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与打击――也说截拳道的技术渊源 风云生

 感通天下 2014-01-02
控制与打击――也说截拳道的技术渊源   看了《精武》10期廖志武先生的文章,《截拳道未尝不可以叫李氏泳春》,感觉意犹未尽,很想就此问题也谈点什么,可必须要说明,对廖先生文章的主题,论点与论证我毫无异议,我仅是在廖先生文章的几个细微末节的问题上,感觉先生似乎对中国传统武术很不了解,所以才狗尾绍貂,跟在后面谈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先说一个与主题无关的小问题,廖先生文章中将泳春拳的泳字写成咏字。据我所知,国内的泳春拳有很多是写成咏春拳的,但就李小龙所师承的叶问宗师一脉,则严格要求写成“泳”春拳,意为“言永春拳”。所以如果将截拳道视为李氏泳春,那么就必须是言永春。
    其次,在廖先生文章中有“……有利于发挥咏春拳特有的寸劲”。对于这句话,实是难以形容!何为寸劲?实际上中国武术讲究劲。例如弹抖劲、浑圆劲、螺旋劲……我曾就此求教师父,师曰:中国武术各家劲法虽有训练方法上的差别,本质却无异,都属于整体劲力。泳春拳的寸劲,抛开语言与用字习惯上的差异,其实就是中国内家拳整体劲力在短距离发放的表现。在铁砂掌的口诀中有“出手软如绵,上身硬如铁,触手如爆炸,寸许劲力击”之说,此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的武术家松田隆智也曾以中国海外武术家,八极拳与螳螂拳传人苏昱彰先生作为研究对象,用科学仪器直接测量其发出的寸劲。结果表明,世界上发力最强的技术是泰拳的扫踢与空手道的侧踢,其力量超过800磅。而苏昱彰发出的寸劲也达到了800磅,可寸劲的持续震荡时间为空手道侧踢的20倍。这个测量与研究,对此结果曾公开发表与国内的武术杂志上。所以说,真正练任何一门内家功夫,修炼有素者,皆可以发出极具杀伤效果的寸劲,它怎么可以说是泳春拳特有呢?
    最后,是廖先生文章中提到截拳道中腿法占到70%的比例。我个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本质不在腿法比例,而是截拳道腿法多高腿。而泳春拳腿法少有过腰高度的,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传统武术多提倡“好腿不过膝”,这是由于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李小龙能够自如运用高踢腿法,从技术上来说,对传统武术是有所突破的。
    在传统武术中,实战训练的精要是围绕“控制”与“打击”两个要素进行的,所谓的控制,是指实战中通过“搭点”、“接手”对对手实施控制,破坏其重心,使对手处于失衡、失重,处于短暂的“瘫痪”一样的状态时,将对手发放扔出,或施以致命打击,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下盘功夫至关重要,传统武术中所谓“拳打三分,脚打七分”,“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这时的脚,其实主要不是踢人,打击之用,而是作为杠杆力的支点或动力臂,将对方的根拔起。在这种状态下,起高腿无疑是对自身稳定的破坏,所以好腿不过膝。而内家拳的打击力,是以身体内部相挣,结合重心以及身体旋转形成的整体劲力,是可以在远、中、近、贴身的任意距离都不受影响的致命杀伤力,但在对对手实施控制后,多半是近距离或贴身,所以内家拳多发寸劲。
    在传统武术修炼者的搏击中,因为大家都需要通过接触以实施控制,所以在搏击中都会主动地,自觉不自觉的接触对方肢体,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习惯。在各家武术中多有通过搭点来训练人知觉反映以及控制能力的方法,如泳春拳的黎手、太极拳的推手、形意拳的揉手,据说鹤拳还有盘手……尽管说不是每一种拳法都有类似训练,可习武者多兼习几门功夫,所以绝大多数练出名堂的拳家多练过推手类的功夫。也因此在传统武术内部,长期以来的搭手、推手做为训练手段,甚至作为比武较技的不成文规则。
    推手做为训练与比武手段都是好的、必要的、必须的,可长期以来,传统武术修炼者多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使得搭手、接手控制法也成了传统武术的一个套子,既套别人,也套自己。
    先说套自己的情况。记得前些天某武术网站的论坛上有人就李小龙在长堤空手道大赛上表演的闭目黎手录象求教,言下之意觉得李小龙不过如此。当时有位大概是练过咏春拳的朋友回答,认为李小龙是有相当功夫的,但他同时说国内黎手中水平高于李小龙的也不乏其人……说到这里,我要说拘泥与黎手来看人,其实不能说明什么。现在有一部录象,叫《李小龙生与死》,大家不妨找来看看,里面有李小龙大师兄与人实战的情况,他的打法是上去便求搭手,可他的对手却是现代打法,完全不跟你接手,结果呢,讲手上也失漏甚多。在事实上,自中国国内开展散打运动以来,传统武术中人对散打不屑者居多,但敢与散打一站者,皆大败而归。可笑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功夫下得不够,根本无人反省是否是功夫与技术体系的问题。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对上世纪在澳门举行的,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公仪与香港拳击冠军,白鹤拳高手陈克夫的比武录象提出质疑,认为两位名人的比武表现太差劲……其实,大家想一想李小龙为什么会创立截拳道?不就是因为当年美国华人武术界为阻止李小龙向洋人传授功夫,而派出黄某向李小龙挑战吗?当时李小龙形容,“比武的两个人技术如同两个不同轨道的行星,完全没有交集之处”。李小龙完全是凭自己过人的体力,硬将对手制服的。我相信如果李小龙与黄某的比武录了像,如果李小龙没有以此为契机寻求突破,那么这次比武也要受人责骂!
    与李小龙相反,国内的多数武术家更喜欢用这个套子去套别人。例如,伸出一只手让别人打,或让别人偷袭自己等等,用种种的手段,躲过别人的直接打击,诱导人与自己接触,之后便可以犹如大汉戏婴儿一般,将他人玩弄于股掌……其实,要真正跑起来打,活起来打,这些名人不一定行。记得当年有一个新派的武学大师,一度被“粉丝”推许为天下第一人。有个网友就十分崇拜他,问之,答曰,他当年求学与大师门下时,偷袭过大师,结果如何则不说,只形容自己当时震惊了,认为“中国武术神了”。后来,我山东一个学生也求教于大师门下,也同样崇拜大师,同是学了月余,大师门下两个学于练短棍对搏,在大师从旁边路过时,其中一个学生为躲避攻击,猛的纵身后退,正巧撞在大师身上,将大师撞飞四米多远……这一偶发事件,直接导致其门下学员纷纷离开。也导致我这个学生心中武学圣殿的毁灭,从此性情大变,由一个单纯追求武学成就的理想主义,变为现实功利主义者,从此以后,谁也不信,办事不择手段。后来为了搞传销把我另一个学生骗去了广东,而他本人在广东以求教为名,向一个咏春支派的代表人物行挑战之实,在名家的庭院里跑起来打,将名家身上踢出好几个泥脚印……为什么那些大师级人物不惧学生有意的偷袭,却被学生无意的冲撞撞飞?答案其实很简单,学生偷袭的举动与念头根本是大师通过有意无意的语言来暗示与诱导产生的,所谓的偷袭,根本是一个圈套。我说这些事,只是深谙中国武术界内情的人才会了解,许多名家大师,是真有功夫,问题是他们的功夫都下在了接触式的控制手段里,缺乏不接触情况下的应对训练。所以有些人为了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声望,就不惜用种种圈套与诈术来躲过不接触的实战。也有的时候,武友们向大师们求教,先是在推手中被玩弄的七晕八素,然后向大师要求断手实战,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大师限定了活动范围,使得自己在断手中也负于大师……其实以上种种都不是真正的实战,而是讲手!!!
    记得当年我一个师父说,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捆绑!!!师父不善于表达,在解释“捆绑”时只是说:“中国武术开始是用两个手打对手一只手,功夫高了可以用一只手控制对手两只手,空出一只手打人”。其实他说的就是我所说的控制技术是中国武术独到的精义所在。但是如何辨证的理解与处理控制与打击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前面列举的李小龙大师兄的实战录象,吴公仪与陈克夫的比武李小龙与黄某的比武等等,我个人认为他们都是过于执着与控制手段的结果,而传统武术的积习也是缺乏在不接触情况下,控制与打击对手的训练。当然,传统武术界还是有真正能打的高人。可就我个人所见,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是两个极端。现代散打擅长打击,缺乏控制手段,而传统武术普遍的擅于控制,不擅于打击。可能我这么说法,会有朋友有异议,殊不知,历来传统武术高手与散打选手对搏,基本只有两种情况,或是被人打到脸上尚无反映;或是抢先攻击,屡攻不中,结果体力消耗过大,输掉比武。前几年在散打王比赛中,也有民间某拳派代表参加,在擂台上与体院选手拼重拳,没打倒对手,反累垮了自己,第一场比赛就被淘汰……可见传统武术自特的什么内功与发力并不是以自特。
    李小龙的截拳道采用的高腿,说明的并不是腿踢到多高的问题,而是表明李小龙的技术体系告别了那种先接触再控制,最后打击的技术模式。也就是说,截拳道是从传统的接手式打法向现代的断手打法转变的一个对其个人的突破,并且他的断手打法并不是像现代散打的那种无控制手段的打法。我提醒有心的朋友,在李小龙电影《精武门》中,在虹口道场的打斗,有一个摆拳的动作。而周星驰电影《功夫》中,最后一场打斗中的群斗中,有一个相同的摆拳动作。这个摆拳,体现了李小龙技术体系中“连消带打”“即消即打”的搏击原则,如果用形意拳阐释,则可称为“顾打合一”!我还研究过李小龙在自家庭院中打沙袋的录象资料,初看时觉得其蹦蹦跳跳,无甚出奇,多看几遍,才发现李小龙出拳完全以抖胯的动作带动,是为肩胯相合。如果我们以形意拳内外三合的理论标准来衡量,那么李小龙的功夫,拳劲相信在国内很多拳家之上。
    如果我们聚齐李小龙所有的音像资料加以研究,相信在其中可以发现更多传统武学的精义。难得的是,李小龙博采中外武术之长,真正的打破了拳种风格与技术形式的束缚,采其精华而去其形式,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如果要论诉截拳道与传统武术的技术渊源,我们看一看国内外的截拳道研习者的水平也就可以明白啦,那些从书面资料与音像制品上研习截拳道者,只能练出类似散打的功夫来,他们千篇一律重复李小龙总结的“两点之间,直线最近”的中线理论。却不知“有力走中间,无力走两边”的道理,传统武术中除了“子午线”理论,还有“十字线”“生死门”等技术与理论。这些在李小龙的电影中虽少见,却确有体现。当代国内的截拳道研究者多到美国或咏春拳(指国外)中寻根问祖,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廖先生认为截拳道可以视为李氏泳春拳,是相当有道理的。
    李小龙逝去多年,但对截拳道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卑鄙者还拿李小龙说事,以树立自己的权威。我个人认为,李小龙是人,不是神,我们不应该过于迷信他。但对他的成就则必须从正面评价,加以肯定。李小龙的成功,其实是中国还不强大的时候,一个海外华人孤身奋斗,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的历程,只要略有良知,就应该承认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