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堤大马路

 中思网祥哥 2013-12-31
 广州路名的故事--长堤大马路

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略带弧度的道路,两端均连接沿江西路。全长892米,宽12米,目前为由东往西单行线。广州民间金融街定址于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北岸。

1920年,中华民国广州市政府建堤筑路,故名。当时为主要的新商业区。著名的老字号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厅、先施公司(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被当局改为华厦百货公司)、海珠大戏院曾在长堤大马路营业。时过境迁,到了20世纪末,衆多老字号已经倒闭或搬迁,长堤大马路风光不再。长堤一带是广州昔日的繁华地带,商业兴旺,有衆多老字号酒家与百货公司,此处亦有很多历史建筑,也是广州老城区骑楼保存得较好的一条道路。如今则有较多酒吧和卡拉OK、夜总会、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进驻,为广州夜生活的一大热点。广州市政府曾提出规划,重新振兴长堤一带的老字号商业和景观,复兴此处昔日的辉煌。

  广州长堤,从修筑开始就与商业、金融有直接关系。123年前,张之洞为“防洪”、“兴商务”而兴建广州长堤,将西关的繁富引向长堤;8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沿江中路193号亲手创办中央银行时,长堤受自清代一口通商以来的带动,“坊港纵横,货物如炽”,成为各国商贸业和洋行抢滩中国的滩头阵地。广州长堤自此受称“中国金融第一街”美誉。

  100多年后的今天,经历繁华、没落与复兴之路,广州民间金融街的正式建成开业,推动百年长堤发展金融再出发。 金融与商业相存相依,几落几兴,长堤金融的起兴与再崛起,与千年商都商脉文脉息息相关,当下,广州正探路世界商贸名城,长堤金融值得期待。

大三元酒家

  大三元酒家位于长堤大马路,创建于1919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不但在广州名气大,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大三元扬名有几个原因:一是它的名字响亮,寓三元及第、独居榜首之意;二是它的设施较为先进,是广州首家安装电梯载客的酒家,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具吸引力的新鲜事。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酒家的烹任技艺高,菜肴质量好。

  大三元原来只是一家经营粥粉面的小食店。到了抗战前夕,由于广州城内实行戒严,家家户户很早就关灯睡觉了。有一天晚上,一个有一段时间没吃过东西的乞丐摸黑溜进了大三元,光线黑暗使他不能看清店里的情况。突然“咣当”一声,把桌子上的筷子全弄散在地,惊动了大三元的老板。老板与乞丐交谈后,见其可怜,把他留下来帮自己打工。老板有一个亲戚在南洋开橡胶园,可是却没有儿子,而且身体有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这么大的橡胶生意没人继承,实在可惜。乞丐在大三元呆久了,老板认为他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就把他介绍给其亲戚。到了南洋以后,这个乞丐仍然是勤勤恳恳的工作,橡胶园主决定把产业给他继承。不久以后,橡胶园主病逝,乞丐接手了整个橡胶园。乞丐一夜暴富,并没有忘记当初大三元老板的提携。他交代好有关事宜后,就连忙乘船回到广州。来到以后发现大三元已经不在了。经过四处打听,才得知那老板为了躲避日本鬼子把铺子关了,回到台山老家。于是,乞丐又来到了台山,正准备乘人力车去打探时,无意发现那车夫原来是老板的家人。经过乞丐的一番劝说,老板决定重出江湖,两人一拍即合,就是后来著名的大三元酒家。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长堤失去往日“商业天堂”的地位,大三元也开始走下坡路,生意一落千丈。1999年,大三元改以经营快餐为主,20004月因拖欠房租被迫关闭。2005年,大三元酒家所在的楼也被拆除。之后一直闲置着。

大公餐厅

  大公餐厅开业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台湾商人所创,取“天下大公”之意,早年以西餐、西点闻名广州。1959年至1983年间,每届广交会的西饼均由大公餐厅提供。1985年大公餐厅与港商合作经营,重新装修,并改名为“大公酒楼”,后于1999年经营困难停业。

大公餐厅开业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早年以西餐、西点闻名广州。1959年至1983年间,每届广交会的西饼均由大公餐厅提供。1985年大公餐厅与港商合作经营,重新装修,并改名为“大公酒楼”,后于1999年经营困难停业。

先施公司

  是香港早年规模最大的百货公司,亦为香港零售业推出多项创举。先施的名字取自四书《中庸》篇“先施以诚”。首间先施百货开设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72号。1912620日在广州长堤318号开设分店(华夏公司)。先施是香港首间推行货品不二价及向顾客发出收据的零售商,先施亦是首间以女售货员提供服务的机构。1917年起先施在今日香港交易所的前身,四会合并前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海珠大戏院

  1902年,珠江河北岸马路的中段开设了一间同庆戏院,到1904年由于换了经营者,易名为海珠大戏院。1926年戏院改建,其建筑在广州当时来说是一间颇具特色的大戏院,它的中央顶部是一个倒"锅形"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设有座位1900多个,其容量之大成为广州市戏院之冠。它的设施和装饰也有特点,全部座位是活动式的,可以移动。海珠大戏院由于占有地理环境的优势,各戏班经常上演而生意兴隆,名扬省港澳,对戏班和观众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过去省港的剧团,均极力争取到"海珠"来演出,尤其争先演头台。

  1978年,海珠大戏院由原来专演粤剧的剧场增开了电影放映项目。1988年改造装修后,保留其原有建筑特色和风貌,同时把过去单一经营的专业剧场变为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广州上了年纪的老戏迷没人会不知道。虽然今天,走在酒吧灯红酒绿、酒店鳞次栉比的长堤路,外表古朴典雅、门厅稍显冷落的它,很难吸引人太多的注意。可是它却是一个相当有“故事”的戏院———今年已经111岁的海珠大戏院,是广州现有剧院里首屈一指的长者!

  清末民初,它的名号曾经作为“戏霸”响彻珠江两岸,当时的粤剧名伶—白驹荣、马师曾、薛觉先、上海妹、半日安、廖侠怀、何非凡—无一不以在此表演作为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广州戏迷们的心中,到“海珠”看一场“大戏”,是他们心中至为隆重的娱乐和社交活动。曾经的年代里,几乎是每一夜,戏迷从全城各个角落赶来,各个阶层的人们在这里聚集一堂,品茗、看戏,台上的一唱三叹、台下的喝彩叫好,汇成一幅最生动的市井画面。

  今天的长堤大马路是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为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推进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州市、越秀区产业升级的新样板、旧城改造的新路子、城市管理的新尝试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金融改革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