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心灵的十大环保电影

 知者众乐乐 2014-01-06
本文转自时光网,原文链接http://news.mtime.com/2012/03/08/1483776.html

的心灵通过两种方式去感触生命
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归于自然
The way of nature.
以及——感恩
And the way of grace.
你一生中将选择你感触生命的方式
You have to choose which one you'll follow.


——《生命之树》


现今的时代,物质弱化了我们的感知力,自然被现实隔得很远,到自然里去,成了旅游书上的广告语。真的走进自然,那纯净的感动也会很快挥发——曾经的绿地变作了荒漠,曾经清澈的河流发出了恶臭,曾经湛蓝的天空落下了烟尘,这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如果不阻止,将会继续发生下去的真实。   这是环境问题,也是生存危机,更是人们内心的顽症,它像病毒一样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可惜的是,在欲望像野火一样燃烧的时代,制度却在火上浇油,令这个世界欲罢不能。但事实是,我们不得不低下自负的头颅,谦卑地直面拥有的和损害的,在无知与清醒间,勇敢地选择后者,放下沾满动物鲜血的刀子,放下我们的贪婪。   好在,许多环保电影做到了,它们用镜头担起了电影最初的职能,它们用真相告诉并且震撼我们,重现了这个孕育我们蓝色家园的良知和人道。要明白,这不是关于地球的启示,而是关于我们自身的启示。包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盲目的活着,却很难停下来想想我们为什么活。这些残酷或是美好的影像,比所有的电影都更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更接近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大呼艺术与人性、民主与自由的同时,却在欲望面前选择性失明,忘记了作为人类的基本责任,这是你与我的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






Earthlings.jpg
1. 关于动物的真相——《地球公民》Earthlings (2003)   如果有一天,你死后下了地狱,不满地控诉,自己从没做过恶事,为什么没能上天堂,撒旦会拿这部电影给你看,打醒你,没有人是无辜的。比起魔鬼,人类更愿意接受自己是天使,更愿意关注眼前的盘中美食,比起知道真相而加重心理负担,更愿意规避、拒绝真相,即使明知真相就在几步之外。与其说这是积极和乐观,其实是软弱、虚伪与自卑。太多事实证明,暴力和邪恶长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每个人都能成为种族主义的纳粹。   我们伤害同类,也时时刻刻将现代文明制造的各种屠戮工具伸向无数弱小,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屠宰场里成千上万的牛羊猪鸡,日本海里挣扎的海豚,浸泡在超毒化学药剂中的各种皮革,还有被遗弃的宠物,这已远远超越了生存的需要。我们从不愿静下来去听听它们疼痛的呻吟,看看它们流着血的眼睛。我们将自己装进一具具空壳里,匆忙而无魂魄地行走,琢磨的是如何穷凶极恶地去享用这个星球所能给予一切,说那是生活,然后在健康受威胁时,轻描淡写地呼吁,要保护环境,说那是反思。可在内心,不相信万物皆有灵,不相信动物和我们一样具有感知力,一样会痛苦,一样向往自由,不相信尊重这片蔚蓝色的家园,才是真正尊重自身。   《地球公民》是这样一部电影,告诉我们,当你脱掉华丽的外衣、皮鞋,被剥皮抽筋后,并不比动物们强大高贵,但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机会去选择放纵自负,还是当拿起一块美味的孜然牛排放进嘴里,满足口腹之欲时,想想它曾经的主人在经历死亡前,发出的颤栗。
2.jpg
2. 温水煮青蛙的危机——《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2006)   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线飙升,全球气温升高,万年的冰川融化,超强风暴的频发,季节更替异常,洪水干旱并行发生,物种正在以比从前快1000倍的速度消亡……这些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影响生活的真实,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因为人类才是终极屠夫。可我们中的大多数,就像戈尔形容的,“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man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when his salary depends upon his not understanding it”,在利益和欲望面前,我们是被放进温水中加热的青蛙,即使温度的上升就发生在脚下,依然安享着片刻的和暖。   当我们沉迷于繁华的霓虹时,非洲的丛林正燃起熊熊火光。在可见的将来,近海地势低洼的荷兰,北京、上海及周边省市,印度和孟加拉国等陆地都将因气候变暖被大洋淹没,曼哈顿的911纪念碑将沉入海底。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地去营造自己几十平方米的小家,可承载着我们所有的历史与文明,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所有的战争与饥荒,所有的记忆的地球,才是应该去捍卫与珍视的大家。一个数据是,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人口已从20亿增加到了70亿,2050年更会增加到90亿。一万代人口20亿,一代人口70亿(1945-2050)。耗费的资源更不可同日而语。   文明带来了新技术,同时也需要人类肩负更重的责任,而大部分人则是在享受并透支它,更乐于用一辆宝马奔驰来显示所谓的尊严与荣耀。看到这张电影海报,你想到的是无情的污染,还是繁荣的工业?

3.jpg
3. 地球的美丽与我们的残忍——《家园》Home (2009)   所有鸟瞰的镜头告诉我们,生存的星球那惊心动魄的美丽及触目惊心的毁坏。地球的历史镌刻在许多山川河流峡谷上,水、土地、空气、森林构成了神奇而紧密的循环,令万物和谐。而我们,年轻的种族人类,继承了亿万年繁衍沉淀下的丰富资源,然后轻易便打碎了万物间相扣的套环,无节制地开采埋藏了数亿年的矿产、地下水、石油、天然气……   我们没用沧海桑田的时间,就让曾经长满植被的森林变作散发焦味的荒土,曾经色彩迷人的珊瑚礁黯然褪色,曾经鱼儿游曳的湖泊变作不毛的黄沙,海岸边用来保护人们不受飓风侵袭的红森林逐年减少……所有这些并未能阻止人类欲求不满的脚步,停下盲目的繁殖欲。人类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也制造了不公,80%的资源成了少数人的财富,缺水、饥荒是难民们的不幸。   未来的世界势必会有更多的灾祸,如果我们继续将机械之手伸向早就疲惫不堪的自然,如果我们仍旧对养育的土地缺乏爱惜和怜悯,如果我们还不在深思中改变狂悖自大的心性,不像许多正在行动中的人那样,放下挥向自然的屠刀,那生生不息将彻底沦为自欺的笑话。

4.jpg
4. 蔚蓝色的悲剧——《海洋》Océans (2009)   海洋是一片神秘而圣洁的疆域,它的丰富浩瀚不亚于宇宙的震撼力。它是生命的起源和赖以维系的根本。当面对这片蔚蓝色时,无数人能感受沉睡的记忆被唤醒,自然的平静和纯粹在呼唤我们去捍卫它的伟大。   成千上万的鱼群形成比鸟巢大数百倍的鱼团,惊人的美足以令人有跃入海中,抚摸生命脉动的冲劲;小鱼们伏在鲨鱼的脊背上前进,这比任何一则宣传和谐的公益广告都具说服力;结伴的海豚拍打着海上吹来的风,迎着巨浪,游向40公里之外的海域,没有比这更能诠释什么是自由的意义。   海洋孕育着无数物种,使地球的生物链与气候保持平衡,直到人类开始动起歪脑筋。人们总是在还没全然了解某件事时,就妄图占有它,对海洋,对一切的自然都是如此。《海洋》是部睿智的电影,它并未一开始就说教,而是在平缓地展示了海洋无可替代的美和作用后,才让我们看到困在渔网里的海龟,金枪鱼、海豚、鲨鱼,被丢弃的各种垃圾:罐头、超市购物车,因为制造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摧毁了给人看,而人正是一切的导演。
5.jpg
5. 欲望、杀戮与反思——《海豚湾》 The Cove (2009)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将海豚圈养起来,供很容易就无聊的人取乐,没人觉得有问题,没人去想失去呼吸自由空气的海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同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的渔民,每年都要屠杀数万头海豚,也没人觉得有问题,只是依循“传统文化”,他们看到的是蓬勃的海豚业以及荷包里的数字。他们的孩子,穿着校服从呻吟的海豚身边走过,吃着便当里含有毒汞的海豚肉,进入了父辈挖掘的死循环中。   理查德·贝瑞等海豚保护者是一群真正值得敬佩的人,他们冒着被武力威胁、关押,甚至暗杀的威胁,亲近太地,向我们揭露每年都在发生的血腥杀戮。位于太地的这片原本应该平静地享受日出日落的海湾,却成了海豚的噩梦。   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象征死亡的鱼枪,踩在海豚尸体上的冰冷的脚和数着钱的狰狞笑脸。在这里,人们没有起码的良知与同情,人们如面对自然的疯狂般,对待这些与我们一样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动物。贝瑞说,如果人们连猎杀海豚都无法阻止,也别指望能干成别的事。
6.jpg
6. 我们吃的是什么——《关于肉类的真相》 Meat the Truth (2008)   许多人都不知道食品,尤其是肉类会是造成一切环境问题的主因。许多机械化的现代公司改变并操控着一切:家庭式的农场消失了,严格地规定农民的养殖、播种方式,动物们被关进黑暗狭小的水泥笼里,打上火印,喂养大量抗生素,直到被宰杀前,才能见到阳光。   他们不在乎养殖场的猪鸡是否生存得太过拥挤,因为他们清楚,成为砧板上的肉块,是这些动物从开始就注定的命运。真相则是,畜牧业对全球变暖起到的影响远超于汽车业,牛打嗝放屁排出的甲烷比一辆跑数英里的保时捷产生的二氧化碳要高得多。而为了种植饲养动物所需的豆类,大片的雨林被砍伐,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是连锁反应式的。   除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关于肉类的真相》令人们明白,我们能为地球和自己做的原来要容易许多,少吃一天的肉,就要比抱怨天气炎热,直接有效得多
7.jpg
7. 被踩在脚下的地球——《第11个小时》The 11th Hour (2007)   即便卡特里娜飓风摧垮了新奥尔良,我们对自然仍缺乏敬畏,自然依然是旅游明信片上吸引人们去观光的消费品。我们早已忘记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根本,习惯了被城市、社区、房屋、车子包围,隔断与自然的联系,对事物的感受力也随之蜕化,看不到环境恶化间的密切联系,拼命地工作,为了能有更多的钱去购物。   我们可以说出1000种牌子,却只知道几种动植物的名字,只关心工资、奖金、升迁、假期、子女教育。即便母星无数次发出危险信号,也只有发生在面前的事才能使人歌颂或感伤。我们不懂“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永远不会够”的道理,物质只会让肉体奔波在无休止的需求中。我们占有比实际需要多得多的资源,政府和媒体过度宣扬经济增长的意义,为了石油开战,而事实是石油和天然气将很快消耗殆尽。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酸雨、垃圾、大气污染、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本质上是思考方式、教育以及整体的所谓文明。只有从内心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利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才是可以被开展并长久坚持下去的希望。
8.jpg
8. 偏见,还是偏见——《鲨鱼海洋》Sharkwater (2006)   由于传媒、电影的宣传及口耳相传,人们对鲨鱼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冰冷的眼神与锋利的牙齿令人恐惧,人们同时希望鲨鱼与恐惧的存在,这成了杀戮最好的借口,也掩盖了猎杀背后丰厚可观的经济利益。   香港、台湾等亚洲许多地方的厨师,都能轻松地做出美味的鱼翅汤,鱼翅从满足脾胃,变作了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即便有着几十万年的进化史,我们仍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我们所做的,表面上看起来有着神的权威,可以肆意地掌控其他动物的生死,决定摧毁或拯救什么,可根本上只是一群失控又自负的灵长类动物、一群野蛮人。   未来的人们,不会羡慕或尊敬当下的文明,因为我们消耗了够几代人使用的资源,剥夺了他们本该感受到的世界。我们无视这样的真相:鲨鱼是海洋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70%的氧气来自海洋,灭绝了鲨鱼,就会彻底毁掉海洋的生态系统。少数人的努力带来了改变,但那仍是微小的,成千上万的鲨鱼依然被割去双鳍,扔进大海,很多人依然无知地相信鲨鱼是凶残的动物,虚荣地在婚宴上端出高价的鱼翅。环保仍是政府的伪善和广告牌上看上去很美的标语。


9.jpg
9. 真正属于心灵的生命体验——《180°以南》180° South (2010)   相对于环保电影,这更像是一部个人旅行日志。它用一种浪漫的手法震慑人心。美国探险家杰夫·约翰逊为了实现登顶科尔科瓦多山的梦想,一路向南。在复活节岛拉帕努伊的停留中,他遇见了热爱冲浪的女孩马克海。女孩告诉杰夫,每当身处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她闭上眼睛就会看到家乡拉帕努伊的马匹、大海、纯朴的人们,这给了她力量。   而复活节岛的历史,也使杰夫沉思。欧洲人的到来曾让这里遭遇巨变,部落分裂,为了建造更大的石像,开采石头,砍伐树木。一艘艘渔船开进智利从前平静的海域,政府坚持在巴塔哥尼亚的河流上建造水坝,金钱遮蔽了人们与自然沟通的双眼。   但总是还有清醒的人,杰夫在海边听到一位父亲这样教育儿子:努力工作,简单生活,尊敬大海。圣地亚哥的老者则说,现代人太热衷科技文明,他讨厌噪音,人潮,对讨厌的纷乱的世界,不再有激情。最终由于没能赶上登山的安全期,杰夫一行人在离顶峰200米处,不得不折回。但旅程加深了他对人与自然的深刻理解,还有什么比海鸥飞过头顶,与海浪一起奔驰更好的生命体验呢?
10.jpg
10. 艺术家的反思——《垃圾场》Waste Land (2010)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全世界最大的垃圾掩埋场,这里每天聚集着2500名工人,分拣垃圾,回收其中的200吨,将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这是一群普通人没机会去了解的工作者。《垃圾场》不是一部激烈直接的环保片,它用艺术家维克的镜头、画笔,最真实地展现垃圾工人的生活哀乐。深爱却不得不接受失恋,面对人群中挑剔的鼻子,各种厌恶的表情,可他们仍是可爱的人,沧桑中仍有天真,希望用这一辈的艰辛换得下一辈的幸福。   以工人桑切斯为模特的《马拉之死》垃圾场版,在伦敦拍出了28000英镑,维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垃圾工人,为他们赢得了关注与尊重。影片做到了真实而富有力量的反思。几十年后,全球有50亿人居住在城市,垃圾处理将成为更棘手的社会环境问题,而许多人仍不清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间的区别。
191655.97928792.jpg
不要说你跟这些离得很远,环保需要你的关注。推荐去看下这些电影,足够震撼你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