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故里

 齐齐喵 2014-01-02


   西沽公园有一座小村庄,名为黄叶村。沿着旧河道向南行,跨过石桥,远远便看见一座石砌的古朴门楼,门楼顶端刻着几个大字——黄叶村,门楼后面靠右侧是一个土坡,土坡上耸立着一幢七八米高、由大石头堆砌而成的炮楼。这便是黄叶村的村口。     

黄叶村中,寒门古道,残墙断壁,溪水环绕。古道两侧,各有几所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和土坯盖起的农家小院,四合院内朱漆门锁,格局方正,所有建筑的门窗装饰、木刻雕花都是由南方古镇调运到天津的物件儿;农家院里错落有致,院内摆放着硕大的石磨、石碾,让城市人恍如置身山村农家。小村背靠湖水,村中心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戏楼。让人有了一分远离都市喧嚣的清净。

   西沽的这座“黄叶村”并不是凭空臆造的旅游项目。天津西沽发迹于康雍乾盛世,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皇帝巡视京畿,西沽水患得到治理,桃花堤上引来无数文人雅客。当时西沽归属顺天府武清县,雍正八年(1730年)划归天津。乾隆也曾多次莅临西沽,并写有古诗《西沽二首》传于后世。

   清光绪年间,天津文人李庚辰著《醉茶志怪》,文中提到:“西沽旧名黄叶村,老人犹有知者,近日莫传也。道光年间有诗云:‘僧归黄叶村中寺,人唤斜阳渡口船。’黄叶村即西沽。”清代天津诗人查曦留下一首《东沽野酌》,特别写到这个小村庄:“黄叶村前带酒歌,夕阳欲落晚风多。人家两岸临秋水,坐看牛羊乱渡河。”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以《西沽黄叶村》为题也写过一首诗:“西连丁字落津门,谁识曾名黄叶村。也是春芳与秋丽,宋辽遗迹此间存。”他在《水西庄查家和曹雪芹》一文中做了更详细的描述:明清时代,北京有个有名的查家。查家的人才、诗文、著述、园林、建筑,以及骇人听闻的文字狱政治灾难,种种掌故轶闻,那是一时叙之不尽的。如今则单说一桩十分新奇的故事:查家与曹雪芹有过密切而重要的关系。原来,查家一支落户于天津,因长芦盐务而致富,建置了一座水西庄,清初的才士名流,南来北往,必经天津,水西庄便形成了一处重要文史事业的‘活动中心’,水西庄名闻大江南北,查氏一门多是诗家,对当时的文化事业贡献很大。

  《红楼梦》里有个藕香榭,而水西庄中恰好也有个藕香榭!这是巧合?还是另有缘故?觉得很耐人寻味。查氏后人传闻,曹雪芹早年曾因避难住过水西庄。乾隆六年,正好是曹家再次获罪抄家之后。其时,雪芹年当18岁,已有可能开笔草创《红楼梦》的初稿。

 “当年的《天津晚报》刊发过我的专栏《沽湾琐话》,其中一篇提到津门西沽别名“黄叶村”。人们立刻想起:敦诚寄怀雪芹的诗,说的正是‘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叫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怪哉妙哉。中华大地,别处还未听说真有黄叶村,而偏偏天津西沽叫黄叶村。何其巧也。又何其耐人寻味也。”

   周汝昌先生的这篇文章证明了西沽黄叶村并非空穴来风,也提到了曹雪芹与水西庄查家的往事。史料记载,当年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后,在皇室政治斗争的牵连下,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以“骚扰驿站”的罪名治罪,曹家开始败落。后来,曹雪芹曾在内务府办的景山官学读书,被举为贡生,又在右翼宗学当过“笔帖式”(即文书),在这里结识了敦敏、敦诚兄弟。但家庭的变故使曹雪芹看破红尘,不愿再考功名。他为人处世潇洒放浪,又喜爱那时为人所不齿的小说,其个性为封建家庭所不容,他只好离家而走,浪迹于山水市井之间。

 北京香山的植物园里也有一座“黄叶村”。据记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山,在这里进行创作。1971年,香山地区正白旗居住地的一所民宅内发现了几块题有诗句的石碑,部分专家认为曹雪芹就是在这里创作的《红楼梦》。1984年4月,此处被辟为“曹雪芹纪念馆”。

 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黄叶村”,到底有没有“黄叶村”?另一种说法是,以“黄叶”入诗历来是表达诗人心境凄苦和环境萧索的比喻手法。苏轼有诗云“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这里提到的“黄叶村”并非是真有其村。所以今天也有学者认为,当年敦诚寄怀雪芹的诗中所谓“著书黄叶村”,也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已。

 曹雪芹是否曾在天津西沽黄叶村居住写作,只能留给红学家和历史学者去考证和讨论了。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到西沽公园一游,寻访黄叶村的山居野趣,又能遥想到当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场景,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