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耶秦简:带你穿越大秦帝国

 文山书院 2014-01-05

  龙山县基本情况简介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位于湖南张家界、湘西和湖北恩施、重庆黔江四个市州区的几何中心,与湖北来凤县城相距仅4公里。全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

  龙山里耶古城和秦简是“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在湘西的几天里,我们一路小跑,穿行在德夯苗寨、凤凰古城这些著名景点,和游客一样拍照留影,十分闲适。9月4日,采访团一行穿行在崎岖的山道,来到龙山县里耶古镇。在这里,我们被彻彻底底地镇住了,因为这里的简牍,因为这里的城池,因为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里耶,在土家语中是“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里耶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进入大西南的交通要塞,从战国开始,到秦朝、汉朝,都陆续在这里建有城池。据史书记载,里耶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街道和码头,雍正年间设置里耶塘,并逐渐成为集市。由于它地处沅水的支流——酉水河畔,所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贸易曾经十分繁荣,它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一段时间来,这里的水路不再繁华,到里耶的交通不是十分便捷,所以来这里的游人并不是很多。然而,2002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从此名声大噪。

  里耶秦简出土井附近发现的一具遗骸。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匆忙将大量作为官府档案的秦简埋入水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这是挖出里耶秦简的一号井,如今已经清理完毕,对外开放。

  一座完好的城池

  考古专家继续挖掘,就在酉水河畔,就在“中华第一井”的旁边,竟然又发现了2口古井!随着考古的深入,人们终于揭开了一座千年古城神秘的面纱:古城临酉水河而建,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达到两万多平方米。城墙、城壕、水井、道路、官署等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城结构系统。而出土秦简的水井,就位于古城遗址当中。

  导游告诉我们,在以水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里耶是中原通往大西南的黄金水道,战国中期,秦楚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那时的里耶,时而属楚,时而属秦,甚至出现过“朝秦暮楚”的历史局面,所以在这里发现一座秦汉时期的官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座古城曾经是秦楚争霸的战略要冲,是秦王朝政权建立后洞庭郡的治所,同时也是屯兵重镇,是通达和镇定西南的桥头堡。

  秦时明月犹在,秦人何处寻踪?在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我们看到了秦王朝“车同轨、书同文”的文治武功。古城的路面留有深深的车辙痕迹;临近南城墙处,有一处“U”型排列的房屋遗迹,那是古城的驻兵营房;秦统一全国后,社会相对稳定,政府提倡农耕,酉水两岸居民“南乐其畴,女修其业”,生活一度很是安逸;为了发展生产,增加赋税来源,秦王朝两次颁布《分户令》……据里耶秦简记载,里耶是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的县治,迁陵县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有55534户,共30多万人,秦代全国仅2000万人,地处秦朝边区洞庭郡下属一个县的人口数,竟占全国人口的1/70,可见洞庭郡在当时是属于地广人多的大郡。

  里耶古城的护城墙遗址。

  古井中的秦朝

  看到多家媒体记者探访里耶古城,里耶管委会主任彭绍兴十分高兴,他索性自己给我们当起了解说员。原来在2002年,当地政府筹划在酉水河流域修建碗米坡水电站,必须在酉水河边修一条防护堤。“在修建防护堤的过程中,一台挖机挖到3米深处的时候,竟然挖出了竹简。这可不得了,我们马上叫停了工程,向上面报告。”

  考古专家随后赶来,在离挖机数百米的地方,专家竟发现了一口古代的水井。在清理的过程中,人们在水井六米深的地方发现了竹简。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经过27天的发掘,人们在深达17米的巨大水井中,共出土了3.6万枚秦简!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中国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湖南考古所研究员张春龙根据文字判定,出土的这些竹简全部来自于2200多年前的秦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此诞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但是,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就在土崩瓦解中灰飞烟灭。虽然秦王朝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但它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开始,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彭绍兴说,遗址中的这口井发掘的3.6万多枚秦简,总计20多万字,是20世纪中国秦简出土总数的7.5倍。“秦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留下的史料很少,这次发现的秦简就显得尤为珍贵。最关键的是,在随后的解读中发现,秦简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中央政令、官吏的任免、军事物资的调配,小到村邑负责人里长和邮差的任免、村口渡船的添置等,多为秦朝官署档案,对于研究秦王朝的政治经济有重要价值,因此该井被称为是‘中华第一井’。”

  解读镇馆之宝

  2010年开馆迎客的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秦王朝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在主展区陈展的200多枚已被专家解读的秦简牍,内容涉及秦朝的社会、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秦帝国行政运作及帝国边陲县邑的社会百态。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馆藏的“九九乘法口诀表”、“迁陵以邮行洞庭”简牍乃是镇馆之宝,属国宝之精品。

  在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在一枚竹简上写满了数字,“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清晰可辨,这枚竹简让当时参与解读的张春龙专家兴奋不已:这不就是2000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吗?它简直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年前发现的,这就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在2002年的考古现场,一枚新出土的秦简上让张春龙感到极大的困惑。秦简上写着“迁陵以邮行洞庭”七个字,意思是说迁陵的邮件发往洞庭。《史记》中明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36郡,但是其中并没有洞庭郡。而另一位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同样也没有洞庭郡的记载。“迁陵以邮行洞庭”中的洞庭,究竟是不是一个郡呢?“洞庭”二字突然从地下冒出来,挑战两千多年的权威记载,同时引领着人们搜寻的目光。

  透过里耶秦简,张春龙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大一统时代清晰的画面。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湘西的武陵山区被纳入到秦国的版图。随后,在里耶战国古城的基础上,秦帝国建起了一座县城。通过简牍,张春龙了解到,县令的名字叫做昌。公元前213年4月6日,县令昌接到上级的一份公文,公文上说,陕西阳陵县有十二个平民欠官府的钱,现在他们都在洞庭郡服兵役,但是不知道他们驻守在洞庭郡下属的哪个县。所以阳陵司空请求洞庭尉下令,要求各县找到这些士兵并追讨欠款。在县令昌接到的公文当中,就有洞庭郡明确的记载,由此可见,在秦代确实存在着洞庭郡。洞庭郡的出现,像一颗石头扔进了历史的古井当中,唤醒了一段被淹没的历史,同时也引起人们新的思考:洞庭郡究竟在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里耶所在的湘西地区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黔中郡。《史记》记载秦灭楚后,秦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设立黔中郡,管辖着湖南西部和湖北、重庆、贵州的部分地区。同时,秦始皇分全国为36郡,在黔中郡的东边设立了长沙郡,南边为桂林郡,西边有蜀郡和巴郡,往北是南郡。从地理空间上看,这片区域已没有洞庭郡的立足之地,这让专家感到十分困惑。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的黔中郡,在秦简牍中却没有丝毫的记载;同时,简牍文书中涉及到的地方如沅临、迁陵等正是黔中郡管理的范围。洞庭郡所管辖的地区居然与《史记》当中黔中郡所管理的范围有所重叠,这说明了什么呢?

  关于黔中郡与洞庭郡,史学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黔中郡在秦朝时管辖着湘西地区,另一种说法是公元前222年,秦国把黔中郡之南部分置为洞庭郡,将巫县及其以东划给南郡,巫县以西划给巴郡,黔中郡遂废。但结合自己的考古发现,张春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当时可能有一个误记,这个地方在秦朝时本来叫做洞庭郡,他们写成黔中郡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史学家笔误呢?张春龙分析,在秦朝十几年的时间里,黔中郡一直被洞庭郡代替。或许是因为仇恨,当地的楚人并不认可洞庭郡这个名称。随着秦帝国的崩溃,洞庭郡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名称。这或许是秦简中的洞庭郡与《史记》中的黔中郡发生冲突的原因。

  “借我一天,为你穿渡千年!”这是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宣传单上的一句话。我在这里呆了短短几个小时,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2000多年前,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刀光剑影,上演春秋大战,一代一代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直至老去;2000多年后,酉水河流淌依旧,河水带走了一地的尘埃,但却带不走井中的竹简,带不走大秦帝国和中华民族的生生脉动!

  这枚秦简上记录的是九九乘法表。

  里耶出土的秦简大部分都用古隶书写成,字体工整,清晰可见。

  这枚秦简记录了一封发往洞庭郡的邮件。

  里耶秦简博物馆入口处刻意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感觉。

  ■常德晚报记者 孟令坤/文 潘敬林/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