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贯堪舆》译注之序

 贺悦烚的文章 2021-12-02

​《一贯堪舆》译注之序

天下堪舆,迷者久矣!

余先研习命理,后苦钻地理,已二十余载,七年前拜夏文杰门下其时恩师已年近七旬,从此得口传身教,方悟些真谛。本居职场,惟命运跌顿,为究自因而发,而一发不收矣!而学艺未精,本应少问世事,潜心习艺然十多来年复勘之路,所见者实不堪忍,如忍而不发一丝毫,于理相违,于众不义,于世不符,于性相悖,此为余拼卷之一也;虽惜日如金,竭力奔忙于荒野城廓,然以一人之力岂能疏江河之淤?此为拼卷之二因也;借此典籍之译注,尽些正本清源之若使前行者图改,后来者少误,而苍生之福日增,余心可安矣!

《一贯堪舆》出自明代,余依据典籍内容仔细考证,此著成于明朝天启年间,唐完庚序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王启元序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经删释后付印。自公元878年黄巢起义杨公得丘延翰所呈玉匣金经,至《一贯堪舆》出世,历750年,期间风水术数发展不可估量。此典籍自出世,即被誉为风水界之“圣经”,与命理界之《滴天髓》齐名。此书纵览先贤名典,搜之汗牛充栋,辨之引经据典,承之真传嫡述,立之义理严明,诚为地理堪舆实操最完备之综合典籍。然岁月沧桑,官方、民间传版繁多,却错误遗漏丛出,至现代亦无人订正。之于译注而言,订正切为首要。然典籍近三十万言,近二千图例,且不论勘误,单变竖成横、从繁译简,就已耗力庞大。余及团队历三年,始成初稿,个中艰辛,难以言尽

恩师曰:地理之深,深如瀚海而不见底也。余亦常思,地理之路,前有古贤,后有来者,时师之职,重在承前启后,与时俱进,译注之责明矣!以订正为本,辨明为体,引导为用,三者皆顺,亦为传承《一贯堪舆》之大义,完庚先贤在天有灵,亦感欣慰矣!

然师命不可违,口传心诀,手上功夫,非优贤弟子不能轻泄。不然,则恶者得之以害人,慵者用之以误人,祸莫大焉!至于仁智者,则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译注之功亦成矣!

承前所言因,时师之评,派别之议,人(即命理)地关联之论,于序言中再简而慨之,以续后部之引。

一、时师说

时师之评,聊以五说。当代宗师,开源立说,继往开来,凤毛麟角,此为一也;嫡传名师,才高德厚,万中无一,此为二也;真传弟子,品学兼优,悉心研习,千中无一,此为三也;才疏学浅,以生计谋,仅袭衣钵,无思进取,此为四也;自学入门,一知半解,寻师未得,爱好所向,此为五也。

五类之中,而以第四类人再多,遍布民间乡镇。余十来年复勘所遇,有不连遭祸殃者,有煞水过堂伤及后代者,有风吹败绝者,与撞不合致家业衰败者比比皆是。以上种种案例,几乎全为第四、五类时师所下,究其因,为其功夫确实未到火候,仅袭衣钵而学艺不精,有连五行均未学全,有初中甚至小学肄业而操起罗经,怎能堪此种重任乎?地理山水,虽能见可摸,然相互影响之千变万化,往往差之毫厘而缪之千里。关键不能保,而致平安不能守,为祸不浅矣!

余序首言“乱者久矣”,绝非言过其实,明知其状,痛心而又无可奈何,呜呼!《一贯堪舆》译注之出,尚能善哉!

然又有情势相比前又大不同。城市日趋庞大,郊陵悉数削平,江河筑起关栏,路桥网尽群山,阳宅连横,葬聚墓园,此乃典籍之未及也。悠悠万事,时代迢迢,时师之责,又岂在一门一派之间?五千年文化底蕴继往开来,注定华夏民族之传承,永代不息矣!

二、派别说

派别之议,议无尽矣!前代且不论,当代三合有几十派,三元几十派,三元玄空又有十几派,奇门派、法术派、峦头派、理气派、八宅派,连山归藏派,派中有派,还有无门无派的易经风水,等等三百多派,不一而尽。余学识浅陋,本无资评说,却总认派别之存即为合理,派别之分或有利于传承、世代相授不息而不被滥用,或有益于百家争鸣、优胜劣汰而与时俱进。

八宅风水源于春秋战国,为最早的唯一传承,后至于秦朱仙桃作搜山记,汉青乌著葬经,黄石公著青囊正经赤松子增传,再至东晋郭景纯著葬书,陶公著捉脉赋,均未有其他派别之记载。

唐代一行僧人对八宅风水有发扬,却无首创三元玄空之确证,多为误传。及至唐末黄巢起义,杨公筠松得邱天师天书,始阐发地理阴阳之秘,方在民间流传,杨公之前亦无三元玄空之记载。宋代以前(含宋代),术数之书悉受严管。奇门风水却起于宋代,至清末近于没落,可属一个独创门派,且留至后论。

杨公之时,三合三元玄空乃五行运用之别,本一脉相承,无三合三元派别之分。杨公之后,传人日盛,至宋代赖太素作三合盘,亦为对杨派之光大。元代不行管制,地理堪舆得以充分发。直至明代天启年间《一贯堪舆》出世之时,亦少见其他派别之记载。

综上据理,派别纷出于明末清初已明矣,其因不述,智者自知也。大凡仁智之士,不受派别所困,以真传为本而不墨守成规,博采众长而不铤而走险,派别之惑已解矣!又有一种认知,即将风水堪舆分形势(即峦头、亦或言形式)与理气两大派别,持此见者大有人在,并自认为理气派学术高于形势派而自喜。此种认知,误己害人,荒谬之极!形势为体,理气为用,堪舆之根本也。若为败绝之地,何来理之气脉?细究其因,或为懒慵取巧急功近利之辈,或为歧视他派唯我独尊之人,余赘言辨明,以视正听。

三、人(即命理)地关联论 

四柱命理,经考证确为唐代李虚中所始创,李公虚中生于公元761年,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殒于公元813年。杨公筠生于公元834年,十七岁登科及第,官至国师、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殒于公元906年,为枭雄所害。盛唐出宗师,一为命理,二为堪舆,旷世之作,堪比孔孟,非余褒之,历代评说亦同也。承上所考,余有三议。

李、杨二公均学富五车、官居高位,此为一代宗师之必备也,地理堪舆玄微之深、深不见底,命理五行之生克制化亦过之而无不及。大凡从业者、当代时师,大都承袭衣钵,然定有宜与不宜之别,余寄平庸者慎之又慎!绝非贬义而论。即为优贤弟子,亦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宁在稳中求福,不去险中取胜,此为一议也。亦为时师说之补述。

李、杨二公几为同代,李公稍前,韩愈为李公所墓志云:相生胜衰相王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起其年时,百不失一二诚见其术当时已盛行矣。杨公稍晚,作为堪舆祖师,至于命理不可不论,亦不可不精,人地关联之旨必已成矣,此二议也。

李公寿五十有三,因病而殒。杨公寿七十有二,其时寿不为低,却殒于诸侯卢光稠毒害。前议已明,杨公此等高师,于本身命理地理之吉凶祸福,诚然了如指掌,欲避其祸绝非难事。然知其祸临而不避,或避而不及,个中原因,或有时局特殊所迫,或有个人性格使然,后人已无从探询,空留痛惜与遗憾。自身安全能保,方可造福他人,寄后来者思之!此三议也。

以上述,人地关联之旨已明矣。地理与命理互为体用,人在出生前,地理为体为先天,命理为用为后天,葬地定后人,八字坟山出。人在出生后,一命二运三风水,命理则为体,地理风水之调整变化则为用矣。此虽为余首论,然无容置疑。八宅派以宅适人之法,阴宅穴与撞命相符之理,亦为体用之应用也。此虽有福人葬福地之因缘说,人地关联之要旨却非仅因缘也。然亦不能死板拘泥。人之生命在于活动,相对于静地,可变空间更阔;地理尚有裁补迁改之术,命理调剂之法亦大成矣,后部续之。

回归译注之序,典籍为古体,译注亦从,以循先贤之意;繁异之字,余着力避换,以导读者之明。历代版本多残缺,文字与图例订正、增补不计其数,内容确有错误者,余必指出言明,然不赘者不多一言,赘明者不少一句。

译注之功,首推恩师之教。图文编辑团队之辛劳,余在此感激备至。或功德有评,则殊途而同归矣!

译注之序,为译注辩证之引。

                                                            贺悦烚

      庚子年午月于长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