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干部治学要有“四重境界”

 德州小伙 2014-01-02

青年干部治学要有“四重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笔者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第四境也。青年干部学习必要经历此般“四重境界”,方能不断进步提高。

  第一境,即“望尽天涯路”的求学态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国古代不乏鸿儒巨贤在自身学识已达登峰造极之境时,仍访遍名山大川只求隐逸之士的一席促膝交流,对未知学问的追求可谓达到了痴迷狂热的程度。古之先贤尚如此,我辈青年又当如何。青年干部走出了校门不再以读书为职业,我们的社会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知识、新科技、新经验层出不穷,对青年干部完善自我、适应社会、服务群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读几年书,管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青年干部要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求知求学态度,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完善自我的方式,坚持时常捧书、时时学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读史、读诗、学科学、学逻辑,修养心性,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开启智慧,做一个追求进步,乐于学习的时代青年。

  第二境,即“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学精神。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件艰苦的事,一件孤独的事,甚至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像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困难,遇到困难,我们只要咬紧牙关,风雨过后是彩虹,反之则会一事无成,青年干部治学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对待学习要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的精神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专著,对老百姓遇到的困难,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学透、不研究出解决的办法要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其次,要有“螺丝钉”精神,我们之所以说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是因为它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来支撑,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永远学不到真本领。青年干部治学就要有一股“牛脾气”,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犟劲,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的学习意志。第三,苦学还要巧用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年干部也非专业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如何提高苦学的效率,就要我们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需要了解的要了解,需要钻研的要精通。

  第三境,即“蓦然回首”的悟学境界。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现象,各种信息,各种新知识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必须要有透过各种现象看清本质的悟性,只有领会了精髓要义,我们才能看的更深远、更清晰、更精准。一切浅尝辄止,停留在书本表面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要达到到悟学境界,一要多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换个角度去认知,去思考,就能发现共同的东西,相互联系的地方,本质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二要丰富阅历,树老根多,人老见识多,这里的“老”应该理解为一种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青年干部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主动去实践,主动去经历,切身的感受比任何书本的描述来的更直接、更深刻。青年干部做到了这两点,就能在任何“蓦然回首”的时刻都有所收获。

  第四境,即“运用自如,知行合一”的用学能力。知易行难,格物致知是过程,知行合一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书本理论的学习可以让人成为满腹经纶的理论家,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干部的所学所知,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口头,还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理论,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青年干部不断成长,不断强大,进而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