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栋栋逸夫楼是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埂溪书楼 2014-01-08

你看一栋栋逸夫楼是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在百度地图上用“逸夫”搜索会出现这样一幅图像,其中所标大部分是逸夫建筑



北京大学逸夫苑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逸夫教育大楼



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



    

  散尽千金济众生。六叔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如果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那他在内陆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纵观古今,鲜有六叔这样的人无孔不入般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楼一阁、一风一景,到处都有先生的身影。

“邵楼主”

每个人心中都有座逸夫楼

  每个人从小到大上过的学校,几乎都有一座逸夫楼吧?网友“晋江香小陌”昨天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缅怀,致敬!邵氏老电影的忠实粉丝,大学里学院在搬进新楼之前,一直就在当时东门内的逸夫一楼里。看起来相当有年头的一栋旧楼,教授们办公室狭小,老师同学围坐一室畅谈的情形,至今仍很怀念。谁小学中学大学念过的学校里,没有一座逸夫楼呢。”网友“SPECIALLMX”也发出这样的感慨:“母校就是逸夫小学,那些街道巷子还为了纪念邵逸夫先生的慈善叫逸夫巷。2008年那个时候刚好六年级,和全校师生一起经历了地震的恐惧。怀恋在操场跳绳的逸夫时光,现在高三,回来一看还有完全开放的图书馆。母校长存,感谢邵逸夫先生。”

  两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当下网络流行语“楼主”一词,用在邵先生名下也算恰当,邵先生自己恐怕都数不清建过多少栋“逸夫楼”了,昨天一幅全国“逸夫楼”的分布图让人眼前一亮,密密麻麻的,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所以“楼主”的身份邵先生肯定当之无愧。

  昨天,邵逸夫逝世后,很多网友自发组织起“随手拍逸夫楼”、“关于逸夫楼的故事”的民间网络活动,网友“田小猫”说:“那是一栋受人尊敬的殿堂,我在那个建筑中过完了人生最为宝贵的大学时光,谢谢那位老人赋予我们的甜美生活。”网友“不再有你邵先生”说:“校园内的逸夫楼安静地伫立了许多年,从未仔细端详过它,今天得知先生去世的消息,再次静静路过逸夫楼,心中千言万语化作最为敬畏的目光,邵先生一路走好。”

  几乎邵逸夫所有的公益捐款,都出自一个机构,那就是邵逸夫基金。邵逸夫基金会是邵逸夫于1973在香港设立的私人慈善机构,其宗旨是协助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之发展。邵逸夫先生对内陆教育事业的发展情有独钟,不遗余力。

  1985年以来,邵氏基金会连年向内陆教育捐赠巨款,支持内陆教育事业发展,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陆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12年10月赠款金额累计达47.5亿港币。教育部与邵氏基金会合作,采取捐款与项目单位资金配套的做法,共同建设了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的6013个项目。

“邵一亿”

他经常一个亿一个亿地捐

  学校、研究院、医院,相信与每个人都有瓜葛,而邵逸夫着重捐资的就是这三个项目,也许某一次你踱步的那所校园,或许某一次你就诊的那所医院,就是逸夫先生捐助的。

  有人尊称六叔“邵一亿”,赞赏他经常“一个亿一个亿”地捐款。这么阔气的出手原因很简单,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1985年便开始大举捐赠,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陆教育47.5亿港币,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除了这些慷慨的捐助,邵逸夫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糗事”: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时隔多年,邵逸夫一直将此事已在心中时常警醒自己。也有人说,邵逸夫之后的乐善好施起因于此。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做慈善用途。其中730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邵全球”

他给全世界科学家颁奖

  安德鲁·维尔斯、大卫·曼福德、罗伯特·朗兰兹、彼得·高里、罗伯特·尼科威……这些远在欧美的科学家怎么也不会想到,漂洋过海到中国拿到一个由东方人创办的奖项“邵逸夫奖”。

  2002年11月,由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项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的奖项,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邵逸夫奖”由“邵氏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得奖人应仍从事有关的学术领域,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及应用上有突破性的成果,或对文化艺术有杰出贡献,或在其他领域有卓越之成就。评选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丰富人类精神文明。

  “邵逸夫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首届颁奖礼在2004年9月7日在香港举行。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港元。

■邵逸夫与吉林

我省10所公办高校有“逸夫”建筑“

那是我青春时代里,最难忘的关联”

  昨日,邵逸夫先生离世的消息震动了高校,我省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们纷纷在贴吧里发帖向他致敬。对于很多大学师生来说,“逸夫”是一种象征,是大学时代里的不可或缺,那些伫立在校园里的以“逸夫”命名的建筑,伴随着他们走过求学生涯,成为了邵逸夫先生留给世人的长久纪念。

21所公办高校

10所有“逸夫”建筑

  昨日,记者咨询我省21所公办高校,其中10所有“逸夫”之名的建筑,作为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等不同用途。

  在吉林财经大学,逸夫图书馆是一个校园地标。这座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图书馆,总体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是邵氏基金赠款的第19批大学项目之一,得到赠款金额500万港币。吉林财经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逸夫图书馆还获得了“哈、沈、长三市优质观摩工程”金奖,“我校还有一座逸夫教学楼,也得到了邵逸夫基金的资助。”

  除此之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延边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白城师范学院也都有“逸夫”之名的建筑,其中一所高校最多达到4座。

大学师生的“逸夫情结”

  东北师范大学的逸夫教学楼已建成10多年。26岁的赵佳旭从东北师大毕业后,留校成为了教育学部的辅导员,目前已经在东北师范大学本部学习、工作了6年。关于“逸夫”,他说,最初他原本并不知道“逸夫”就是邵逸夫,只是习以为常地在教学楼里上着课、考着试,直到后来,通过查阅咨询,才了解到自己每天出入的逸夫楼,是基于邵逸夫先生的善举,“那是我青春时代里,最难忘的关联。”

  昨天,得知邵逸夫先生离世的消息时,吉林大学的大三学生刘慧敏正在学校的逸夫楼里上自习,“突然产生很特殊的感慨,是一种对学业、对生活的珍惜。”

  本报记者 赵实

■慈善年表(部分)

  1970年:捐赠一家养老院500港元被嘲笑。

  1973年:首次郑重其事地捐赠,在香港设立邵氏基金会,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50万港元。

  1985年:开始大举捐赠第一年,捐出1.06亿港元做慈善用途。捐赠1000万港元给中国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工程。

  1986年:再次捐出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

  1987年:开始集中向内陆捐款,向内陆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镑,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1999年:向台湾捐2500万港币,救助大地震灾民

  2002年:创立“东方诺贝尔奖”。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给东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亿港元。2009年:台湾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

  2011年:捐出公司2.59%的股权。2013年:雅安地震,捐款1亿港元。

■最“吝啬”的慈善家拒绝20元买100个馒头

  在慈善事业上毫不吝啬的邵逸夫,工作中却十分计较成本。据传,曾经有一次他拒绝了一名剧务要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给片场工作人员的申请,理由是公司内部食堂所卖的馒头一个只要一毛钱。结果,出外景的工作人员因没有早餐吃而闹罢工,邵氏为此损失了近万元。

  在他手下工作过的著名导演张彻在书中回忆说:“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 (综合)

■众说慈善

  杨健:人已去,楼仍在,我们每一届毕业生都要在逸夫楼前留念,今日我们缅怀您。

  徐晓静:曾经最幸福的事,就是下午在阳光洒落的逸夫楼里抱一本书直至傍晚。逸夫楼已成为内陆许多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学生时代重要的记忆符号。

  黄o毅:在很多学校,逸夫楼堪称标志性建筑。在逸夫楼下,我们曾经幼稚得一塌糊涂,也意气风发得一塌糊涂。邵逸夫先生带走的是我们的记忆,再也回不去了~

  再给我一小时-JAS:记得刚上大学,第一次迈进学校的逸夫图书馆,觉得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很干净,很漂亮。毕业时拍下学校雪中的逸夫图书馆,留作一份美好的记忆。

  MASK---玉:此刻我正在逸夫馆看书,做期末的复习之战。逸夫馆是期末期间我每天必来的地方。说来有点惭愧,进出逸夫馆一年半,今天才了解到邵逸夫老先生的生平事迹。

  外贸-liling:大学三年,很多个早上,很多个晚上,都在逸夫楼前读英语,很疯狂。我们大学的“巅峰之家”,很多的活动都是在逸夫楼4楼举行的呢,读书会、家长选举、拍卖会……在这里也留下过很多个难忘的瞬间,它是大学的记忆里不可抹去的地标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