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华转载:打破健康神话

 猫条山 2014-01-01

人终究会有终点,预防保健有其极限,长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追求永生不老,医药万能的健康神话是不切实际的。

 

李光耀在他的新书 One ManView of the World 中写道:「尽管我每天运动并遵守生活纪律,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体能和活动力也逐渐下滑 」;「每件事情都有终点,而我希望我的终点尽可能快速且无痛苦地到来。」

 

身体老化是自然的,80岁的老人在各方面的功能都比年轻人要退化到只剩下年轻时的20%50%,但人有个别差异,每项功能的退化也不是平均的。

 

快乐面对老化,积极过日子,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不要服老,而是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去发挥,自然就不会老,就会忘了老。订下目标、努力去完成,是不老最好的动力。

 

每个人都该在能力范围内,做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快走、登山、游泳、园艺、琴棋书画,都好,就是不要坐着、躺着不动。吃补品、吃药,不对,均衡的吃、适量的吃才是最好的补品,运动就是最好的良药。

 

多休养?特别是生病后,我们都怕这怕那,强迫老人多休养,不对,要多活动,身体不动、脑子也不动,更容易出问题。很多病人就是病后不动,其他问题都一起出现,造成无法挽救的遗憾。

 

老人牙齿咀嚼、味觉、活动力、新陈代谢能力都会慢慢退化,因此,吃得下就是健康,有时心理因素也会影响食欲,更严重如忧郁症、厌食症造成体重不足,食欲就是观察老人健康最好的指标。

 

老人需要陪伴,需要聆听,从自己的出发点提供的关心,对老人只会造成困扰及心理压力。许多子女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缺乏沟通和了解,会用老人不想要的方式表达关心,反而帮不上忙。

 

去了解老人要些什么,担心害怕什么,并给予支持。对老人家来说,最需要的是晚辈的尊重,老人的表达,不一定就是口语上的意思,有时是面子,有时是不想造成他人负担,必须多了解。老人家对孤寂特别敏感,子女虽然工作忙碌,也一定要让父母知道,当他们需要时,子女一定会陪伴在身边,安全感是抽象的,但也是实际的。

 

老人想法不易改变,不要一直尝试去改变老人家思想、观念,对老人家施以压力,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家庭暴力,老人忧郁症有许多是家人的因素造成的。

 

媒体每日渲染,害得老人家不知道要吃什么?食品安全对小孩、成人可能很重要,对老人来说相对是支微末节,色素、添加物、防腐剂、抗生素等是长期慢性的问题,绝对比不上老人营养的问题。因此,爱吃就吃,除非你老人家真想活120

 

当然,享受美好人生不是大鱼大肉、花天酒地、莺莺燕燕,而是在体验世界的无限美好,而老人比每一个人都更有资格去做他心里最想达成的梦。

 

人要活得精彩,不是要带着忧郁离开,也不是要死后隆重。每个老人都可以有权利享受自己美好的一段人生,不必留下任何遗憾。(作者为慈济大学公共卫生学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