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写下宝贵的陶瓷故事

 大馅儿说瓷 2022-12-15 发布于北京

2003年中国考察团一行七人经土耳其总理的特批,前往托普卡普宫参观40件元青花瓷器,域外元青花与娘家人有了零距离接触。然而,这些景德镇元青花当年是怎样漂洋过海而去?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秘密?元青花依然清丽庄重,默默无语,但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且进入了当地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元初至元十二年,马可·波罗从陆上随同父亲、叔叔历经四年才来到大元上都,在中国17年之久,才从海上丝路回到威尼斯。后著书《马可·波罗游记》,影响直逼地理大发现。他赞叹:元代的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元末,南昌小伙汪大渊两次从泉州登上远洋商船出海,践行海上陶瓷之路,共计6年,也著书《岛夷志略》,翔实记载了瓷器输出的种类数量和各口岸情况。马可·波罗启程时17岁,汪大渊初行19岁,有奇缘的是,汪大渊第二次远航时竟然也是“至元”时期。两个小伙仿佛隔着70余年的时空对话,都向海外探索陌生的国度,为中外文化交流写下了奇谲瑰丽的故事。

汪大渊画像

孔武有力的元代如旋风崛起,又如旋风结束匆匆,不过百年。看来,文化底蕴还是很重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安居乐业是天下百姓最低底线也是最高愿望。

当然,起初元青花的确是为伊斯兰地区所定制的外销瓷,但也不全部是。要不,你如何解释绘制于元青花瓷盘、碗、瓶、罐等的龙、鹿、凤凰、鱼、鸳鸯呢?你更难解释为什么元青花的最高境界是“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人物纹,伊斯兰教不是禁止绘动物和人物么?

元代瓷器对外输出路线,仍主要分为两路,一是自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是自宋代发展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西域为四个藩属汗国所辖治,大疆域使其四通八达、畅通无阻,还便捷安全。忽必烈对外国商船的政策是:“往来互市,个从所欲。”而外国商船最看重的贸易是中国瓷器。

忽必烈登基30年间,建立驿站上万处,元代瓷器贸易依托这全国性乃至国际化的交通网络,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忽必烈对元上都充满着眷顾和优待,作为元朝第二大都城,依托驿站体系,以其为中心,欧亚间畅通无阻,北至俄罗斯,南至南亚,东往日本朝鲜东南亚,西至西亚和欧洲,而且为鼓励贸易,忽必烈对外来商贩给予“置而不征”的免税优待,以致各条路上挑夫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同时,元上都还曾是长城以北最大的窑厂之一。看来,忽必烈对瓷器还是有感觉有感情的。只是,今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存在的元上都,金莲花虽年年盛开,却早已不见昔日的繁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