓷器一直是出口的大宗商品。这部分专门销往国外的陶瓷器就叫“外销瓷”。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窑场日夜赶工生产外销瓷器,如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龙泉窑、同安窑,元代的青花瓷、磁州窑、德化窑,明代的龙泉窑、平和窑、景德镇窑以及清代景德镇和广彩等。那么,这么多年来,外销瓷究竟有多少?

  17世纪是瓷器出口鼎盛时期 输往欧洲瓷器每年超300万件

  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有陆路和海路两种。最主要途径还是海上的“陶瓷之路”,因为货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运输成本也相对低廉。

  要统计出一个具体的数据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从文献中得悉一二。

  据古运泉和杨少祥等先生研究,在主要用于出口的宋代广东路瓷器中,一年的总产量可高达一亿三千万件。2007年发掘的浙江龙泉市的龙窑遗址,其规模之大,足见宋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相当惊人,而作为宋代主要出口瓷器的龙泉窑在欧洲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再参照欧洲贸易公司的记录。17世纪是中国陶瓷出口的鼎盛时期,每年输往欧洲的中国瓷器至少有300万件。在明末清初的低谷之后,清初又迎来一个输出高峰。据佛尔克先生所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所载,“从1602年至1682年,在这短短的80年里,我国瓷器的输出量竟达1600万件以上。”

  当然,进行中国陶瓷贸易的不止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家,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有人感叹,17世纪中国陶瓷出口的数量应该是个天文数字,“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实在难以统计”。

  十多年前的海捞瓷很便宜100件康熙青花盘只要100美元,因为海运的昌盛,这个天文数字的出口瓷器只要有万分之一突遇风浪沉没,其数量就是数十万件。

  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于2000艘,也不会超过3000艘。据国外一些海事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沿海以及中国通往欧洲、西亚的所有航线上沉没的装载瓷器的贸易海船,有记载的就多达2000余艘。

  因为瓷器重量大价值高,是远洋航船的理想压舱物,所以来往商船一般都会装载大量瓷器。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而大型商船装载数十万件更是不在话下。

  仅以越南为例,就有数例数十万件瓷器被打捞出水。1990-1992年被发现和打捞的“头顿”沉船,就发现中国景德镇、汕、德化窑生产的中国外销瓷器6万件(套);1998-1999年打捞的金瓯沉船,也出水了既有中国传统风格又有欧洲风格的中国清代瓷器5万多件,其中有的青花瓷器落有“大清雍正年制”款。另外,在此期间发现和打捞的“建江”沉船和“占婆岛”沉船中,也都发现了中国以及越南、泰国的瓷器。当时的越南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中国瓷器的真正价值,因此这些沉船上的中国瓷器都被批量拍卖,非常便宜:成批买,100件青花碗只要50美元,100件康熙青花盘大约100美元,单件买,一件青花花卉纹粉盒才10美元,1件26公分的青花盘卖8美元。

  对于这些海里打捞起来的外销瓷,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其精美程度不能与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由于来自沉船,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背景,更有可能发现以往从没见过的古代陶瓷器皿和古代陶瓷品种,所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早在汉代,我国就开始了和东南亚、印度等地的海上贸易。《汉书·地理志》记载了从我国至印度的航线,这条航线沿中南半岛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出土记载也说明了陶瓷贸易的存在。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发地区,曾经出土了汉代初期的薄釉瓷龙勺一件。东南亚各地发现的这些汉代出口陶瓷,对陶瓷史、海上交通史和世界贸易史研究都很重要。

  唐代的经济、文化和艺术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唐代的税赋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税赋,而海外贸易在政府财政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较低,所以陶瓷的大规模出口还没有形成气候。尽管如此,从海外已经打捞出水的唐代陶瓷,也足以震撼世界陶瓷界,在已经打捞出水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发现了六万多件中国唐代的瓷器。

  宋代是我国海上贸易的繁盛时期,也是陶瓷之路形成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特别是陶瓷的输出,和以下因素有关:首先,宋代疆域不及西域,大大限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使得海上陶瓷之路成为宋代出口商品的主要通道;其次,宋代经济重心向东南沿海地区的转移,大量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得商品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商品供求和输出的需求,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第三,海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政府管理海外贸易机构的诞生和成熟,反过来,它又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第四,宋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如水密隔舱新技术的出现增加了船舶抗风抗沉的能力,使得对外贸易的风险率大为降低;第五,无与伦比的宋代制瓷技术,在陶瓷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上保证了出口陶瓷在海外市场上的占有率。

  据《明史》记载的官方赏赐:1374年(洪武七年),始以陶器送给琉球国,还以7万件和他们贸易;1417年(永乐十五年),明朝遣使到阿拉伯,送给他们王公大臣以鹰花绫、文锦和瓷器;1524年(嘉靖三年),又送给波斯失刺思部瓷器等物。民间的贸易数量更是惊人。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1610年装走9227件瓷器,1612年运走38641件瓷器,1636年6只商船装走259380件瓷器,1637年装走21万件,1639年装走件数达到366000件。统计从1602年到1657年,运往荷兰瓷器的总量,约在300万件以上。日本和我国的瓷器贸易量也很惊人,仅1635年8月下半月,就从我国台湾装运了4船瓷器到日本,数量达135005件。可见,在明代,瓷器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

相关阅读:

苏州东吴博物馆馆藏——褐彩青瓷赏析(图)

宣统款精品订烧瓷臻品将上拍嘉德在线(图)

深入探究“火石红”(图)

脱胎瓷器的历史发展与制作要求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精选神话人物瓷画精品欣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