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迪,字迪、号白允,男,礼部尚书、左阁丞相。北宋通城县梓木里人(今黄袍山荻田),后迁后井(今黄袍八仙山左侧)。进士,礼部尚书、官至左阁丞相。“一门三进士”“祖孙三尚书”之一,系抗金英雄方琼祖父。为官清正廉洁,家风甚严,进士、户部尚书方琳系其子。方公其子孙后代遍布大江南北,犹以湘、鄂、赣、闽、台为多。
方琳
杨起莘
刘绣衣,名仕昌,字时亨,号塘湖。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刘绣衣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庚子科举人,甲辰(公元1424年)科进士,登刑部宽榜,授陕西道监察史,升任浙江副使。于明永卒于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
汪润田,
金阁背,
汪宗翰 ,武昌府通城县梓木里人(黄袍润田老屋)。光绪庚寅年间,恩科会试中第92位进士,钦点在吏部主政。汪宗翰,翰”一作“瀚”,字栗庵。通城县黄袍润田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先在吏部任职,1896年调任甘肃镇原县知县,从此在甘肃省做官。1901年,汪宗翰调回兰州,任主管乡试的内帘考官。1902年,受到排挤的汪宗翰被任命为敦煌县知县,携老母幼子出关任职。
杜金戚, 王世法,系王开运嗣子。武昌府通城梓木里人。考中雍正丙午科(1726年)举人,后中进士。他两登明通榜,初任郧西县教谕,再任蕲州学正。 王开铨,系王开泰四弟。武昌府通城县梓木里人。考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壬午科举人,后中进士。历任云南曲靖府平彝县知县,临安府新平县知县,姚安府大姚知县,授云南高明州知州,礼部祠祭司主事。
王开藩,系王开泰三弟,武昌府通城县梓木里人。考中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癸巳恩科举人,后中进士。他为浙江候补知县,署青浦盐场大使。
王开运,系王开泰胞弟,武昌府通城梓木里人,考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壬午科举人,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年考中丙戌科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任直隶顺天府房山县知县加三级,敕授文林郎,署理直隶涿州知州。
王开泰,武昌府通城梓木里人,考中康熙己卯科(1699年)举人,后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庚辰科玉露榜二甲第十二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广东博罗县令,后授浙江处州府庆元县令。著有《四书礼记制艺》行世,参与纂修《一统志》并《国史》。
赵继瑞,(赵纪瑞)(1846~1907),字少云,通城县马港廷拔屋人。任云南永昌、江川、永善、弥勒、保山、贵州兴义等县知县。后升永昌府知府,代清政府与英国确定中缅边界,威镇边关。诰授奉政大夫,晋奉朝议大夫。
舒大猷,明代官员。字锡崖。通城县梓木里人。嘉靖二十五年举人,历任江西安仁县教谕、眉州知州、户郎员外郎及郎中、四川龙安知府、广东韶州知府、广东分巡海南道兼提学兵备副使、浙江右参政佥事、淮阳海防兵部河道、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等职。历三朝。博学多才。著有《平海纪略》、《历任拙录》、《清心亭稿》、《诸儒粹义策学》、均成册而未刊。万历二十六年(1598),首纂《通城县志》,主修舒氏家谱。
邱道文,
邱道盛,(1870——1930)
清通城县人,字善甫,别号海峰,本省乡试与兄同榜中式举人,奉旨以知县分发河南归改选班补,加四品衔,赏戴花翎。
邱道昌,(1867一?),名岳,字午云,号屈庵。清湖北通城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科试府试第一,取入武昌府学,庚寅(1890)科试举试,行生员考取府学一等第三名,选用训导。分发到省湖北布政使瞿以考验巡抚,赏六品顶戴赐正途出身。兼理德安府教授,陆军第四十八旅秘书官参谋本部湖南测量局书记官。
吴寿平,字格斋,通城县黄袍山(今大埚)人。嘉庆戊辰举人(1808年)。5岁能诗,7岁会文,9岁应试,少年中举,中举次年中“贡士”(古分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被称“江南神童”,8岁时曾得乾隆皇帝召见,当朝诵诗,深得乾隆喜爱。在中国很多的名山大川间均可觅见清诗人吴寿平留下的足迹和佳作。
吴冀泰,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山石下人,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 吴传政,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山大埚人,后迁入武昌县鄂州。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 刘巨川,清朝诗人,生于武昌府通城县黄袍山塘湖下港屋,曾出任湖南新宁县等地知县、知府等。 曹觉,湖广武昌府通城县,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进士, 夏正笏,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人(今望湖),迁塘湖夏家,后迁武昌县。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 胡柏材,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人(今黄袍山荻田村胡家岭),后迁武昌府武昌县,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殿试金榜进士第22名。 姜语晓,湖北武昌府通城县(今黄龙姜家),后迁武昌府武昌县,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 邱道隆 葛方拔,(1849-1908),别号翠臣,湖北通城麦市生家垄人,清光绪壬午科中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张之洞亲笔写信,聘请他为通城青阳书院主讲。后又要他督修通城南门高等学堂,聘他为该学堂之经史教员,故云“经师”。 葛成斋,通城县大白塅人,清朝时期武举人、任千总。 葛步云,通城县麦市井堂屋人,清朝举人,曾任四川扶丰县知县。 葛潮,清湖北通城县人,曾任知县。(资料不祥) 葛尧臣,(1872-?),号荚廷,笔名麦臬山人。湖北通城麦市江田人(今属通城县麦市镇棋盘村),清己卯科副榜,广东新兴县知县,后任州府太守。 杨臣,通城人,正六品,万历间福建百户。在明朝,百户所长官称百户,为正六品官。
杨士文,湖广武昌府通城县,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进士 陈登象,通城嫦娥峰人(通城县黄袍山嫦娥峰),捐纳。福建省台湾府巡检、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任。
陈中孚,湖北武昌府通城县黄袍人,后迁武昌,嘉庆六年辛酉恩科进士。
胡大集,(1820~1873),字成斋,诗人,通城人。清拔贡,曾任八旗教习,善诗。著有《北遭漫吟》、《南中游草》,1927 年在北平印行。
(通城胡姓,文韬武略,灿若星群。有庠生189人,廪生28人,监生23人,贡生52人,太学生126人,举人13人,进士7人,翰林4人)
皮庆云(1870~1939),通城人。清秀才,湖北省议会议员。 皮晃(1851—1920),字晖吾,通城人。湖北省临时议会议员。 李麟1892-1941
湖北通城人,中将。 毕业于黄浦军校 历任上校大队长,第九战区挺进第十支队中将司令
万壑涛(1905-1952)少将。字藻萍,通城黄袍山望湖洞人。民国国军整编第九十六军少将副参谋长兼政训处长,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工兵科、陆军工兵学校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5战区鄂豫皖边区挺进纵队司令,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96军少将副参谋长兼政工处长,1948年4月24日在山东潍县被俘。获释回乡后,任湖北省通城县自卫团团长,1949年5月在湖北通城投诚。后任湖北通城县纺织厂厂长。 罗道南(1901-1980)少将,军长。字希程,通城黄袍山望湖洞人。l90l年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历任浙江省保安团团长,后任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任通城县抗战动员委员全军事股股长,第八十—师罗启疆部副官长,衡阳新兵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粤汉铁路交通警察总队少将总队长。国防部服务总队第四总队少将总队长。1949年离开大陆后升任军长。1980年后在泰国病故。 魏希文(1912年4月10日~ 1989年3月4日)通城人,国防部新闻局少将,教育专员,作家。中央軍校訓政研究班一期,國防研究班七期畢業。曾任《北方日報》副刊編輯,平津流亡學生訓練班教官、軍委政治部上校股長、少將科長、貴州輜重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在上海創辦《中學生》周刊,「民間知識」社社長,春潮出版社社長,中國文藝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中華民國雜誌事業協會理事,國大代表。 葛大章(1890-1944),女,字友兰,通城黄袍人。通经史,能古文,执敦于县小学,为通城女子教学之先例。著有《冷香阁吟草》2卷,《茶甘吟》4卷。 葛宗楚(1880-1947),字次甫,通城麦市并堂屋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因一度涉趣佛教,自号痴佛。早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保荐,赴日本高等商业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日实习三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6年归国,任教育部编修,后任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教务长,1919年任校长。 |
|
来自: 昵称13551031 > 《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