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保平 : 江湖为何重义

 随园天一馆 2014-01-05

(肖业炎作品;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人物长卷图)

《晏子春秋》里讲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说是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以勇力博虎闻”。丞相晏婴经过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他们都没有站起来表示敬重。

晏婴认为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不懂君臣、长幼之义礼,是“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于是设了一个借“桃”杀人圈套。他让齐景公拿两个桃子来论功而食,功劳大的两人可以吃桃子,“三士皆论功争桃”。公孙接说自己如何如何有功,得赏一桃。田开疆说自己如何如何有功,也得赏一桃。古冶子不服了,说自己如何如何功盖二人。公孙接和田开疆说:我们都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有你大,却取桃子不知谦让,真是贪心,我们该死,若不去死,就不是勇士,遂拔剑自杀。古冶子惊呆了,他说:你们俩都死了,我苟且活着,是为不仁,我用话来羞辱你们,夸耀自己,是为不义,我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是为不勇。于是也拔剑自杀。就这样,晏子不费吹灰之力杀了三个“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的勇士。

晏婴真是借“桃”杀人么?否,依我看,乃是借“义”杀人。义是什么?《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义者,宜也。”胡适解释说:“宜即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事范围很广,就人际关系而言,无外乎韩非子所举:“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韩非子·解老》)凡宜者皆义。

三勇士对晏婴诚然不敬,是不义;但也许只是一场误会,三勇士根本就没有发现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无论如何,他们为国君立有赫赫功劳,不能说在君臣之事上不义,他们三人的朋友之交更是义薄云天,懂得礼义廉耻。晏婴说他们不懂义礼,又借“义”杀人,明显自相矛盾。三勇士恪守义道,是真义士,才可能被晏子借“义”杀人,要是换作不仁不义之徒,这一招是不管用的。

从身份来看,我估计这三勇士应该是齐景公搜罗招揽来的游侠剑客之类的人物,明代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称三勇士结为兄弟,誓说生死相托,那就是江湖中人,更不能不讲义。唐代李德裕说,“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豪侠论》),三勇士去古未远,颇有士之风骨,尚有贵族遗风,独立不阿权贵,为义而不爱其躯,此诚值得敬重。而这正是要维护君主专制,建立君臣等级礼仪的齐景公和婴晏们所不容的,晏婴借“义”杀人,小说是公报私仇(不敬之仇),大说是维护专制之秩序。三勇士得罪晏婴这个辅政60余年,权倾朝野,善辩又有机谋的三朝元老,算是倒霉到头了。诸葛亮写《梁父吟》,流露出为三勇士惋惜之意,概因诸葛亮也是重义气的人。

在主流社会,国家以暴力机构为后盾,以君主的意志(王法)、仁义礼智信等一套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而江湖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力来统领规范这个涣散的集团,武侠小说里有一统江湖、号令天下的武林盟主,现实中并不存在。江湖社会不同于主流社会,王法、正统规则也往往难以适用于江湖,维持江湖秩序的主要手段是江湖规矩——丐帮有帮规,秘密教会有教规……,禁忌、习俗、隐语暗号无一不有。

江湖规矩最重要的一条是义,义是第一位的,义字当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刺客豫让语)可为朋友两肋插刀。如果做了不义之事,不义者不自罚自裁,也会遭到江湖小共体同内的严厉惩罚,再不然,就是受天谴——天诛地灭。

《水浒传》的一大主题就是宣传江湖义气,梁山好汉大聚义后,旗帜鲜明写着以义相结: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在江湖里,一个人可以武艺不高,道行很浅,但一定要讲义气,这样才会受到尊敬,反之则被耻笑唾弃。《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此公武艺平平,正如书中所言:“柴进无他长,只有好客一节”,实乃言其重江湖义气。第11回写林冲带着柴进的推荐信投奔梁山,王伦不肯接纳。可是“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宋万便劝道:如不接纳林冲,“见的我们无义气,使江湖上好汉见笑。”就凭讲义气,柴进在高手如林的一百单八将中,赢得了排名十分靠前的坐位。

端坐头把交椅的晃盖和宋江更是义气之人,非此不能坐这位置。第14回写晁盖,说他“平生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第18回写宋江一出场,就称赞他仗义疏财:“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赒全人性命。”两人都是能为遇危遭困之人解囊相助之人。

主流社会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也重义,但把“仁”放在了首位。为什么江湖不把“仁”放在首位呢?因为江湖人士要活命,就难免偷骗盗抢、甚至杀人放火,不能那么仁慈,需要铁石心肠,什么心狠手辣的事都要做得出来,求“仁”不能得“仁”,只会让自己得死路一条。像李逵那样一排排板斧砍向普通人,已是凶残冷血,哪里还好意思说“仁”。但为了隐去残忍,嘴上换个不那么赤裸的说法,譬如,拦路劫道不说劫,而称为“留下买路钱”;打家劫舍,不能说劫,而称为“借”。

江湖重义是自利的理性选择。一,义是联结江湖小共同体的纽带。作为个体的江湖人,力量弱小,生存能力单薄;而江湖险恶,常被政治权力侵扰,被主流社会歧视,要生存必然要合作互助,而精诚合作的前提是彼此信任。在没有契约,以及一个权威来裁判契约执行的情况下,你有情来我有义就是信任的基础。

一般而言,最牢固的信任与合作靠血缘为纽带,可江湖往往是一个陌生、流动的世界,如何建立牢固的信任与合作?那就是拟血缘化,歃血盟誓,异姓结拜,“饮杯洪家鸡血酒,寿元一百九十九。你我联盟同结拜,忠心义气各自有。”(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岳麓书社1986年版)通过拟血缘化,将江湖义气升华为类血亲关系,以此将异姓联结成共同体,是江湖的基本行事方法。

为了重义,为了维护江湖小共同体的利益,江湖人士“只讲敌我,不讲是非,只讲兄弟,不讲对错。效忠于小共同体。”(王学泰《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载《青年作家》2007年11期)其道德评价标准与主流社会并不相同。

江湖人士退出江湖时要金盆洗手,也是重义的一种表现。金盆洗手意味着承诺了断江湖恩仇,不再介入江湖纠纷,不泄露江湖秘密,不让官府得知江湖内幕,拿到江湖名册,置江湖弟兄于无情无义之地。所以,必须郑重其事地金盆洗手,发出誓言,如若违背,即与江湖社会为敌,会受到全江湖追杀。可见,义是维系江湖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支柱,道德规范,是非准则,每一个江湖人都要重义,不可背信弃义。

二,以义为江湖的首要规矩,也是江湖争取自身合法性的需要。皇权依靠“君权神授”和“打天下坐天下”来确立其合法性;同时,皇权也靠“仁政”来获得自身的合法性。作为皇权代理人的官员不被信任,作为皇权象征的王法不被信任,作为国家意志具化的政策不被信任,民众对国家的信任关系就会崩塌,政权的合法性就崩塌。同样,如果皇帝和官员这些治人者不行仁政,不爱民如子,就是暴君、酷吏,也会失去民众的信任,于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故“仁”是皇权政治极为看重的一条规则。

江湖靠什么获得合法性?只能靠义,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靠替天行道的义,靠劫富济贫的义。以此来获得主流社会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一旦失去主流社会的信任,江湖人士就成了“江湖骗子”、“江湖混混”,为人不齿,很难招徕主流社会民众的支持和加盟。正因此,政治权力要极力抹黑江湖,妖魔化江湖,使主流社会敌视、歧视江湖社会,以摧毁其合法性。

诚然,江湖人士一方面讲义、行义,用义来讨好主流社会,赢得合法性。另一方面,又尽干不正当、违法、也可以说不义之事,它可能使一些人获得利益,却把大多数人的权利都置于不受保护的境地。所以,江湖面目常常是亦正亦邪、亦善亦恶,亦盗亦侠,亦白亦黑。但如果不讲江湖义气的话,江湖就只剩一片乌黑了。

所以讲,无义不成江湖,义是一个人投身江湖的基本素质,也是行走江湖的“通行证”,是无价的金字招牌。“忠义思想是秘密会党伦理价值观念的核心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也是维系会内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会党组织凝聚力的纽带。”(欧阳恩良、潮龙起《中国改密社会·清代会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P6)很多江湖人士把义气看得比命还重要。譬如《水浒传》第46回,写杨雄的美貌妻子潘巧云,因以言语撩拨寄居家中的石秀,石秀不为所动,于是在杨雄面前诬称石秀对其图谋不轨,杨雄一时间信以为真,对石秀心生恼怒,所谓“险些坏了我兄弟情分”,就是指这事。在杨雄眼里,江湖义气是他生存于江湖的法宝,胜过夫妻恩情,因为妻子”险些“坏了他的江湖义气,杨雄将妻子绑在树上剖出心肝五脏,挂在树上,践行了“老婆如衣服,兄弟如手脚”的江湖之义。

另外,在石秀等人看来,“朋友妻,不可欺”,这也是一种义,并非要故装清高,做柳下惠。要是石秀真的对潘巧云动了歪念,就是石秀不义,那就休怪杨雄不仁,纵是杀了石秀,在江湖上,人们也会认为石秀死有余辜。

对于江湖之义,朝廷是又爱又恨,爱嘛,是因为江湖所讲的(忠)义,也是皇权政治所提倡的,臣民要是像江湖人士一样对帝王尽忠尽义多好;恨嘛,是因为江湖一旦因义气凝聚,歃血盟誓,结拜弟兄,就容易成立非政府组织(NGO),如帮会、道门、会党、黑社会之类,成为反政府、反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因江湖义气的发酵而威力吓人。

史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被民间和小说演义成三人“桃园结义”。有了关、张的鼎力相助,刘备得以据荆州取西川占汉中,与孙、曹形成鼎足之势,成就帝王之业。“桃园结义”滥觞,一发不可收拾,《宣和遗事》里记载有宋江起义时三十六人结拜聚义;《五代平话》里记载有黄巢与朱温“结义为兄弟”;计六奇的《明季北略》里记载有李自成与刘国龙等三人仿桃园故事,结拜弟兄。这些人利用了江湖义气之后,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统治者又岂能不知道这种江湖结义的威力,又岂能不有所忌惮?

朝廷的做法是,一面倡“义”,一面又打击江湖以义结为兄弟、组织的行为。譬如清朝在立国之初就制订了禁止异姓结拜兄弟的法令:“国初定,凡异姓结拜弟兄者,鞭一百。”(徐珂《清稗类抄》)随着民间异姓结拜聚众反清日炽,清政府又加大了对违令者的处罚:“顺治十八年定,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大清会典·刑部·奸徒结盟》)康熙年间规定,“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殊为可恶。此等之人,著即正法。”(同上)只要搞桃园结义的,一旦抓到,都推出去砍了。

这只能是禁而不绝的事,义是江湖第一规矩,无义不成江湖,有义则如弟兄,如弟兄则歃血盟誓,歃血盟誓便于结成组织,形成组织化力量才能自保,甚至向外要求权力和利益,这是江湖的基本逻辑。皇权要打断这逻辑,等于要江湖的命,江湖肯定要誓死保护,由明而暗,背下结义,朝廷奈何不得。皇权对江湖的打击与江湖以义争其生存合法性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从古打到今,还要打到未来。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