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2

 城市行者 2014-01-04
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
  2013年05月21日07时02分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更加讲求城市能级,即城市承载人口和产业功能的层级和水平更加提高,更加文明。在新城区开发理念上,满足于“能居能业”是不够的,而应该是追求“宜居宜业”。从“能居能业”到“宜居宜业”意味着城市形态和能级的升级,而要达到“宜居宜业”,就必须秉持和践行另一个重要理念,即生态型城市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居民生活和现代产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与稀缺要素,没有它便没有合意适宜的“宜居宜业”。应该说,滨湖新区原有的生态条件并不如人意,尤其是河流水系和巢湖沿岸污染颇为严重,以致当初不少人对在此兴建新区心存疑虑。新区建设可谓是迎难而上,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城区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新路,以“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和“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着力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交通发展、生态社区构建、能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应用、生态景观营造”,经过近五年的治理和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昔日污染严重的河流水系和湖畔沿岸现已建成面积达926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新区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位于全市前列。也因为新区生态环境的改良,方才吸引了高端服务产业接踵而来和新居民的涌入安居。值得指出的是,秉持和践行生态型城市建设理念的意义非同小可,对此的忽视必然导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建成一片新城却造成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传统的对生态环境粗放化掠夺式城市建设模式,导致国外有的城镇因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人口和产业离去而变成“死城”的恶果,教训极其惨痛。显然,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宜居宜业”,更不可能持续发展。滨湖新区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地集聚产业和人口,应该说这种大力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其重要的内在机理和引力。

  合肥滨湖新区开发建设之道还可以概括种种,其产城一体化同步开发、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的经验可以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事实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新城区开发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土地面积扩张,而是在产业支撑、人居质量、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而系统化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因此,开发建设新城区应注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要素系统集聚与匹配,讲求“五位一体”资源与功能配置的统筹协调,尤其是在规划环节要秉持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导,并加强规划的权威性效力与规划的有效执行力,指引新型城市全面而系统开发建设,以避免“黑区”“空城”和“死城”的陷阱,从而使各地的新城开发建设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宋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