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武汉)

 决策咨询 2014-01-0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较早提出了“十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我市新兴产业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26%。但也要看到,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领军型的龙头企业;产业链结构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投融资环境不够优,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人才政策不够完善,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
  
    为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
  
    一、健全组织体系,加强规划引导
  
    成立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抓紧组织编制我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理清各新兴产业与本领域传统产业的关系,注意做好新兴产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
  
    二、围绕重点产业,加快集群发展
  
    一是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和布局状况,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国家级开发区为建设重点,引导配套产业的落户聚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板块化发展,建设形成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效益高、带动力大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鼓励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国内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二是加大政府采购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如利用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我市智能交通、车联网和数字城市建设,从而推动本地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三是大力引进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三、强化人才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机制,建设战略性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制定和完善高科技人才资金扶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加专家评选和政府奖励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武汉创新创业;进一步探索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院、地”(院士与武汉)合作、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技术、专利入股等政策,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领军人物,造就新一代科技企业家;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发挥政策作用,努力营造产品研发、自主创新的大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效能;构建官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关键技术和支撑项目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瞄准相关领域前沿水平,对接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以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抓手,加强原始性科技创新,加快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关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生长空间
  
    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助推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创业板与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创新企业资本支持体系,加快创投、私募股权以及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争取东湖高新区新三板扩大试点尽快获批;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上市融资。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新兴产业贴息补助措施;设立创业投资指导基金,引导和鼓励风险投资队伍发展壮大,为创投企业提供风险补偿;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扩大税收优惠,借助税收补贴等手段,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和扩大国家对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税收优惠范围,使部分自主创新区和开发区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政策。
  五、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服务环境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建设,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市级政务中心建设,加强对窗口人员的管理,完善行政投诉办法,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的不法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和资源组合;通过建立新兴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抓好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和企业集团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共建技术中心、产学研联盟、企业技术联盟、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逐步实现共性技术的示范、应用、扩散和推广;通过强化新兴产业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支持和培育初创企业及创业者,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及创业带动就业的培训基地。お
 
    (提出单位:市民建、市民革、市民进、市农工民主党、市致公党、市九三学社、市工商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