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木与阴沉木的差别有哪些?

 昵称13091224 2014-01-02

据报载,201393,江西修水县西港镇东山村农民梁财在村边河道里挖出一根巨型“乌木”。该树长24,直径1.5,树龄当在700年到800年间。后经江西省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该古树为秋枫。依据河床加高以及河面加宽等因素推算,这棵古树在地下埋藏已过500年。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有人给出了该“乌木”价值过亿的估价。而当地政府则称:该乌木属于国家。发现方自然不答应。于是,修水版的“乌木案”再次上演。

细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2012年2月,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里发现了天价“乌木”。为其归属问题,曾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动静。令人遗憾的是,媒体在解读这些事件过程中,无一不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严重混淆了乌木与阴沉木的概念。我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乌木,是指国家红木标准中的一种,而不是炭化了的阴沉木。那么,乌木与阴沉木又有哪些区别呢?

其一,树种属性不同。真正的乌木特指某一种树,而构成阴沉木的树种则有许多种。

自古至今,乌木树就有“黑檀”之称,叶似棕榈,树干极直,有的高达十余丈,雌雄同株。其木坚实如铁,分量颇重,纹理细腻。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心材为黑色或栗褐色。现如今木材市场上的“乌木”,一般是指黑色非洲乌木,其拉丁名(Diospyros ebenum Koenig),位列国标红木5属8类33个种材,属柿树属。据《国家红木标准》可知,乌木作为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全部乌黑,浅色条纹稀见;管孔在肉眼下略见;含褐黑或黑色树胶等构造特征。乌木材质硬重,耐腐,耐久性强;气干密度大于0.85g/cm3,通常沉于水。

而作为炭化了的阴沉木,主要由于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树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将树木冲入河流,深埋于河床的泥沙之中,从而造成树木被埋藏在缺氧的阴暗地层中。一些埋入淤泥中的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大自然长达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磨蚀造化,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

由此可知,阴沉木并不是一个树种,而是久理于地下尚未腐朽的多种树木的集合名称。在我国,构成阴沉木树种的种类较多,经鉴定主要包括:柏木、杉木、楠木、栎木、格木等。

其二,分布区域不同。作为柿树属树种的乌木,主要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其主产地即为亚洲热带和非洲,如印度、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缅旬、越南、柬埔寨、老挝、马达加斯加、刚果、加蓬等国。依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台湾、海南、云南等地亦有出产。

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乌木又有“乌文木”、“乌梨木”、“角乌”等称谓。如晋崔豹《古今注》载:“乌木出交州,色黑有纹,亦谓之‘乌文木’。”《诸番志》卷下称其为“乌樠木”。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又将其称之为“乌梨木”。我国古代使用的乌木,大多产自海南、越南等地。而阴沉木地主要分布地,当在四川四条大江及其支流区域。

其三,主要用途不同。老乌木纯黑如墨,光亮似漆,木材乌黑,其外形与紫檀较接近,故民间亦有“黑檀”之称。虽然乌木多数为空心,难出大料,但由于乌木木质坚硬,材质光亮,木纹细腻,加之耐腐蚀、褪色现象少,可防虫蛀等,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名贵木材,为我国传统古典家具主要用材之一。在家具制作的过程中,乌木常与斑竹、黄杨、象牙等名贵材料搭配使用,是旧时“小器作”的上乘材料。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乌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乌木属性为纯阴,故可以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 “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等记载。

而被四川人称为“乌木”,东北人称为“浪木”、“沉江木”的阴沉木,由于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发亮,断面柔滑细腻,耐腐朽,抗虫蛀,浑然天成,因此,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木”。由于其质地坚硬细腻,文理清新,断面手感柔滑,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集瘦、漏、透、妙的韵味于一体,是制作手工艺术品、寺庙佛像等的极佳原材料。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是极为珍贵的收藏品,为历代雅士所珍爱,古人云“宁要乌木一方,不要珠宝一箱”。但从史料记载来看,历史上阴沉木多用于棺椁或工艺品的制作。由于阴气过重,使其很少用于家具制作。由于其具有“万年不腐”之功用,特别是明清以来,更是成为历代帝王的棺木首选之材,以至到清朝,已为皇室专用,民间不可私自採用,从而造成其日益稀少,愈加珍贵。

其实,阴沉木因埋藏地下数千年,其价值已超过其它木材。首先,它作为文化遣产,可再现古代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其价值无可估量。其次,阴沉木所表现的‘工艺之美’,精致而有实感。无论是基于匠工的世代研习相传,还是基于设计师的智慧创造,总之,采用珍贵木材阴沉木材质,通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把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集于一体,足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古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