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文人书法之六十???少数民族书家康里夔夔

 白罂粟 2014-01-06

少数民族书家康里夔夔

 

元代因为蒙古贵族的入主中原,造就了一批少数民族文人书家。他们接受、喜爱汉文化,感染到汉文字书法的无穷魅力,进而学习书法,卓有成就。元初之有耶律楚材,中期的康里夔夔、后期的余阙,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耶律楚材因在前文中已经绍介,此文着重介绍康里夔夔、赵世延与余阙等人。

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其先祖系蒙古族人,入元后进入中原列入色目康里部,形成哈萨克的重要部落所在,终为哈萨克人。子山之父东平王不忽木系元朝名臣,精于汉学,故康里子山幼承汉学,博通群书。其性忠直清廉,一生深得元室帝王器重,初授承直郎集贤待制,曾任秘书监丞,后拜监察御史,迁秘书太监,升侍仪使,再提为中书右司郎中,迁集贤直学士,转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文宗时授奎璋阁学士院承旨学士,兼经筵官,进为奎璋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等职。晚年于至正四年出任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次年感热疾而卒,谥文忠。

子山以书名世,《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頫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迈出赵氏藩篱,实属不易,其当世书坛地位仅次于赵氏一人。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康里巎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多散藏各大博物馆,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另有《草书尺牍》、《十二月十二日帖》等传世。

《草书尺牍》,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却笔笔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

历代文人书法之六十 <wbr> <wbr> <wbr>少数民族书家康里夔夔
               元  康里夔夔  述张旭笔法卷(局部)

《述张旭笔法卷》书于至顺四年,正值子山39岁。此作古法精湛,行笔迅疾,如快马入阵,深得王献之笔意。其书笔划遒媚,转折圆劲,结体富于变化,自具风骨,已是其风格成熟之作。

 

赵世延(1260~1336),字子敬,又字德敬,雍古族。大同(今礼县)人,元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元帅梁国公赵国宝之子,秦国公按竺迩之孙。《元史·赵世延列传》有记述。赵世延天资聪明,幼喜读书,弱冠即被招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24岁。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提为监察御史。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大德—二年(1299年)移中台都事,不久,又任山东肃政廉访副使。1302年改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1306年升任安西路总管。至大元年(1308年)改任四川肃政廉访司,任内清除积弊,修都江堰。皇庆二年(1313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旋又奉召还,拜侍御史,迁为御史中丞。延祐五年(1318年)进职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宋大都留守乞补、外拜四川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四年(1327年)人朝复为御史中丞,随后相继任中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1328年,授集贤大学士、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等职,纂修皇朝经世大典。死后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在任期间颇有善政,后世对其评价甚高。

赵世延好研儒学,工于书法。其书学颜鲁公,用笔丰腴而刚劲,有生辣之气;与赵孟頫所倡的魏晋时风相去甚远,归于元初之所谓大都“京体”。遗世墨迹有《跋化度寺碑》、《东岳庙昭德寺碑》等。《跋化度寺碑》作于至顺三年(1332),为其73岁晚年所书。其晚年曾供职奎璋阁,然书名未显,概其书风因为不入如柯九斯、虞集主流之故。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元末官吏,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先世为唐兀人,世居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早年曾就读于青阳山中,故人称青阳山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始任泗州(安徽泗县)同知。后转入翰林文学、中书刑部主事,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至正九年迁翰林侍制、浙东廉访司佥事。以事被劾。归隐庐州青阳山。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起,朝庭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阙为政严明,治军与兵士同甘苦,有古良吏风。前后扼守安庆7年,历经大小数十战。淮东淮西尽由红巾军占据,唯安庆为完城。朝庭升其为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转淮南行省参知政事,寻改左丞并赐二品服。十八年正月,陈友谅大集诸部,从城外蜂涌进城,将其重围之。城中四处火起。他见大势已去,遂自刎,沉于清水塘中。陈友谅感其义,殓葬于正观门外。元廷赠余阙为淮南行省平章,追封豳国公,谥忠宣。

余阙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文章气魄深厚,篆隶亦古雅。诗体崇尚江左名士,他很看重鲍、谢、徐、庾,以下的就不论了。尤擅长于诗文,他的门人辑为《青阳山房集》五卷,见《四库总目》。余阙注重经术,专门注释《五经》。特别留意经学五经,皆有撰述、注释。书法作品以古雅传世,尤其是篆、隶二种书艺。明李日华在《紫桃轩又缀》中评说:“余忠宣小字似不经意,而丰处有褚遂良,潦全处有杨景度、林藻,岂漫不留意於墨池者所能符合邪!”墨迹有《雨得从游帖》、《致太朴内翰先生尺牍》等。

《致太朴内翰先生尺牍》,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二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四十四字。纵29.3厘米,横6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之卷十六。明代宋濂曾有高度评价:余阙书法清劲,与人相类。余阙不仅诗文崇晋,而且书法亦可窥其师法晋人的坚实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