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二:六气

 山远云近 2014-01-06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二:六气

已有 13 次阅读2014-1-5 23:16 | 黄帝内经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
愿闻何谓精?岐伯曰:两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熏肉,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腠理,是谓津。
何谓液?岐伯曰:谷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光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血于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毋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则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胻痠,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为大海。

       “六气这篇文字,辨识传统医学基本概念中的,这六个概念同属,只是因为分属不同部位及职能,故分别以六个名字来称呼。然五谷与为大海直接指明这六气的来源是五谷,给予,谓五谷给予这六气以能量来源,是六气之海)。

      

      此处的“ 是生殖之精,所谓两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迫近、接近。意谓阴精、阳精接近;“者,恒久,意谓阴、阳精和合成形,是身体发生的基础。所以的概念,并无玄奥之处,虽然古人不能如现代医学般精确描述受精卵的形成、发育细节,但大体过程是领会的。


      何谓,这是描述呼吸之气与饮食精微混合而成的物质,关键在如何理解上焦开发一语,上焦是特指人体从胸膈到咽喉的部分,并非同意重复,是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之意,上焦也就是胸膈到咽喉部分如何张启?就是我们吸气时胸廓的扩张运动!而字是送出之意(發,射发也。《说文》),上焦也就是胸膈到咽喉部分如何射发?就是我们呼气时胸廓的收缩运动!绝不可以照现代汉语开发来理解古代文献!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熏肉,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胸廓一张一合的运动,疏导五谷分解得来的营养滋味(味,滋味也。《说文》),以熏肤熏肉,充身泽毛,我们的饮食分解而成的蛋白小分子上注胸淋巴而注入血液以提供身体养分,其动力来源,来自于胸廓的运动,而伴随胸廓运动的呼吸带来氧气,交换入血,同样提供身体需求。故而若雾露之漑的气,就是来自呼吸的氧气与来自饮食的蛋白小分子的混合,是身体能量的来源,是谓


       “有严格的区分,腠理发泄,汗出腠理,是谓津。也就是说我们的汗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水的一种运动形式。而,则不仅仅是水分子了,它是营养物质与水的混合物,谷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光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即便关节囊炎性刺激后分泌的积液,中间也是富含蛋白分子及各种元素的,所以传统医学的,既能淖泽骨关节,又能补益脑髓,甚至让皮肤润泽。说到让皮肤润泽,不仅仅是水分充足就能润泽,还需要营养物质的濡养,唯有血脉通和,营养供给富足且畅通,才能有外现的容光。


      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血于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受血于汁常常被误读,,意谓中焦位于横膈膜以下,肚脐以上的位置,包括脾、胃、肝、胰、胆消化系统)将消化形成的授入血中,变化成为血液的一个部分(古人对血的成分没有现代医学的认知,但饮食分解的蛋白小分子等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并成为血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认知是完全正确的)。


      让后人误读最多的是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毋所避,是谓脉。《内经》之后所有的解读者都将字解读为脉管这个有形之体,完全不思量出现的文本背景:作为六气之一,必然是的一种形式,与精、气、血、津、液的形态应该近似,绝非血脉脉管!故而季子一向认为本篇的,是经脉!经脉是身体组织液流动的重要通道,所谓壅遏营气,令毋所避营气这个概念被误读的更厉害,从《内经》文本就已经出现误读,待以后细细道来),正是脉的唯一功能,《内经》中用经水来模拟比喻经脉运行之形态,以后详细解说!


      综上,我们在不脱离文本背景及切合古汉语文法的基础之上解读这篇文字,会发现古人对身体的运作有着切实的深刻认知,形成的学术名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性及专业性,这些只可能建立在广泛而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别无他途。现代的人们,完全不知古代技术曾经到达过的高度(可参考商周考古发掘的精美器物背后的技术),妄揣一颗自以为是的执着心,徒増民族虚无主义的魔障,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