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宗师本地姜(1) 风水名师本地姜的传奇故事

 昵称8741115 2014-01-02
风水宗师本地姜(1)
                      
     前言

    本地姜,广东化州人。是清末民初闻名于广东湛江、雷州、廉江、化州、高州、吴川、电白一带的民间风水大师,与当时任高州府的“戴锡伦”知府齐名。据传他与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气,本地姜专形峦,其寻龙点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第一回      地仙出世

        江南美景,弼星及文曲,弼星未至,文曲先到,云开山脉,余气直透广东化州. 文弼合气直冲化州县梅垌旧屋村,一世行善的梁姓家正在鸣炮下基砖建房。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万物应运而生. 公元一六四八年,则是清代时间。广东化州县梅垌旧屋村,粱家,紫气冲来,堪舆之星,人们救苦救难活佛,(本地姜)来到了人间。光阴似箭,化州县梅垌旧屋村有一位年轻人,叫金瑞,号厦宰,儒经书馆学业,家境贫寒,靠几亩薄田维持日子。
       几经风霜年复一年,过着贫穷的生活,闲暇之余苦读八股文,期望有朝一日能中个科举功名,也好光宗耀祖。但每年乡试落第,而其他才疏学浅的周案字友却中举扬名,不免感叹自己学富五车满腰经论,却怀才不遇愧对祖先,因而心情十分郁闷。祖辈老爷们安慰他说,咱祖先历无登科之名,因祖荫无科甲风水,你虽有冲天之志,却命如纸薄,难免几经名落孙山,哪能比你同案的李氏、林家,历代科甲不断,乃是他们宗族风水所至,我们没有这等福份。咱就认命吧!用心种田,或做小贩,也可养家活口平安过日子。梁金瑞沉默了。
        古人话,中科名出鼎甲的老爷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正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有好命必须有先天好风水。对于一个有志之士,几经承受封建科举制度落第的失败打击,必有一番复杂而又无奈的思想斗争。
       一天,金瑞对族辈说:“用族中的祭钱请高明地师为本族改好风水。”老人们说:“在你小时侯,宗族己经请了几个本地有名地师。改了几回,却都无小考科名秀士之类,地师们都叫我们多积德,上天自然会赐福,也许命该如此。”梁金瑞看族辈们摇头苦笑,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何滋味,茫然之中,志高胆大的粱金瑞忽然有个大胆设想浮于脑海:干脆投明师学会风水,改祖宅修祖坟,让后代子孙产英杰,金榜题,何乐而不为!
        梁金瑞于是拜一本地地师门下,开始三年苦献物力、财力、殷勤出入老师家门。虽得峦头之妙,分金之三盘贯串,来去水之吉凶,颠倒五行长生,而道理未明。谓此初学未精,断而无实,有时弄巧成拙,而被本乡人士冷嘲热讽。
        复受一师,得六十龙之行度,七十二之穿山,九星之化曜,所作者时吉时凶,人生不得志,命贱如草芥。为此本地人讥讽梁金瑞为本地姜(本地之姜不辣也!)学艺未精,虚度光阴,人到中年,学儒不为儒,习道亦无道。
        正是进退两难,加上取妻不够体贴恩爱,梁金瑞坐卧如棘,心烦意乱只觉得风水术吉凶存之,福祸相夹,沉浮不定不可捉摸,使人望尘莫及而生畏。一个颇具特色的雅号(本地姜)由此传开,但他一意孤行,独自爬山涉水。
       观名山、研豪宅、究古坟,誓要找出一真理,但事与愿违,与自己所学知识三三为分,时吉时凶,时福时祸,尽度不验,断事相半。去问师父,师父回答也是模棱两可。
        财力有限,人穷志不穷的(本地姜)为了出人头地,不被人耻笑,吸取以前投错师父,决定再拜明师,重新学真知识,洞穿天地理数,断事如神,造之发福,葬之催贵科甲出。
       寒来暑往。一天,遇得远方而来一商人说:“有一堪舆学馆,专传真风水学术,教出学徒无数,终年有很多弟子在学馆学习,此师代所点之处富豪不说,催科甲叹为观止,其断法如神见,祸福全在一掌之中,决无言。”
       本地姜听闻有如黑暗中看见一盏明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去到梦寐以求的地方,想动就行动,乃上等人的本性,本地姜心急如焚,辞别父老乡亲,一路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个月才走过福建境界,刚接近江西地域,就打听到不少关于堪舆学馆风水论谈故事,弟子多是三江近邻人,其他地方也有个别,福建稍有爱好者亦不少到学馆拜师,学业圆满者,亦有几手真功夫,有特长催丁发族,有专长催财救贫,更有催科甲之明师。听到这些,本地姜郁积多年的闷气一扫而光,到了学馆,交学费,拜杨曾廖赖之神位,敬过茶给师父,顺理成章成了堪舆学馆弟子。当时所有弟子的钱银由师父保管,师父发给弟子五六部堪舆学石印本教材,任由自己噬读,琢磨领会。
        大家如都如背八面玲珑股文一样,埋头苦读,理论大篇,时论吉时论凶,莫哀一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书中救贫黄泉水法,三合水法吉之又吉,凶而又凶,变化无常,无所惜适从,搞不明怎样才是救贫,怎样才是杀人黄泉水。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眼看学业即将结束,学友们就要各自回乡,秋高气爽的秋天,师父又象往年一样带弟子登山游水,讲解龙穴砂水向,指点古迹名山气势,颂扬一遍风水理论效应,天真的学徒们欣喜若狂,暗暗自豪以为得到师父真传,日后定为一代堪舆明师,放四海之内而皆准效应。只有身处异乡的本地姜茫然不解,没想到千辛万苦拜师学艺都是些陈年旧事,拿着现学理印证自己走过古坟、屋宅、都是时吉时凶。断起事来又是无所适从,还是找不到出路,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很快明白这次又将是瞎子点灯,白费劲,不禁暗然伤神。最后的一天,本地姜再也没有平的好心情同师父学友们外出行走山头,却是闭门在学馆里郁郁寡欢。
       饮酒解愁,想起来时父老们叫自己放弃学堪舆,想起家中父母年高没有尽孝,妻子日夜操劳而没有分担,儿女成长也没有尽父之责,为了学堪舆而卖去了几分薄田,到头来财物空散,几经波折,虚度年华,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再也按不住内心的悲伤,落泪而嚎。这时正逄中午时分,师母正在午休,被凄凉的嚎声惊醒,唤来丫头循声到学馆,只见本地姜一个人正饮闷酒,把酒伤心伏案痛哭,泫然流涕,目光无神,甚为可怜,急问何因落泪。本地姜见是师母,更是泪如泉诵泣不成声,师母再三追问,本地姜借着酒力,从读儒屡次落弟无颜,立志学堪舆改祖坟、修祖宅。先错拜师父,再拜师亦无全例,断事吉凶相半,模棱两可,使家乡人背里耻笑不辣的本地姜。
这次弃家业远道而来,原以为学有所成,无奈这次师父也不例外,只授些经书理论,堪舆真谛无从学起,想到荒废光阴,却学艺不精,而痛恨命苦。故悲哭,师母心慈,听后也伤感落泪,然亦无助。
        这时,师母想起卧床的忱箱内有一手抄字本,为丈夫不视人观的字本,不知与堪舆有关否,回房拿绐本地姜观看。本地姜一看欣喜若狂,正是堪舆学天机不传的玄诀,天地大交媾,太极之玄微,两仪之阴阳,五行本义,三元大五行之气运,河图之定法,洛书之方偶,先天之体,后天之用,乾坤之配合,些子之徽茫,天地生成体态喝形天机,天根可探,月窟可摄,八卦翻排五鬼之妙用,三七之正公孙子财官穿山坐穴之论,山龙之(飞龙在天),星宿图诀,平阳之龙平尺右渊之秘,等合禄马合官星图诀,以及世人不泄之堪舆(杨公龙骨髓)。山川本性之黑子,全然,正是暮鼓晨钟之醒,今古堪舆学书如汗牛老充栋,理论连篇,断章取义,有书无诀:吉凶相半。
       本地姜即向师母要抄录字本,师母欣然答应。时晚,师母将发生见闻讲与夫知,丈夫顿足言道,妇人之心,不知创业难艰,一泄真诀,明年本地姜不复学矣!师母感叹曰:“孔子有第子三千,亦有七十二贤人。”丈夫曰:“罢了,罢了。”
        本师也该有真弟相传,此乃天意,天授之才,可惜南方大运未到,机玄亦该如此。于是师父在杨曾廖赖神位叹曰:“衣钵相传香火承,通天字理是经论,若要鸿福师度送,偏缘巧合枉成名。”就因为师父在祖师神位前说了这话,以致日后本地姜虽有通天堪舆本事却不能为后代光耀发福催贵。时日,众学子回乡,每人都得到师父分发回家路费,唯独本地姜只得一块大洋,本地姜曰:“师父,我乃岭南高邑之人,回家之路何止千里之遥,一块大洋何以归家?”师父笑说:“我历年设学得真传弟子唯你一人,回家路上必机源遇贵赠银两与你,,何须再为讨钱币?不过切记,山川灵气乃开天劈地自然结晶,切不可授与品德文不良之徒。”一番言词他即时茅塞顿开,欢天喜地谢过师父师母,带着无比快乐心情回家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