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慈善家邵逸夫

 luckzcy 2014-01-07

邵逸夫:兼济天下的教育慈善家

邵逸夫凭借他的生意头脑,把自己的影视、慈善事业经营得如他的人生一样历久弥新;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用毕生写就的教育传奇却有如那传递知识与慈善的“逸夫楼”一样,屹立不倒。在邵逸夫的身上,慈善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善举,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捐助解救他人的行事态度。不管是捐款还是建楼,无论高调还是沉默,邵逸夫的大襄善举,我们理应褒奖。


  "据香港无线电视新闻报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1月7日清晨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短短五十个字的消息,自2014年1月7日早晨被爆出以来,就一直占据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邵逸夫这个名字,对于电影事业来说,他是风云激荡的香港电影史上永远的"六叔";对于金融财经事业来说,他是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果断而霸道成功商人;但是对于内陆公众来说,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位传奇的教育慈善家。

  高校里处处可见的"逸夫楼"就是明证,纵观邵氏慈善的去向,教育是重中之重。

  早年邵逸夫:吝于行善施德

  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1973年,"邵氏基金会"成立了,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向内陆捐赠,这一年他为保护敦煌壁画捐款1000万,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

  外界传言中,真正让邵逸夫全身心投入教育慈善事业的原因,或许是他三哥邵山客的经历。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关注内陆教育 "逸夫楼"遍布全国

  同年,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陆的教育事业就与"邵逸夫"这个名字紧密相连。

  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陆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身体力行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

  他亦心系故乡。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故乡宁波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兼济天下 全情投入教育慈善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在香港创立"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此奖立意高远,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为嘉许他的慈善贡献,旧金山政府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当代人物给小行星命名。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2009年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八千万元。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陆教育47.5亿港币,捐建中国内陆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邵逸夫的教育年表

  1973年,年近七旬的邵逸夫以个人财产成立了"邵氏基金",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

  从1985年起,邵逸夫更向内陆教育事业捐款,并捐助受灾地区。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1994年,捐资兴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一中 一号教学楼——命名"逸夫楼"。

  1995年,捐资兴建河南省偃师市实验中学科教楼——命名"逸夫科教楼"。

  1995年,捐资兴建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学校"。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虽无大碍,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

  2009年,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

  2013年,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八千万元。

  截至2013年,邵逸夫共捐赠内陆教育近50亿港币,捐建中国内陆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千多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搜狐教育 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