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尴尬的中医院(转载)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1-08

转自:崎翁斋主人杏林夜

中医就好象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家中有本祖传秘籍,深奥难懂,但世代相传,因为祖上有遗言:此书中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解开这个迷,就有通天彻地之能。千百年来,人们一代又一代研究、思考,但这部秘籍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耗尽了无数人的心智,就是找不到走进去的路,我们只能用其一点毛皮。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倒在这座迷宫的门前。尽管如此,这家人还是世世代代告诫子孙们:祖训不可违!尚需再努力!

这个故事就像是中国的中医学,因为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医可以治病,但为什么中医能治病?却几乎无人能知。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依然是:祖训不可违!尚需再努力!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毛主席就说对中医要“继承和发扬”,并且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中医院。但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是只继承不发扬,几乎没有一项象样的成果摆在世人面前,真正意义的中医院已经面临解体。于是,不少穷经皓首的老先生仰天长叹:“不是中医不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

 

市场不养活中医

在北京西坝河药店,记者遇到几位看坐堂中医的人。“我感冒好几天了,吃了一些西药,总不见好,所以来试试中医。”一位姓张的小伙子说。“我是这里的老客,家就住在东里这个小区里,有头痛脑热,常来 。”一位老大妈说。

据调查,目前一些中国人对中医的看法有以下几种:一、可以试试;二、中药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三、如果西医没有办法,那就再找中医想想办法;四、相信中医,但找到好中医的机会不多……中医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将信将疑”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心态。

然而,中医毕竟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壤,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就诊于中医的病人绝对数还是相当可观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868所,中医类医院床位28万余张,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7万余人,如果算上在校学生等,全国中医队伍号称百万;大部分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有8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2003年全国中医院诊疗达2.06亿人次,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人次达5636万人次。

就诊数字对西医来说可能有意义,但对中医而言,意义并不是很大。现实的情况是,全国的中医院正在走向衰败。

 

 

 

 

“我们经常拿不到全工资,40%需要自己去赚,奖金更是时有时无。我们这里的人都想跳槽,帮助找个地方?”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中医院的内科主任耿玉强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而这种情况并不特殊,全国已经有不少中医院或者兼并,或者被卖掉。那些勉强生存下来的中医院,也正经受着“缺钱”的煎熬。

中医有市场,但市场并不养活中医院。这就是现实。

一次针灸20多分钟,要扎几针到十几针,收费仅4元;一次按摩半个小时,收费仅10元;不开刀、一次见效的骨折整复,收费仅80元。中医院大多没有检查一次动辄数百上千元的高精尖诊疗设备,手术开展也不多,面临的发展难题显然比西医院更大。

据两家同是三甲级别的的著名中、西医院的比较,西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中医院仅为30%。二者间的利润空间相差甚远。另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西医医院医疗费用相比,中医药费用平均每人次为125.73元,西医药费用为180.61元,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人次西医药费用均高于中医药费用。

另据1998年对北京地区一些中西医院的调查分析,由于病人不同,中医医院治疗和手术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低于综合医院4~6个百分点,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检查、输血等项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低于综合医院1~2个百分点。加上其他因素,中医医院的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比综合医院低10个百分点以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比综合医院高8个百分点以上。

“全国3991项医疗收费项目中,中医仅97项,且定价低,有些甚至低于成本。中医院能赢利的项目主要是能体现本院特色的院内制剂,但目前对制剂的管理又过死,条条路都走不通,中医院在夹缝中过得很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陈立新教授无奈地说。

前几年记者曾去北京协和医院挂过专家号,费用是200元。北京医科大学的国医堂里,坐诊的专家许多都是博士生导师级的人物,但每次的诊费却只有区区的15元。这个费用都比不上有些私人诊所里中医的诊费。

在全国中医院里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面对全国中医院如此尴尬的处境,国家的政策实难敌市场的选择。国家扶助中医医疗机构的经费虽然逐年递增,但直到2001年国家单列的中医机构基建经费也只有3500万,而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中医院有2000多家,仍然是“僧多粥少”。例如,2004年,国家中医药局将贵州省11个贫困县中医院的骨伤、肿瘤、中风、风湿病、肛肠、心血管等专科列为中医药西部大开发技术支持项目,每个专科将获得8~12万元的经费资助。这点经费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表示一种态度而已。

2002年国家卫生事业费为371.68亿元,占国家总财政支出的1.69%,但中医事业的费用仅有31.33亿元,不到卫生事业费的10%,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14%。而且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不可能将中医院包起来,走向市场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乎,全国的中医院面临着溃败,中国有几千年的国粹---中医,也将面临着生死一线的考验。

百万大军的溃败,将是何等的惊心动魄!

 

无可奈何西医化

如今

走进任何一家中医院,除了一股似有似无的中药味以外,感觉不到中医的存在:一样的医院装璜,一样的医院管理,一样的医疗设备,甚至一样的科室结构。中医院在全面西化,这就是事实。

我们随便查看一家中医院在网上的院概介绍中的一段话:

“而今各种现代化的检治设备遍布医院的每个科室,从美国GE公司的双排螺旋CT、惠浦8500全身彩超、杜邦全自动生化仪、750mV日本岛津电视X机、飞利浦CT、美国太空、马奎、日本福田、日电等43台心电监护仪、日本索尼心电监护除颤仪、美国气动心肺复苏机、装备一流的层流手术室、ICUCCUOLIPAS 纤维运气管境、德国耶格呼吸功能测定仪,德国耶格有创、无创呼吸机、德国西门子900型呼吸机共7台,德尔格全能麻醉机、到与国际同步瑞典进口金宝超200、费森尤斯、东丽血液透析机、动态心电图、全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等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

而中医院内的科室设置一般也与西医无什么异处:设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男性科、小儿脑瘫康复中心、高压氧科、干保科,医技科室有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功能科、心电图室、胃镜室、药剂科等。甚至现在有许多中医院的医师开出的处方中,绝大部分都是西药。

这还是中医院吗?但这就是目前全国中医院发展的方向。而目前国内效益比较好的中医院,说穿了就是西医化比较好的中医院,这是个怪事。

前不久,京郊某县中医院的高档设备近年已超过了县人民医院,此举也招来了众多非议。对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谢阳谷不以为然:“现在没有好的医疗设备、没有好的条件,就没人认可,中医院也是如此。中医院不能拒绝现代科学,更不该画地为牢。”

这种认识的确有些无奈。当记者问:中医院为什么要西医化的时候,一位地方中医院的院长说:“当然是因为中医的收费过低,逼着您走西化的道路呗。”

北京东方医院一位中医骨科医生说:“现在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对病人有利、对治疗有利,而是医院怎样能赢利。像有的骨折病人,手法整复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甚至不用住院,但那才能挣80元,而手术治疗不少能收费几千元,所以现在我们都愿做手术,中医那一套又还给老师了。”

一个变味的东西怎么能赢得市场?一个背叛了自己阵营的人怎么能让人相信?

 

 

然而,中医的西化却有一个大背景,这个背景甚至就是国家政策,那就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关于这个政策,人们争论了几十年,现在依然是个焦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认为,在市场经济时期,中医院要发展,首先要走出特色误区。我们不能僵化地认为,坚持中医特色,就是要拒绝先进的现代医学技术、方法、人才和设备。面对患者,医院医师应该提供科学的诊断治疗方法,周到的医疗服务,而不是考虑中医或西医的门户之见。

但许多老中医并不认同以上的观点。全国著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其实就是用西医替代中医,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消灭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痛切地指出:“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成了事实上的中医西医化。”

陕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华为认为:“窒息中医药的不是中医药本身,而是对中医药认识、定位和政策以及管理模式出了问题,这种现状导致人们对中医学产生了信仰危机。”

可悲的是,除了中西医结合这条路。至今还没有一条适合中医院发展的道路,人们只能在痛苦中等待。

 

 

 

背叛的浪潮

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背叛中医的这股浪潮的发源地恰恰就是中医学院。记者认识一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四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说:“中医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许多学生出去后都做了医药代表。所以我们从大二开始,都在学西医,中医的东西很少看。”

前不久,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除了院领导之外,主要就是毕业班的同学。在会上,同学们的一个共同心声就是对中医没有信心。这实在是一个怪现象,并且这个现象还不仅局限在广西,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都面临这个境况。

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告诉记者:“在中医博士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中医经典了。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

曾有则报告很能说明问题。南京名老中医门诊部主任龚仕明告诉记者,让他们忧心的是,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中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看病时好开成药、丸剂,汤剂方子竟然不会开。

据近年的资料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总学时数3697时,中西医课时比例为65.234.8;北京联合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总学时(毕业实习除外)3048时,中西医学时比例为64.1535.85;全国中医院校中医课时所占比例不到70%,西医课时所占比例大于30%。如果按以上的课程比例推算,中医学院四年的课堂教学,学中医时间实际上只有2.6年,学西医的时间       约为1.4年。四年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只能达到中、西医两个中专水平。

而且,中医学院一般招收的是擅长数、理、化的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通读医古文有困难。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学好中医呢?

所以对中医的背叛起源于中医学院,背叛中医的人有许多是原本打算献身于中医的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中医教育是失败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而中医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信心的危机。中医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能够解决学生的信心问题。”

这是历史的讽刺,也是无情的现实。

 

敢问路在何方?

在中国的中医院在衰败的同时,世界中医热却在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有1000多个中医药机构和民间学术组织,每年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有几十个。中医教育发展迅速,澳大利亚、英国都在正规大学中设立中医或针灸专业,纳入正式学历教育。此外,至少有40个国家都开设了中医、针灸教育。

看来中医并不能轻言放弃,其实从抗击非典到治疗艾滋病都反复在证明着一个结论:“不是中医不行,是我们学中医的人不行。”甚至是关于中医的政策导向不行。

那么,中医院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本身的特点不适合办医院,因为中医自古就是“走方郎中”,没有必要按西医的模式创办医院。而且从市场的经验看,单打独斗的中医往往活的很好,集合起来的中医院却难以生存,即使是生存下来,也是个四不象的中医院。因此要把中医还给民间这对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有利。

在这一观点下,有人主张中医应该进入社区。北京中医院院长王莒生说:“中医可以实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又具简、捷、廉的优势,容易进入社区,容易进入家庭,符合国情。”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医院就应该民营化,不要搞公立中医院,而应该搞公立的中医研究院。“我们医院当然赢利!可我们地区的许多中医院都面临解体。现在的中医院基本上将中医的特色都丢了,与西医院没有什么两样。我的观点是,中医要想保住自己的特色,必须走民营化的道路。”山西运城百年老号盛义堂医院院长王荣挺有信心地说。

但不论中医院将向何方发展,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上除了中医以外,还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保持2000多年不变的活力,这就是生命力,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中医如果不能在中国焕发青春,它一定能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到延续生命的新土壤。如果是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剧。

 


 

信任就是疗效(转载)

 

虽然中医药对一些慢性性、疑难病、老年性病症、功能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有很好疗效,同时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也可以发挥作用。但总体上,人们对中医的疗效抱有怀疑,这也成了中医发展道路上的硬伤。

其实疗效问题比较复杂,它有时并不在疗效的本身,而在其他一些因素上,比如信任的问题。因此,与其总是谈论中医的疗效,不如去谈中医的信任问题。

有两种东西可以促成社会信任度的产生和提高:一种是绝对的权威,人们往往会对种权威盲从而失去判断力,比如第二次世界时的德国;二是广泛的社会认同度、了解度,当人们明确一个事物的前因后果,就会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任,比如1+1=2。显然,中医这两点都不具备。

其实从学术上说,西医的疗效也并非十分确定。法国1963年报道了一千例尸检结果,结果发现误诊率高达45%,也就是说,当一百位走进医院的病人,很可能有近一半人被误诊,误诊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治疗;27年后的1990年初,美国的一家医院又报道了一千例尸检结果,统计后发现,误诊率依然高达40%

根据医学机构调查,在世界8000多种疾病中,有49%的疾病西医药无法治疗。而且即使有些病可以冶,但在治疗的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以胆结石为例,不少患者在胆囊切除之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腹泻或便秘,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

但西医的疗效为什么会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肯定呢?

我们认为,西医的疗效有极大部分是由信任构成的。得了病进医院,医生会用一大堆数字、照片告诉对方: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现在病位在何处、用什么手段可以治疗、为什么用这种手段可以治愈……在这样一堆证据之下,不由你不信。而当你倾心相信它的时候,其实你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

所以,信任就是疗效!

中医缺少的实际上并不是疗效(中医许多药物的疗效相当显著),而是缺少社会的广泛信任。缺少信任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中医师们给病人讲不清楚为什么得病,总是用那些很古老的词汇阐述医理、病理。什么阴阳、什么气虚、什么魂魄……听的人稀里糊涂,将信将疑;讲的人脑子里本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也是将信将疑。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要问远志为什么可以治疗痈疾,老先生们肯定摇头晃脑地说:“苦泄热,温行气,辛散郁。”再比如,如问水蛭和虻虫为什么有活血化淤的作用,他们肯定说:“水蛭咸苦,虻虫味苦,一飞一潜”虽然言之凿凿,但顶多废话一句。

这就是目前的中医,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医医理看不懂,药理无记载,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医的历史是原地踏步的,上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对中医理论的描述依然有效,他说:“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逾病之理由喻人。”

连中医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理论,如何能让老百姓听明白呢?如果老百姓不明白怎么能产生广泛的社会信任度呢?

所以,要解决中医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医的普及问题,而解决中医的普及,就必须把中医理论研究透彻。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很不好。由于对中医基础理论理解的局限,多年来理论界都走的内证道路,用《黄帝内经》证明《黄帝内经》,半个世纪以来,中医理论上没有一项突破性的成果,没有形成现代化的解释语言,结果是病理、病因、治疗等都说不清楚,导致许多人对中医药将信将疑,市场信心明显不足。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宣传不力。中医虽然是中国的国粹,中医的发展虽然被写进了国家《宪法》中,但自从解放以来到2003年,我们从来没有大规模宣传过中医,更没有像普法那样普及过中医知识。从2004年开始,我们才有了中医宣传周。在这点上,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只能说明管理也是将信将疑,而这样的管理者怎样推动中医的发展?


 

 

 

中医不需要科学(转载)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传统医学界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中医现代化。这个口号表面看起来十分振奋人心,它勾画出一幅模糊的诱人画面:如果将现代科学引进中医,中医以前无法解释的东西就会真相大白,精气、经络都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观察到。

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呢?说白了,就是用西医学、或其它现代科学成果来解释、证明、发展中医,其中包括理论的现代化,也包括方法的现代化。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让中医去钻已经成形的套套,钻进去的部分就是科学,钻不进去的部分就是非科学。这是强盗打劫,不是科学研究。

如果再进一步追究“中医现代化”背后的心理因素,那就更有意思了。80年代初的时候,社会上有一股潮流,无聊的文人将此概括成“傍大款”,没有钱的姑娘们穷得心里发慌,找一个有头有脸的靠山,此为“傍大款”。“中医现代化”就有点傍大款的意思。说穿了,这些人在骨子里是瞧不起自己,为了抬高身价,不惜效仿大街上花花男女,厚着脸皮往西医学上靠,不同的是,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喊一声:傍大款喽!

于是,我们终于明白了,“中医现代化”的口号,表面看起来,它是出于一种对传统医学负责的态度,实现上这是一种最不负责任的作法,是在漂亮口号下的胜利大逃亡。这是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但又想赶时髦,又想有所作为人的胡言乱语。

我们认为,“中医现代代”是一个方向性错误。因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用现代化科学来解释、证明中医学,可“中医科学化”并没有取得什么象样的进展;20世纪60年代,社会上又有了一个新名词---“中西医结合”,更是大规模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医 ,但结果怎样呢?《黄帝内经》到今天还是三玄之一,基本上没有人能搞得懂。而且,中医的完整理论被肢解地支离破碎,她就好像是一位漂亮姑娘,正赤身裸体接受一个毫不相干人的检查。是可忍孰不可忍。

问题总要从两方面说,由于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中医人士心里发慌,可事实上,当眼对鼻子面对中医的时候,现代科学家也许比我们更慌哩,他们很可能在私下里这样说:怪事情!我们这么先进的科学,为什么就证明不了原始社会落后的东西呢?我们是真先进,还是假先进?我们敢保证,他们一定有被嘲笑的感觉。

事实上,中医学的存在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证明,因为西医没有这个资格。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最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目前科学不能证明中医,其错不在中医,这个现象也无法说明中医不科学,因此无损中医的清誉。

因此,在理解“中医现代化”口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中医与现代科学有没有可融性?也就是说,现代科学与中医是否在同一个范畴里?现代科学是否能够涵盖中医?

不论我们承认与不承认,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根本就是两回事,从基本理论到实践方法,二者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得不是一条路。相反,中医可以包含现代科学,而现代科学简单、明快的原则却无法涵盖中医学,它们是对立的,没有可融性。英国大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总结说:“中国人以他们特殊的天才发展起了中医学,这种发展所循的道路和欧洲迥然不同,其差别之大可能超过任何其它领域。”

事到如今,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承认:中医就是不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而且要为这种不科学而自豪。再不要心存侥幸,认为中医理论可以与科学相吻合,千万不要再搞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是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它的未来是消灭中医,而不是发展中医。

其实科学也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而已,绝不是惟一方法。大科学家、量子力学发明人之一海森堡曾有一句名言:“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我们提高方法所揭示的自然。”科学就是一种提问方法,中医也是一种提高方法。

不能用科学框定的东西,并不能说明它不正确。氧气是拉瓦辛发现的,难道在发现之前氧气就不存在吗?室女星座距离我们6000万光年,不论发现与没发现,它一直在那里,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爱情这个东西对人类的作用极其巨大,它甚至影响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一个人如果终生没有爱情,寿命肯定不长,但爱情科学吧?不科学!

请记住一个事实:人类历史的进步已经将无数当时所谓的“惟一真理”摆在了荒凉的古迹上,供好奇的后人瞻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