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6000多座逸夫楼的'逸'字少了一点?|慈善家|捐款|教学楼|逸夫楼|邵逸夫

 成功是什么 2023-06-23 发布于浙江

逸夫楼全名为逸夫教学楼,遍布全国各大高校,中小学。有网友曾在2014年通过在线地图搜索名为“逸夫楼”的建筑,显示逸夫楼竟有三万多座,在缩略的中国地图上排列得密密麻麻。

各大高校建校之初,由于经费不足需要向社会号召企业家捐款,很多知名企业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校募集足够的资金用以建造教学楼。而这些“逸夫楼”均由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捐赠,学校为了感谢纪念这位慈善家取用他的名字命名。

但令人疑惑的是,有六千余座“逸夫楼”的“逸”字竟少了一个点,难道校方这么粗心,连恩人的名字都记不清楚吗?校方对此给予回应:这些建筑上的“逸”少了一点,是征得过邵逸夫本人同意的,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年青有为,另辟蹊径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于上海,后来因香港经济发达举家搬迁至香港。邵逸夫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因此家里人称他“老六”,邵逸夫也让自己的朋友这么称呼自己,后来因为邵逸夫从事电影行业,被圈内人尊称为“六叔”。

邵逸夫原本家境十分富裕,他的父亲曾经营一家著名颜料公司。后来家境中落,邵家兄弟几人商量后决定放弃父亲多年经营的产业,转身投向电影娱乐行业。

邵家兄弟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兄弟几人分工明确,由大哥担任导演,二哥担任编剧,三哥负责发行,邵逸夫负责做制作人,他们开始自己拍摄电影。这家电影公司一共拍摄了一千多部电影作品,在1924年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电影,这部电影上映后令上海观众十分喜爱,邵氏兄弟的美名也从此传播开来。

而邵逸夫十分具有投资人的潜力,眼光精准。在1932年之前,中国电影大多是有字幕无声音的电影。留美归来的邵逸夫认识到了中美电影存在的差距,无声电影一定会被淘汰,于是他决定拍摄一部有声电影。

即使因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萧条,邵逸夫仍花高价买来有声设备,由自己导演并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轰动了整个电影界,也为邵逸夫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有了这样完美的开端,邵逸夫的电影事业风生水起,也拥有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财富,但传闻邵逸夫对自己公司的员工非常苛刻。或许是邵逸夫曾经经历过一夜之间家境衰败的遭遇,邵逸夫十分吝啬,他甚至不肯为公司员工买生煎,觉得大馒头比生煎更饱腹。

但晚年的邵逸夫却是一位美名传天下的慈善家,曾为许多学校捐献过不菲的金额,邵逸夫究竟经历了什么,使他的性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热衷慈善事业

邵逸夫年轻时对自己的员工十分苛刻,即使是公司的当红艺人,邵逸夫也要一再压低他们的片酬。邵氏兄弟的电影公司越做越大,兄弟几人也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好景不长,邵逸夫的三哥突然身患中风,只能瘫在病床上勉强靠药物延续生命。

邵逸夫知晓自己三哥的性情,猜测是不是由于三哥对新加坡公司的员工过于压榨,才致使三哥晚年如此凄惨。邵逸夫相信天道有轮回,曾经与自己并肩携手创业,意气风发的三哥如今变得骨瘦如柴,每每想起三哥的面容,邵逸夫都会觉得不安,他决定改变自己平日作风,变成一个“大方”的人。

三哥病倒的那一年,邵逸夫成立了“邵氏基金会”,并捐赠了大半财产用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们。邵逸夫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修建了不少公共设施。邵逸夫听闻四川地震后,为使受灾地区尽快复建家园,他捐赠了一亿港币。

邵逸夫不仅自己致力于慈善事业,还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当香港的红十字会找到邵逸夫,希望他能够帮助红十字会募捐一些资金和血源时,邵逸夫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邵逸夫为此专门设立了慈善晚宴,凭借自己在电影界的知名度,邵逸夫成功替红十字会募集到了足够解决难题的资金。邵逸夫还为慈善晚宴的人们讲解了献血的优点和意义,鼓励更多的人捐献血液帮助有需要的人。

邵逸夫的慈善美名传播开来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被英国红十字会授予荣誉勋章,而是邵逸夫为中国许多学校出资建造教学楼。为了纪念这位慈善家,校方都把它们命名为“逸夫楼”。

“逸”字少一点的逸夫楼

人们发现邵逸夫捐献的上万座逸夫楼中,有六千余座逸夫楼的“逸”字少了一个点。而逸夫楼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慷慨捐赠的慈善家,校方在建造时怎么会出现这种失误呢?

原来学校的教学楼在施工时,虽然初步拟定了建造金额,但往往由于施工问题或者天气原因,建造成本高于拟定金额。邵逸夫则是按照初定金额一次性捐款,不足的部分就需要其他人来补齐。

邵逸夫认为不是全额由自己捐赠建造的教学楼不应当被冠以自己的名字,但邵逸夫的捐款金额占比最大,校方在和邵逸夫商议后,决定将这些逸夫楼的“逸”字少写一个点,来表示并非邵逸夫全款出资的含义。邵逸夫觉得十分有趣,也同意了这个决定。

结语

邵逸夫在看到三哥的遭遇后幡然醒悟,愿慷慨解囊兼济天下。邵逸夫后半生在慈善事业上的贡献一直被后人赞扬,曾受恩于他的人也遍布中国各地。邵逸夫去世后,主席为了纪念邵逸夫的功德还写了寄语表达对邵逸夫的悼念之情。

在那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年代,许多像邵逸夫这样伟大的慈善家,他们致力于为中国的各个行业贡献力量,也推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邵逸夫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仍旧使人深刻铭记于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