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长大讲堂】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崛起,靠这六条

 txw40 2016-01-02


吕玉波 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原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医院协会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奖章、中国医院院长终身成就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先进个人等。

2015年12月,吕玉波曾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代表团成员,陪同屠呦呦到瑞典参与诺贝尔奖周活动。

编者按

10多年前,广东省中医院曾连工资都发不起,平均每天门诊量仅2000人次。今天,它平均每天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增长了10倍。过去全年住院病人数只有4000多人次,去年已经超过10万人次,门诊人数达到750万人次。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吕玉波总结了六条成功之道。这六条堪称医院管理的“百科全书”。


以下为吕玉波2015年4月17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研习班·沈阳站”的演讲全文。演讲者已审阅。


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已经有80多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刚接触中医药的时候,医院只有500来个床位,今天已经有3000余张床位;过去门诊量只有平均每天2000多人次,现在是每天2万多人次。过去全年住院病人数只有4000多人次,去年已经超过10万人次,门诊人数达到750万人次。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很多都是从失败中感悟出来的。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办好中医院特别不容易,比办好一家西医院还难。(笑)


1找到中医院发展的最佳模式


办好一家中医院,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中医院发展的最佳模式?什么样的中医院才真正姓“中”?如何把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西医院不需要回答的。这么多年来,广东省中医院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想来想去,其中的核心就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这是中医院院长们最着力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讲?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和发展之源。我们在办医院的过程中,提出来专科建设的整个思路是: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从历史责任这个角度来说,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临床经验、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多年,关键就是中医药确有疗效,确实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就要我们中医院来回答。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人类健康这个问题上有它独特的作用。我记得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我们共收治了120多个病例,治疗到50个病例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东来考察“非典”问题,从卫生防务到治疗方法的考察,所有西医院他们都去完了。临走这一天,到了我们中医院,我们向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报告了50个病例的治疗情况,我还专门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说,我们的报告有几个问题:第一,我们的病例数不多,才50例;第二,我们的研究事先没有严谨地设计好临床研究方案;第三,也没有设立对照组。


当时,当着那么多媒体记者的面,美国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马上就说,“吕院长你没说对,非典是人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疾病,不要说你们中医院事先没有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没有设立对照组,西医也没有,我们考察了几家西医院,再跟你们比较,就发现你们有三个特点:第一,平均退热时间比单纯用西药要短;第二,退热以后没反复;第三,你们的平均住院日比单纯用西药短。这之后,当香港发生“非典”的时候,香港医管局就带着一大帮香港专家到我们这来考察,还邀请我们到香港跟他们一起去抗击“非典”。


2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沃土


怎样提高临床疗效?首先,人才是关键。我们在办医院的过程中,着力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沃土。这实际也是当年上海国医大师颜德馨的建议,我们把他请到医院来带徒,他给我们提出的,说吕院长你要把这个医院办好,我建议你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办一个纯中医的医院,不用西药,办一个纯中医的病区;第二,一定要为中医药人才成长营造一片沃土。这几年来,我们就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1、构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很多中医药人对中医药缺乏信心。怎么样把这批人转变过来是关键,我们就在这方面下功夫。


我们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鼓励中医药人才学中医、用中医、钻研中医,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在分配机制上,我们把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中医药疗效的评价,作为考核科室的重要指标,你科室工作做得好不好,首先看你在临床上使用中医药的情况,而且还要看疗效,光使用不行。看他有没有用特色疗法,特别是住院的病人,有的医生一上来就按照西医的常规来做,做完了就帮他开几副中药,都是搭配的,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对疗效进行评价。


此外,在人员选用上,重中医水平。现在人事晋升、职称晋升要去考,但我们不是一考了之,你考回来后,你还得通过医院对你中医水平的考核。比如说,住院医师要升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要升副高,那你必须有跟师半年以上的经历,你要拿出业余时间去跟师、跟门诊。副高升正高必须通过指定必学经典的背诵考试,考过了才能够晋升职称。


2、营造中医药人才茁壮成长的环境氛围。


比如说,我们每年根据我们国医大师要求和书目开展温书工程,今年要温的书是《伤寒杂病论》,大家都围绕这本书来读,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中医年”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大家不断地感受到自己是中医药人,要在中医药临床疗效提高上做出努力。


在管理机制上,医院跟科主任都签订目标责任,把中医特色、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中医药的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指标。比如我们有一条,你有没有安排年轻的医生脱产跟师,就作为一个科室的评价指标,这种跟师不仅在广东,还在全国范围内跟师。为了让医务人员更好地成长,我们特意引进不同流派,不同的流派引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然后希望各种各样的流派都能够在我们医院成长起来。


其次,中医要提高疗效还有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中医思维。中医能够成就今天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先辈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的总结,而他们总结的整个指导思想就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包括《易经》里面的很多思想。因此我们要求副高升正高的同志,都必须经历过中医国学思想的培训,我们在医院内开展中医思维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特别希望引发争鸣。以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争鸣,我们特别构建了网上的讨论区,希望大家有争鸣可以在网上进行,有疑难病例可以拿到网上去讨论,有好的经验可以拿到网上去,逐步积累,就成为了医院的一批宝贵的知识财富。


3、为中医药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我们的目标就是所有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的医生,其发展都能够形成一个轨道,医院推着你沿着这个轨道走,越走越好,越走越高,成为行业佼佼者。所以我们对整个在职教育提出了“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深钻研”的观点。“厚基础”就是把基础打牢;“强能力”就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的提高;“宽知识”就是要有宽广的知识,中医不仅要掌握一个流派,也要涉猎多个流派,不仅要懂中医药知识,也要懂现代医学知识,不仅要懂临床,也要懂科研;“深钻研”就是要在某一个领域里面钻研下去,既鼓励某个专科的钻研、某个重点病种的钻研、某个技术的钻研,也鼓励某个流派的钻研。


同时我们创造条件让大家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因为我们觉得这三条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本之路。“读经典”就是推动大家背诵经典,并且创造条件请高手来解读经典。“跟名师”,我们不仅组织大家跟本院的名师,还跟全国的名师,目前在我们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带徒名师有130多个,两届国医大师共有60个人,有27人已经在我们医院带徒,我们希望他们最好的经验能够在广东省中医院落地、生根、开花。


师带徒是中医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但是师带徒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好。首先,老师有很多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徒弟们能不能意会到老师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其次,老师带的徒弟数量还是有限。那么,能不能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技术将老师的隐性只是显性化呢?通过信息技术广泛传播老师的经验,加快知识的传递速度呢?我们专门用信息技术构建了知识管理系统,希望能够把老师的经验原汁原味地保存,同时把他们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让更多人能掌握。在去年亚洲的知识管理大赛里面,我们就获得了亚洲最佳奖,就是通过这个知识管理系统来传递中医经验,开展传承工作的。所以,我们把中医知识、浩瀚的古今文献、名老中医经验都整合在我们的知识库里面,让我们医生能够很好的围绕主攻病种、围绕自己的专科提取有关知识,帮助他应对临床问题。


3围绕病种和临床关键问题,挖掘整理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精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过去,中医人往往要靠个体的实践,积累经验去提高水平。师带徒也是一条线下来,都是少数人实践形成的经验。而我们要为患者提供最好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方案时,能不能不仅是纵向,还横向吸取历代中医的实践经验,把我们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形成的中医药文献,都整合在我们的方案里面去呢?特别是在民间有很多很好的东西,能不能把它整合在一起,形成最佳的诊疗方案呢?


1、挖掘和整理历代经典文献和古今的研究成果


从对疾病的认识、到症候规律的把握,从病因到病机,从治疗思想、治疗原则,到理法方药,从特色疗法到单方、验方,从生活起居到调养护理,完整地整理出来,用以指导临床。


2、挖掘整理全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我们要求各重点专科,要挖掘和整理全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里面既包括国医大师,也包括五批的国家师承老师,总共有700多人,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对应的把这些东西学到手。专科要与对应的全国名中医、名家建立学术联系,甚至建立师徒关系,而且鼓励他们把这些老师引进到医院来成立工作室,我们现在成立了差不多50多个名医工作室,每个名医工作室都给予资助,先把工作做起来,把这些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跟本专科结合在一起,因为每个老中医都有他自己的专科特长,你这个专科最具代表性的名医是谁,我们都希望跟他们建立学术联系,让他们的精华思想都能在广东省中医院落户。


3、挖掘和整理本院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我们医院八十多年的历史也成就了自己很多的名医,不能光把别人的拿过来,自己的不整理,让他失传。所以我们把自己的经验,也包括有一些虽然不是名医,但是他有一技之长,我们觉得这也是医院宝贵的知识资源。比如说,我们有些医生,学历不高,但是他看某些病种的效果特别好,这些经验也要总结,希望他成为医院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么多年来,医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流派,我们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流派的界定,以及流派研究室的建设要求,到前年我们医院成立80周年的时候,一个着重点就是梳理医院的流派,用这种方式来庆祝自己的院庆,成立了大概17个本院的流派研究室,希望这些流派能够延续下来,发扬光大。


4、挖掘和整理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


中医有很多非药物的疗法,效果非常好,我们跟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已经进行了五届“杏林寻宝”,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各个特色疗法。最近国家有一个重大项目“中医传统知识名录”,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在各省整理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疗法,我们也跟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围绕他们整理出来的知识名录,去寻找一些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科,叫传统疗法中心,他们的任务就是承接这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到的特色疗法,把他们规范化,进一步发展,研究他们,应用于临床之中。


有时候我们寻找到的一些特色疗法,这个特色疗法的持有人往往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问他“你这个特色疗法治疗哪些病特别擅长”,他常常给我们一个回答——“我们什么病都能治”。不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特色疗法确实有用,但是它有一定的适应症。比如有一位特色疗法持有人,他治疗寒湿性的关节炎效果就特别好,但是治疗不够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和可重复性,所以慢慢我们把这些传统疗法的东西梳理到一起,规范起来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这样在临床上就有很好的效果。


5、挖掘和整理安全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


这一块绝对不能忽视,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民间的单方、验方非常有效,一招鲜、一方灵的情况经常出现。作为一家大型三甲中医院,能够从我们规范化的、医疗安全的视野去看它,把它们整理出来、挖掘出来,这非常重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有一个病人,他得过两次肿瘤,做了两次规范的化疗。当我们接诊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造血功能了,只能靠输血过日子。原来一个月输一次,后来28天,26天,输血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了,后来说找中医来看看行不行,就找到了我们。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控制住他输血不断缩短的间隔时间,但是始终没有恢复到不输血就能够维持生命的水平。我们在民间挖掘的一些单方、验方,在临床应用之后确实有效果,而且安全,用在他身上很快就显现效果了,慢慢变成30天、两个月才输一次血。一年后到协和医院体检,发现他的造血功能恢复了,不用输血了。问他怎么实现了,他说就是吃中药。协和的医务人员说“传统医药救了你的命。”


4以“临床路径”为抓手、推动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和运用


西医做临床路径,中医也能做临床路径。当初我们为什么做临床路径?从管理的角度是这样来思考的。临床上,遇到住院的病人,我们的医生肯定就先想到西医的治疗常规,很少马上想到中药怎么上,当时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样从行政的角度推动医生首先考虑中医药对于病人有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呢?能不能真的贯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呢?


当时我们就想到,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按路径走,这个路径通过专家共识,设定现在你必须用中药那你就必须先用中药,但不能说为了用中药而中药,必须有循证证据证明安全有效才用,不然就违反伦理了。做临床路径,中医跟西医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西医可以根据最先进的指南,把这个指南时序化,可能就把这个路径做出来了,但是中医由于学术特点不一样,首先要形成一个优化的治疗方案,就前面挖掘这么多东西出来,你怎么去取舍,哪些是更优,两个老中医面对一个疾病,他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思路,谁更优呢?我们在临床实践里面,就深深感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它有时候根本不是谁最优的问题,而是谁更适合什么样的情况、更适合什么样的症候。


此外,浩瀚的古文献里面记载的东西,可能有些是自相矛盾的,你又怎么去取舍呢?我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文献评价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一个是整合文献里的精华,一个是名老中医的经验、一个是对自身临床经验的回顾性总结,同时运用专家共识的办法,形成目前最好的中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这样做尽管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比原来要好,可以一步一步地去提高。但是我们必须遵从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去形成最佳的诊疗方法。我们这一套方法,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的资助,今年我们在省里面做报奖的时候,得到了中医、西医的共同认同,给我们拿了一个“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在做临床路径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病、一个病地展开研究,明确发挥中医的最佳切入点和最佳环节,使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发挥得更强了。


5探索中医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优势, 纠正中医等于“慢郎中”的偏见


这点我们也在实践中探索。前面给大家汇报过,老中医希望我们建立一个纯中医的病房,当时我们就思考,建怎么样的病房,为什么要建这个病房?如果你拿慢性病去建一个病房,这些病人单纯用中医没问题,但是这部分病人在门诊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住院呢?


现在提倡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实际上给我们地区的最高水平的医院提出了挑战,比如说你是一个县级中医院,无论你是三甲还是二甲,你在当地应该是最高水平的,那么它要解决的应该是急危重难治病人,如果我们中医院没有能够解决急、危、重症问题,分级医疗管理,就吃亏了。


在急危重难这些问题上,怎么发挥中医药的特色?我们首先建立一个病区,收治目标非常明确,必须接收急危重病人。通过中医药解决急危重病人的问题,这部分很有空间,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经典病区,组建中医经典应用临床基地,着力探索中医药在应对急危重患者的临床优势。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一定有很多应对急危重病人的经验、方法,而且很多病人也不适宜用西药。


五年下来,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广东的肺炎患者比较多,我们从探索肺炎开始,在救治中度和重度肺炎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当然我们是在保证安全,不违反医学伦理的前提下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们专门找一个原来在ICU干了十多年的、有中医背景的专家,他尽管年轻,但是对急危重症救治这一套非常了解,这个度掌握到什么程度非常重要,探索下来450例,95%最后全部用纯中医的办法解决,只有5%的病人用上了西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我们又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等病种,希望不断的去探索用中医药解决急危重患者的路径、方法,为我们国家的危重医学做出贡献,同时跟急诊、ICU形成铁三角,探索中医药在心梗、败血症、多脏衰的病种上怎样发挥作用。


6关注生命全周期,建立“治未病”中心, 形成预测、预防、干预、养生、治疗、康复的“生命链”


我们要不断扩展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发挥的范围,我们觉得非常重要。过去中医院集中很多的精力在治疗疾病上,但是中医在预防、保健、养生这方面的特色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起来,所以我们从2006年开始就建立了一个“治未病”中心,就是探索这么几类病人:


第一类,按照中医的体质辨识,体质偏颇的病人。


第二类,有一些人按照现代医学的体检,每年的指标都向坏的方向发展。比如说血压、血糖、血脂一年比一年高,但是他又没达到疾病诊断的那个水平,还不能诊断他是糖尿病,也还不能诊断是高脂血症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让这部分健康人不要再往严重的方向走,回到正常的状态,在中医药领域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


第三类,慢性病。慢性病的这部分病人,能不能把他管理起来,用中医的方法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他延缓慢性病往恶性方向发展的时间,减少并发症。


在“治未病”这个领域,我们大有可为。而且现代医学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年他们的发展趋势也在发展变化,他们把预测、预防、干预作为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中医药不发展,那我们真的在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大潮上,就淹没了自己,失去了特色与优势。这几年探索治未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深感到,随着我们国家人民生活的发展,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针对这三类人群的需求形成了服务包,以服务包为知识资本,跟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研习班”简介


“全国中医医院院长管理研习班”是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面向全国的中医院院长推出的高级医院管理培训课程。拥有吕玉波、陈达灿、王耀献、范吉平、唐旭东、房敏等55位国内最优秀的医院院长担任授课导师。目前已在广东、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等20余个省份举办了超过20场培训班。培训了近3000名中医院院长。


中国中医药报社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是我国中医药领域内的最高媒体。旗下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挥中国中医药报国家级媒体的平台价值,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各方力量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广大的企事业单位服务,成为中医药管理者,中医临床专家的良师益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