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派八卦掌与发力有关的两种行步训练方法(二)

 清源涵斋 2014-01-03
程派八卦掌与发力有关的两种行步训练方法(二)
第二种行步训练方法和论坛里近来讨论的悬吸步在外形上相同,但在意念引导和训练思路上有所不同。
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指出: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三三共九节也)而作拳术,无非用九,其理亦妙矣。
这种行步训练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丹田这个元气聚集的核心带动胯继而带动身躯(根节),再带动四肢(梢节)运动,将内功训练、行步训练和发力训练融于一体。
八卦掌无论站桩、转掌都要意守丹田,抱守元气,练出内力。所谓元气是一种生物能量,一般人都有,但散布在全身,通过站桩、转掌将这种生物能量聚集在丹田,这就是无极生太极,即练精化气的过程。聚于丹田的元气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分为阴阳两部分,在人体则是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阴,右为阳;(用手指分别按住左右鼻孔吸气,你的感觉是否左边鼻孔吸入的气是清凉的,而右鼻孔吸入的气体是干热的?但有人以男左女右划分,可以讨论),前为阴,后为阳。这就是太极生两仪。在练拳、技击时,这一阴一阳通过赢缺变化带动身体左右两部分进而带动四肢运动,这就是两仪生四象,进而带动双肘、双腕、双膝、双踝,这就是四象生八卦。这一思想贯穿于八卦掌的各个训练环节,当然行步训练也不例外。
程派八卦掌发力也是内家拳发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内力发力。这种发力是在触敌瞬间丹田一紧,将内气从丹田循脊背到手臂再贯于手掌,程派八卦掌特有的形式是最后贯于掌根,无论是塌掌、掖掌、撩掌在触敌瞬间掌根前凸,吃进对方身体。这种发力从形式上看并不刚猛,但由于和对方身体在发力时接触时间长,因此在发力大小不变时造成的冲量大于其它发力形式,因此轻者会使对方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重者就会造成对方内伤,甚至毙命。这就是所谓的暗劲。
内力发力的基础是内气要充足,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内力发力,这就是为什么内家拳学习两三年不如学同样时间的摔跤或其它拳术出东西快的原因。因此内家拳在训练中不管哪一环节都要把内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抱守丹田(元气)。那么在行步训练中如何体现呢?下面就谈谈本文所述的行步训练第一阶段的训练要求。
首先利用前一篇文章中所述第一阶段的方法走出“趟泥步”的形来,同时通过站桩训练较为熟练的掌握逆腹式呼吸且对“怀抱太极”有了一定的基础(程派八卦掌的主要桩法是怀抱太极桩,即浑圆桩)。此时逐步放慢走转的速度同时把意念放在丹田处,用丹田带动躯体,再带动四肢走转。这时你会感觉脚上轻快许多。当你走转已经很平稳时,可以逐渐将逆腹式呼吸加进去,利用走转(行桩)抱守元气,此种训练方法有时在增加内力方面比站桩的效果还好。
当第一阶段有相当基础后,基于前述指导思想,开始利用丹田带动行步。平起平落的练法关键是提胯带动脚,如何提胯?传统理论认为太极“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丹田气在静止时是一团真气,在运动时则可以分为阴阳两部分。体现在行步训练上就是在意念上把丹田(小腹)分为左右两部分,如果此时你左脚在内,右脚在外,则你用丹田气使左胯、左腿、左脚为轴,右丹田带动右胯进而上提带动右腿,右腿又带动右脚平起,同时右胯向内裹,带动右脚扣步平落。同样下一步当重心由左脚转移到右脚过程中,此时转动轴是右胯、右腿、右脚,左丹田带动左胯进而带动左腿、左脚直行(圈很小时也可内摆)平起平落。这样交替循环左右丹田带动左右胯进而带动左右脚平起平落。由于腰胯是身法的核心,因此此种练法将内力练习、步法练习和身法练习集于一身,充分体现了程派八卦掌的特点。
用此法练习时还有几个问题要注意,第一是呼吸不管用何种呼吸方法一定要轻进缓出,在练习到不同层次时使用的呼吸方法会不同,比如使用逆腹式呼吸、体呼吸、胎息法等等,但其共同点就是一定要轻进缓出。第二是为了突出重点,在前后两篇文章中我没有将行步训练中的身体各部要求一一列出,但不是这些问题不重要,例如为了走出八卦的拧劲,身体要处于螺旋状,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坐胯拧身。第三是上述训练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逐渐做到腹实胸空肩松,使全身特别是横膈膜以上部分处于放松状态。因为八卦掌的劲力特点是拧劲、钻劲,而这种拧劲、钻劲是一种“逆劲”,方法不当极易呼吸上逆,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因此练者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两篇文章所述两种行步训练方法都贯穿了一个指导思想,即以力源为核心带动全身运动,同时通过练习逐渐做到腹实胸空肩松,下实上虚,阴阳平衡。逐步达到“如鸡踏雪,如马踏蹄”的境界。(见孙锡坤《八卦拳真传》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