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皇上驾崩后,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置?

 pgl147258 2014-01-04

【葛巾的回答(45票)】:

来个总结贴吧。

鉴于你的问题是中国古代皇上,那么就从秦始皇算起好了。

秦朝: 殉葬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意思是没有孩子的妃子都要殉葬,考古发掘出这些妃子的墓葬在秦始皇帝陵内城西北部,有近一百座。

汉朝:分不同的情况

1、后宫妃嫔有生养皇子,且其子有封国者都可以出宫,可前往其子的封国安享晚年,称王太后,如汉高祖妾侍薄姬,在汉高祖死后前往其子代王刘恒的封国——代国,称代太后。又因东汉郭圣通被废后称中山王太后,可知东汉沿西汉俗。

2、守陵《汉书》中记载,西汉“ 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逆天心,又未必称武帝意也。昭帝晏驾,光复行之。至孝宣皇帝时,陛下(元帝)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此处置于园陵可作两意解,有人说是令其守陵,有人说是直接殉葬。前者的证据更多一些。如在成帝死后,班婕妤就到陵园守陵至死,死后葬入陵园。《汉书》卷97下《外戚传》:“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传中还录有班婕妤的一篇赋,其中写到:“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所以知班氏至陵园后并未死。

东汉皇帝驾崩,其未育子女或夭折者妃嫔者,称”诸园贵人”,《汉书·安帝纪》注云:“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所以可知这些妃嫔也去守陵了。

3、特殊的妃子,如戚夫人,因被皇太后记恨,皇帝死后即被杀。

汉朝几乎没有妃嫔生殉之事。

三国时代及南北朝

1、三国时代以蜀国为例,刘备称帝后的后妃有史料记载的有吴皇后,有子二人。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住长乐宫,病死后与刘备合葬。因此女为“瑁死后寡居”再嫁刘备,考虑到当时三国寡妇再嫁的热潮,故国君下葬后的妃嫔也有可能遣散后改嫁他人。

2晋朝:无记载妃嫔太多。有记载的有子之妃嫔,随子封王后称王太妃

3、魏朝。 《资治通鉴》秋,八月,戊申,魏用高祖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 可知部分皇帝死后,其中低等妃嫔可发还家中,至于改嫁,估计不行。

魏孝明帝之生母胡氏尊为皇太妃,后为皇太后。

而其余高品级妃子记载如下:北魏宣武帝李婕妤“世宗崩,为比丘尼”,可知未得出宫的无子妃一般应以出家为结局。

4、陈朝 陈叔宝之后沈氏,于叔宝被俘入隋,隋灭之后出家”后自广陵过江,于毗陵寺为屁,名观音“

5、南朝其余妃嫔一般出自高门大族,故皇帝崩后还家的可能性比较大。

隋朝

1、隋文帝:除弘政夫人无记载之外,宣华夫人,容华夫人都为其子杨广之妃。

2、炀帝:萧皇后于炀帝崩后先后嫁宇文化及、窦建德,后被其小姑义成公主迎往突厥,突厥灭后,被太宗迎入长安,安逝。

唐朝:

1、有子妃嫔随其子出藩国,可有王太妃号,如太宗妃韦氏”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册拜纪国太妃“

2、唐初,无子之妃有两种结局 一种是低等妃嫔出家为尼,如四品才人武氏之于感业氏 一种是高等妃嫔无需出家,依例居于太宗别庙崇圣宫。如昭容韦尼子和后来自殉的充容徐氏,都死于此地。

3、殉葬 。唐武宗有两妃殉葬,一为王贤妃 。“帝熟视曰:“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曰:“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故帝崩后殉葬。另一妃孟才人,正史未录,但唐人张祜有《孟才人叹》。武宗病重,自觉不久将去世,于是把孟才人召到跟前,问之“我如果死了,你准备怎么办?”,孟才人抱着笙囊哭泣,答道愿自缢以追随陛下,武宗默许。孟才人要求唱一曲以表达自己的哀伤,武宗点头应之,于是她高歌《何满子》,唱罢后昏倒在皇帝的榻前,即死。

4、守陵

《资治通鉴》卷249,《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胡三省注引宋白云:唐制,“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韩愈《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宋朝

1、皇后高等妃嫔等迁居别宫,如高宗后吴氏于帝崩后迁居德寿宫,并可有位号之不断升级,如宋神宗之武贤妃,“历美人、婕妤。徽宗即位,进昭仪、贤妃”

2、殉葬。宋高宗宠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驾崩后,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让其自便,李氏王氏等唯能殉

3、低等妃嫔守陵。宋神宗死后,其美人等守陵,中有陈氏,收一义女,后此女入掖庭,为赵宋徽宗赵佶之母。

4、死于非命,据《开封府状》统计,靖康之难时,徽宗有封号的妃嫔及女官共143人,无封号的宫女多达504人。多数为金人所杀或掳。

1、殉葬

波斯史学家志费尼写到成吉思汗去世时说到“挑选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用珠玉、首饰、美袍打扮,穿上贵重衣服,与良马一道,被打发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 此处陪灵当以殉葬解。

2、为后任皇帝之妃妾。窝阔台即位后,经常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宠幸铁木真遗留下来的妃子。

3、遵为太后或太妃 成吉思汗也遂妃于成吉思汗死后尊为皇后(太后);另有太宗昭慈皇后,名脱列哥那,乃马真氏,生定宗。岁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后称制摄国者五年。

1、为太后或太妃

2、殉葬: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就有多达38人为之殉葬且都是太祖的嫔妃。据《明史》本纪和后妃传等记载仅太祖加上其后继的四位皇帝就一共有上百位嫔妃殉葬。为明成祖殉葬的共有宫女嫔妃三十多人。景帝逝世后,英宗让其后宫唐氏等人殉葬。

3、奉养于别院别宫。刘昭妃为明神宗的妃嫔。册封为昭妃,年21岁。无宠无出。天启、崇祯时受尊封太妃,尝居慈宁宫。

4、发还原家。英宗曾下旨给周宪王弟朱有爝,“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虽只说是亲王家,但也可以看出皇帝的态度。

1、殉葬

努尔哈赤死后,大妃乌拉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

2、居别宫奉养。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先皇妃嫔修建的宫殿群,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继任帝一般会为先皇之妃加封号而奉养其中。

3、少数可归其子奉养,如世宗妃耿氏,世宗崩后得太后特许,至其子和亲王弘昼府居住。但正式史未载,仅见于诗作记录。

【顾扯淡的回答(36票)】:

谢邀~

三千佳丽分很多等级,人数也不是真的三千,各个时代叫法和分类都有不同。

《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这个是最初的分法,看过就算,记住也没用。这套分法后来又发展成十几个等级,每个朝代甚至每个皇上都有不同分法,皇上他可以凭自己的高兴随意更改,三千佳丽应该是把宫女也算进去了,普通下层宫女被皇上看中也可以升级成嫔妃。

没有被临幸过的美人、才人、良人、长使、昭仪、女官什么的都是出家或者留在冷宫,地位相当于新人和宫女之间的等级,饿不死也吃不好。出家以后再还俗有没有人管我还没查到。

其他等级较高的妃子升级做太妃。太妃不是太后,所以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但是衣食无忧,月例开销和出行仪仗都会比原先的加倍或更多,本身有这个资格的女人就不多,再说都当皇上了谁在乎这点小钱,这个也算是对先帝的供养。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考虑到皇帝是一个特殊状况出现几率最高的职业。遇到被推翻,被篡位、被亡国的概率也很大,儿子或者兄弟把老爸/老哥妃子一起收了/杀光的情况更不少,佳丽里面上位的必然是少数,能牛成武则天这样的几千年也就一个,典型的高风险低回报。

但是宫女也不省心,皇上可以随意把宫女赏赐给大臣,清高宗就有看到大臣两眼冒火,饥渴难耐以后安排两个宫女双飞陪睡的事迹。在《汤若望回忆录》里还记载董鄂妃去世后,福临将30名宫女太监殉葬。(后来乾隆下令禁了殉葬。)唯一的好处就是普通的宫女到了一定年纪是可以出宫嫁人的,不想走?不嫁人?那就是嬷嬷了。被皇帝封为妃嫔的则没有OOXX过也不准出宫另嫁。所以真的很难说一个女人必须进宫的话到底是做宫女好还是做妃子好。

话说杨幂在《宫》里面混的真好真牛逼啊。。。

【高源的回答(3票)】:

各朝各代的规矩不一样。我接触的文献很少,仅在我记忆范围内总结一下。

和先皇后妃安排有关的,我能记得最早的是戚夫人,她被吕后给发配去洗衣服,一边洗还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啥的。然后就被做成了人彘。不过这个是特例,没什么参考价值。

后面东汉光武帝废了郭皇后,废了之后的新头衔是“中山王太后”,中山王是郭皇后的儿子。想必光武帝死了之后,郭皇后肯定是要跟着儿子过的(虽然我不知道她和光武帝谁先死的)

再后来,三国两晋南北朝,出了子贵母死的残酷制度以外,我想不出别的来了。

之后,唐朝,由于武则天的关系,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大行皇帝后妃的去处--出家。

明朝前期回复了后妃殉葬,知道英宗废除,之后我不清楚。

清朝制度比较清楚,但是我忘记了出处,这个非常不科学。但是清朝后妃分几个等级,首先两宫皇太后肯定是最爽的,“以天下养”,低级的后妃要搬到慈宁宫和皇太后一起住,这个就比较悲惨了,在皇宫里比较没人待见,据说需要让心腹宫女带女工到宫外去卖补贴日常用度的。如果生了孩子,长大成人了,那比较爽,可以搬出宫去和子女住在一起。所以清朝后宫比较总要的就是生个小孩儿。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