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文人书法之八十七??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白罂粟 2014-01-06

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清康熙帝喜爱书法,他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从而使董其昌书风和学董之势在整个康熙一朝兴盛不衰。由于帝王的爱好,科举考试更把书法的好坏作为非常重要的初选标准来阅卷。重臣士子们应时跟进,于是学习二王及董书成为进士首选书法,当世著名者有沈荃、孙岳颁、查升、王文治等人。康熙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影响雍正乃至后来皇家沿袭董其昌书风,因此董其昌书风笼罩了清前期100余年之久,严重阻碍了文人书法的发展。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又号充斋,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家居艾家桥东,是苦节先生后裔。他的父亲沈绍曾,世居泖滨,有孝行。沈荃幼年丧父,服侍母亲极为孝顺。沈荃自年幼聪敏好学,博学多览,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广知天下事。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声。沈荃以江南青浦籍,顺治九年(1652)沈荃是壬辰科汉榜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选定沈荃作为河南大梁道副使。不久,沈荃被提升为按察使。康熙元年,因父母先后辞世,沈荃回乡丁忧。康熙六年,沈荃丁忧服满,授直隶通蓟道员,因受人牵连,镌二级。康熙九年,授浙江宁波府同知。未等到上任,特召沈荃,书写各体书法,很称康熙帝心意,下诏官复原职,留在内廷。康熙皇帝常其招入内殿赐坐,论古今书法。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荃书之。每侍帝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圣帝深嘉其忠,所赐御宝不可胜记,名震天下。当时以能求到其书为荣。康熙十年,特旨召见,授以四品顶戴,补翰林院侍讲,在南书房值班。康熙十一年,沈荃典试江浙。累迁礼部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康熙十二年,充任日讲起居注定官。康熙十三年,沈荃升为国子监祭酒。康熙十五年,改任詹事府少詹事,次年,沈荃升为詹事。康熙十九年,沈荃因侍讲劳苦,加礼部侍郎衔。康熙二十一年,沈荃参加皇帝在乾清宫大宴廷臣,并奉旨赋柏梁体诗。康熙二十三年,沈荃官至礼部侍郎,詹事府正詹事职而去世。卒年61岁。入祀乡贤祠。康熙帝因沈荃贫困,特赐白金五百两祭葬;赐谥文恪。著有《充斋集》。《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有传。历代文人书法之八十七 <wbr> <wbr>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清  沈荃  仿米元章诗

沈荃书法学董其昌、米芾,书风雍容闲雅,运笔敦厚,端整有馀,劲健不足。沈荃存世的书法墨迹较多,楷、行、草书都有,以楷、行书最多。他的楷书,如《录陆平原燕居课轴》,虽为楷书,结字却以欹侧中求平正为主要特点,且行距颇疏,笔法温润,是从董书中继承、演化而来。他的行书,大体如楷书的行化,或参以米书纵逸丰姿的特点。草书作品如《临自叙帖轴》,虽说是临怀素草法,其实仍是董其昌小行草书的典型面貌,很难看出有《自叙帖》的草法。自董其昌之后,一些临帖作品不过是录书其文字,以作为一时的创作契机,并非认真对待其临习得似与不似。这点,沈荃也在仿效董其昌。虽然如此,沈荃的书法也只是貌似董书,因为他的书法过于温厚圆钝,虽可称之为秀雅,但却缺少董书的空灵生气。他的书法能成为宫廷御用书法,成为适应科举制度的干禄书体,必然是只注重形体表现,而缺乏神采的。即便是善书的康熙皇帝,也未能脱此弊端。

《浪淘沙词轴》,绫本行书,行书,纵178.2厘米,横44.3厘米。此轴书法笔法流畅自如,布局疏宕,结字布白深得董其昌书法神韵,略参米芾险绝的结字体势,清劲秀雅,自具风神。

 

孙岳颁(1639-1708),字云韶,号树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善书,受知圣祖,每有御制碑版必命书之。孙岳颁为官清廉,康熙帝对他的评价是“室无媵妾,家绝管弦,政事之暇,唯焚香读书及临池选韵,笔歌墨舞而已”。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御题其堂曰“墨云堂”,足见康熙帝对孙岳颁的赏识。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孙岳颁作为总裁官,与王原祁、宋骏业等一起奉敕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佩文斋是康熙帝的书斋,因以书名。《佩文斋书画谱》体例完善,引据详赅,义例精密,分类科学,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善完备之作,是我国一部书学、画学的类书巨著,对后世书画研究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卒年七十。

沈荃以后,孙岳颁很快代替了沈荃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以炉火纯青的学董功夫获得康熙帝的信任和器重,使董其昌书法进一步风靡天下。孙岳颁的书法多为行草,他的书法有很浓的书卷气,结体优雅匀称、风格秀美精致,笔致率意自然、轻盈飘逸,寓秀润于雄强之中。因此,每当有御制碑版,康熙帝必然命孙岳颁书之。

历代文人书法之八十七 <wbr> <wbr>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清  孙岳颁  行书诗轴

《行书诗轴》,水墨绫本,纵161.3厘米,46.5厘米。五桂山房珍藏。钤印“孙氏树峰”、“少宗伯大司成之章”、“御题墨云堂”;题识“孙岳颁”。该轴用笔沉着而不迟滞, 轻重有致,中锋侧锋兼用,行笔自然流畅,写得不激不励,不温不火;起止笔锋多有虚尖,但并不轻佻。结字缜密严谨。作品写得神完气足,通篇看上去堂堂正正,四平八稳又不失灵动。

 

查升(1650—1707),字仲韦,号声山,海宁袁花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康熙帝选儒臣侍值以备顾问,他经荐入直南书房多年,累迁至少詹事。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小楷尤为精妙。康熙帝称赞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查升办事又谨慎勤敏,备受器重,屡扈巡幸,康熙帝赐书、画、御笔、砚台,赐第西华门,并御书“淡远”堂名。品行高洁,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方苞为其作《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查公墓表》。《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有传。

查昇诗词清丽,著《淡远堂集》。又善书,笔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小楷尤为精妙。康熙帝曾赞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查昇既贵后,四方求书者塞户,常燃烛以应其请,不肯假手他人,世人流传争宝其书作。时人称查升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传世墨迹有《临圣教序》、《行书七言联立轴》、《寿诗一章》等。

历代文人书法之八十七 <wbr> <wbr>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清  查升  行书七言联句轴

《寿诗一章》,为其得意之作,可谓:“声山一本于董,而灵秀亦相似。”笔致极为灵动飘逸,用笔精熟,笔势往来绵绵不绝,上下贯通,左呼右应,极尽笔墨之妙,婉而通,通而灵,灵而妙,妙而神,有赏心悦目之感诚非虚言。上佳的书法作品能在笔势运动中汩汩流溢而出一股神韵和清气,而不仅仅是功力再现,它综合体现了一个书家的学问修养、胸襟气度,查异此作给人以清朗俊爽的神采,胸中逸气扑面而来,观其字仿佛与仙游道人一晤,亦似观舞变幻莫测的太极剑法。那种灵动与恰到好处的提按顿挫体现了书家的深厚功力。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云南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工诗文书画,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尝随周煌幸使日本,彼邦争传其迹,当时书家刘墉专讲碗力,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著有《梦楼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王文治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博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从传世真迹来分析,其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其传世墨迹颇多,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均有入藏,如《跋戴进长江万里图》,即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历代文人书法之八十七 <wbr> <wbr>帝王倡导下的董其昌书风
       清  王文治  待月之作

行书作品《待月之作》,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能忠实地秉承董书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其书风整体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见其功底深厚。

除上述近臣之外,擅长董书的犹有高士奇、陈邦彦、毛奇龄、姜宸英、李因笃、严绳孙、陈奕禧、米汉雯、杨宾等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