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善孝为先?这个观念是否需要更新?

 明新老李 2022-04-07

我们的传统观念裡,总认孝敬父母长辈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时代在变迁,人类在各方面的进展飞速,有些固有的思维是否也应该精进呢?黄教授从事康复医学临床工作将近30年,看遍了许多因病缠身而导致晚年生活品质低弱的患者,拖累了自己和家人,特别是脑梗塞或脑中风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家中的长辈,犯病之后就完全依赖晚辈的照顾,我总结了一句话:因为孝顺.晚辈需要尽孝,导致中風的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完全依赖他人的照顾,最终拖累了一个家庭.

【芬兰人死前平均卧床七天,台湾人死前平均卧床七年。芬兰政府的预算花在老人的体能训练,使身体健康。台湾政府却致力于长照,花大笔钱照顾老病的人。】

《野菜学校阅读》

老,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我们的长辈老了,我们自己也要老了!

北欧平均生前卧床二周,台湾老人平均卧床七年,所以台湾有长照问题,

北欧只有老人健康训练的问题.

一个会心酸的议题 ?却不得不面对?

老了要自立, 或是被外派看管? 新孝道~让爸妈自立, 在病榻中的日子…

多年前,台湾大学某知名教授分享道:有天接到社区警卫的数落电话:「教授,你九十岁的爸爸刚刚扛着一桶重达20公升的水经过社区大门,外人看了都不忍心,你们是怎麽当儿女的?」

「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在他的新书《面对父母老去的勇气》一书中,提到当父母老了,子女应该找机会,换一种方式来爱他。

最佳的方式就是:『有事,弟子不服其劳』,」现在子女被传统孝道捆绑,眼见父母衰老,为了降低罪恶感,就找佣人来照料,陪着走路、喂食、打理,让老人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其实,老人也是可以训练的,北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台湾老人平均卧病时间是七.三年,但北欧老人却只有二个星期,报道中在瑞典看到老人上超市、购物、上银行,「我们常要求政府对老人制度给予服务与支持,但子女在家庭中的责任呢?」

「提供父母保存生活技能与体力不退化」的照顾,才是现代新孝道。

当我们体认到老人透过训练是可以自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改变:

第一,住宅改变。「老后体力会衰退,先帮父母从四楼老公寓换到有电梯的大楼,避免跌倒。」

第二,不宅老。「只要身体硬朗,买菜、煮饭、洗衣、上银行,都让他们自己来,就算是看病,只带看初诊,后续由他们自己挂号,子女虽住在附近,但仅在假日陪爸妈上馆子吃饭。」老顽童般的生命态度拒绝喝参茶 ?

「若蔫了,更不好走」

第三, 有事,弟子不服其劳。

「不请外佣二十四小时看顾,而是委托居家照护机构寻找本土居家员,每周四个小时的钟点服务,协助父母爬高弯腰搬重物,与清洁打扫,一个月才花四千四百元。」假日子女会带父母出外踏青,平常让父母独居,独立料理生活大小事。

第四, 鼓励老人家出门参与有意义的团体活动.老人家最怕孤单,最害怕没有价值感,鼓励他们多参与团体活动,加入志工,或者终身学习,这些改变都可以大量充实精神生活.

第五, 我认为是最容易执行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透过利他行为,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与存在感,这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们让老人家自己上超市,结果老顽童父亲买了一堆泡麵来吃,这太不健康了,但我妈劝我,『算了,他都九十几岁了。』」

「自立、自強、尊严」。

芬兰人死前平均卧床七天,台湾人死前平均卧床七年。芬兰政府的预算花在老人的体能训练,使身体健康。台湾政府却致力于长照,花大笔钱照顾老病的人。

孝顺历来都是中国优良传统,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之后却发现,所有物质文明都充分的满足了,孝顺两个字却变质了,在少子化的冲击之下,很可能一对夫妻需要照料四个老人,甚至是6-8个老人,再加上现在人均寿命延长,路上公园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比比皆是,令我看了不免忧心,我们的社会必须要为这样的现象付出多少代价啊??

每每经过国宅时,看到走廊一长排的外佣陪着轮椅上面无表情的雇主,我就常常逼自己发誓,既使不良于行,也不让人来推轮椅。康復医学真正的作用虽然是帮助患者在疾病之后重建生活功能,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去从预防的角度来帮助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决定如何老去,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在逐渐老去,那麽请尝试去更新孝顺的定义,尽可能不去麻烦子女晚辈,凡事亲力亲为,在自已的能力范围内,充实自己,锻鍊自己,照顾自己,给自己一个有自主权,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祝福大家.

人,如果在結束生命前,僅僅七天需要人服侍,那是福氣啊 !!@康复医学黄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