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晓溪ugvlv1w1ly 2020-03-12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如果你进入到中国的各个大学中,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985还是211还是普通大学,大多数校园总会有着那么一座高楼,名字叫“逸夫楼”。逸夫楼可能是一座图书馆,一座教学楼,一座科技馆。

在网上搜索逸夫楼,一共能搜出大约三万所建筑,密密麻麻的显示在地图上。捐献者他是电影界的巨人,出生在清朝末年,2014年才去世,一生捐献百亿用于教育,科技等等。他就是邵氏帝国的创始人--邵逸夫。

白手起家,九死一生:

1907年出生的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后来在影视圈也常常称呼为六爷。邵逸夫逐渐长大的时候,家道中落,只剩下一座老房子和一座上海剧院。

邵逸夫的四个四个大哥全部不愿意继承父亲绸布的生意,决心投入娱乐圈,把钱全部都扔进自己家“小舞台”中,认为华人一定愿意看武打戏,就在“小舞台”上演各种动作戏,“笑舞台”的生意逐渐恢复起来。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在1924年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邵逸夫当时一边读书,一边帮助自己大哥的影片公司。1925年邵氏兄弟正式成立天一影视公司,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邵氏兄弟敏锐的感受到电影行业即将崛起,哥几个凑钱买架破相机自己开始拍电影,兄弟轮番做导演,编剧,演员。1925年拍摄出电影《立地成佛》,这是一部全华人拍摄的电影。

1926年邵逸夫从学校毕业在公司的要求下,南下开启电影市场,拿着一架无声放映机和大量的无声影片在乡间巡回放映,发展十分迅速,但也引起了其他电影公司的联合围剿,抵制天一公司的影片。

1931年的时候,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不幸遭遇触礁,邵逸夫抱着船板在海上漂泊,幸好邵逸夫和电影器材无事,漂泊一夜得到救援。同年用这机器拍摄《歌场春色》,电影能够发出声音,这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重要的一步。

南洋条件极差,在南洋的橡胶园中放映电影更是艰苦。当时中国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选择出国留学,而只有当时最最穷苦的福建,广东老百姓家的孩子才到橡胶园工作。邵氏电影就是从服务于他们开始起步,跑遍了几乎左右的橡胶园。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东山再起,扶持后辈:

本来已经在南洋打开一片天地,结果抗战来了,南洋沦陷了,香港也沦陷了,邵氏家族的基业没有了。不过邵逸夫并不慌张,知道这些都是轻资产公司,在胜利之后都会回来的。

1957年的时候,邵逸夫回到香港买下了清水湾,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

虽然当时已经拍下超过1000部电影了,都知道“邵氏出品,必是精品”,但是邵逸夫选择减少电影的拍摄,在1967年的时候创办了香港无线电台,就是TV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邵逸夫开始掌管TVB,那也是香港电视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

面对竞争,邵逸夫并没有像以前自己的对手联合起来封杀一样,邵逸夫用《上海滩》《大时代》《射雕英雄传》等等作品盖过了竞争对手。他自己还开设演员培训班,培养出当时的无线五虎将和一众港姐。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相濡以沫:

邵逸夫的身边总是美女怀绕,总爱和女明星一起出行,他对自己的评价是“风流但不下流”。邵逸夫一共有两段婚姻,都是相濡以沫相处很多年。结发夫妻名字叫黄美珍,当时两人相识是通过别人的引荐,当时的邵逸夫在东南亚创业。两个人一见钟情,在1937年的时候,两人结为夫妻。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去世,邵氏公司为了纪念她歇业一年。

第二位妻子名字叫方逸华,是邵逸夫身边多年的帮手,帮他处理邵氏公司和无线电台的日常琐事。方逸华的儿女听从邵逸夫的要求没有进入公司工作,这样方逸华可以放心的呆在邵逸夫的身边。最后在黄美珍去世十周年后,在1997年两人在美国正式注册结婚。

认真的商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来自他敏锐的商业嗅觉,还来自于他的努力。他是看电影最多的电影人,最高纪录一年看了900部电影。哪怕面对的是百无聊赖的电影,邵逸夫也会坐下来认真的观看,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透过其他人拍摄的电影,能分析出电影未来趋势的发展,分析出不同导演对于电影的掌控从而带来的电影呈现,可以吸收其中的优秀的地方。对于自己拍的电影他会一遍一遍的筛选演员和筛选电影主题,面对失望的电影作品,宁可烧掉也不会让他上映。

对于电影,他就是那么较真,从小投身在电影行业让他看到太多的懒散电影人最后迷失掉。对于自己拍商业片是为了赚钱,也直言不讳,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个商人。“如果大家要看艺术片,公路片我会投资做艺术节,而我拍出来的一定是所有人都看的电影”。

邵逸夫与发妻相伴50年,却总爱与美女出行,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

大方的慈善家:

邵逸夫是出色的商人,同时心中永远挂念着祖国。在1973年的时候,邵逸夫就成立了邵氏基金会,从1985年开始,他平均每年都会向内陆捐款上亿元,支持各项公益活动。1990年为了表彰邵逸夫对于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面对当时江浙一带罕见的暴风雨,邵逸夫也会参与到救援活动当中,一次性资助150余所中小学的记录。邵逸夫先生一生捐款超过了100多亿元港币,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可是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也终将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邵逸夫先生离世之后世界各地都对邵逸夫先生的离世表达哀悼。邵逸夫一生大部分的钱都用来投入教育事业。曾说过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而捐助和散财才是人生的乐趣。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创下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帝国,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慈善家。

文/文史旺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