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的学习方法

 中原高考678 2014-01-08


 

实用的学习方法

 

2.3一个月提高20分的方法

   有个母亲来问孩子的数学。她说还有一个月高考了,孩子数学很差,怎么才能快速提高?我就跟她说,我有个方法很简单,只要你照着做了,一个月数学提高个20分没有问题。那个母亲将信将疑。我跟她说你就做两件事情:第一,让孩子把数学考试大纲拿出来,对着知识点想。凡是一看就知道的就打上勾,凡是看了之后完全不知道大纲上说的那个点是个什么东西的,就打上叉。凡是打钩打叉的都不要看,专看剩下的那种看了之后好像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又觉得说不清楚的那种,把数学书翻出来仔细看上几遍。这是一。第二,把前几年的高考题拿出来做一下,凡是会做的不要理它,根本不会的也不要理它,就是感觉好像会做,但是却拿不准的,把它们彻底给拿准了,吃透了。就行了。结果就用了一个月,那孩子数学成绩真的就提高了20分。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

 

    如果有一门科目特别特别差,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那么我建议这个同学可以直接去跟老师说明情况,有些作业中的难题可以不做,多做一些简单一点的题。与其很痛苦地去解决一些自己水平根本达不到的题目,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回过头去把以前的基础打牢。只要自己把分寸掌握好了,老师的讲课水平有时候跟你的理解能力或者说兴趣不一致,照样可以把这门科目学得很好的。明白了吧?"       

"嗯,明白了,那我明天就开始自学数学,再也不理我们那个数学老师了。"  

"NoNoNo,这可不行。天理良心,我可没有教你再也不理你们数学老师了--我一向很尊师重道的。而且我也没让你自学。她上课你还是要认真听,该怎么记笔记还怎么记。我是跟你说,在你的课堂以外的其他时间,你不要因为你们老师的缘故跟数学过不去。如果你的数学老师批评你批评得不对,你也不要往心里去,按照自己的数学水平一步一步来就对了。"

 

 

学习的第一原则
  1.日积月累的进步最可怕:  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模式。沿着阻力最小(也就最简单)的方向努力,就像从高处往山下滚雪球一样,看起来每滚一圈雪球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却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膨胀速度惊人。对处于及格水平的学生来说,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努力,看起来每一天都进步不大,但积累下来,一两个月的时间提高20来分,其实很容易。希望自己在某一门学科取得快速进步的人,可以立即把本章中的方法用于实践,看看效果如何。
  2.学习的难度和强度是有区别的:  题目难度太大,对水平不够的人而言,再努力去做,收获也有限。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毅力、不怕吃苦、想不顾一切提高成绩的人,那么,你不应该把吃苦精神用来增加难度、啃难题,而应该增加强度,尽可能的多做自己感觉中等或中等偏下难度的题目,做得熟练了,必然会有提高。所以,放弃一些很难的题目并不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是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吃苦耐劳。也就是李大鹏所比喻的"不吃鱼头,专吃鱼身"。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日常学习的乐趣,主要来源于学习本身的成就感:  只要能感到自己取得了进步,就会自然地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果屡遭挫折,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对自己丧失信心。多做跟自己水平相符的题目,可以让自己不断地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也就保持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缺乏毅力,其实解题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毅力,其间的秘诀就是不要理会那些明显超过自己现在水平的题目。如果能在解题中找到乐趣,那么这种乐趣将比外部的奖赏更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4.题目的难度会随着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当你把那些半生不熟的题目彻底做熟以后,你自然就会发现原来那些"全生"的题目也就随之变成了"半生不熟"的题目,成为你下一步吃掉的目标。不要瞧不起那些看起来简单的题目,黄金就藏在其中。具体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半生不熟"的,你自己最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李大鹏反复强调要"凭感觉"的原因。
  5.勇于和老师沟通:  告诉老师,你自己的水平如何,哪些题目可以不做。老师会理解的。但是不能完全丢开老师,去搞自己的一套。应该以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布置的作业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做一些微调。
  6.为什么要把这个原则放在所有学习方法的首位?:  因为它最简单,也最实用。如果你看到这里不小心把书掉进火里烧毁了,那么只要你记住这"一支火箭"--看书挑简单的看,题目挑简单的做--你仍然可以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取得进步。如果你记住了所有的学习方法,却忘掉了这一条,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记笔记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则
  第一、记录知识的体系或者说老师的思路  比如这节课老师讲了三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一级一级地把体系和思路理清楚。看起来就像我们教材的目录一样。如果更前进一步,可以学习画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画成一幅思维导图,这样就更好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整理成目录形式的笔记,还是画成思维导图的笔记,目的都是一个:"提纲挈领,理清思路"。这跟做读书笔记是一样的。

    第二、记录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知识点。这个很简单,只要老师说:"这个要记下来。"或者故意重复说几遍,留出记录的时间,你就详细地记录下来。还有就是当时听不懂的,也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去体会或者拿去问老师。
  2.难点:就是觉得自己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以前没有想到的部分。比如老师讲了三道例题,其中一道很简单以前做过,就不必记录。如果有一道对你很有启发,觉得这是一个新思路,就记录下来。或者老师突然提到什么东西,你觉得很新鲜,也可以记录下来。
  第三、简略,迅速,不能耽误听课:  上课最重要的是听和理解,然后才是记笔记。如果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内容反而没有听清楚,或者只是听见了记下来了,但是没有动脑筋思考,这样的效果就会很糟糕。所以记录的时候,尽量用自己能看懂的简写、关键词等,字迹比较潦草也无所谓。只要第一点做到了,这个笔记框架清楚,里面的内容乱一些不会影响以后的复习。记录老师讲的例题时,你没有必要完全照抄整个解题过程,只要把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记下来,以后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看一下几个关键点,就能回想起来具体解法

 

 

提高记忆力的第一原则,就是:寻找知识之间的规律是提高记忆力的最佳途径。

   "千万千万记住,提高记忆水平不能靠死记硬背,它需要:
  第一,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彻底理解,把它的意思弄明白,把它和其它知识的关系理清楚
  第二,寻找知识内部的规律
  第三,根据规律来逐步记忆

 

 

   中高考的大题得分,主要是按照得分点给分。文科类的大题,像历史政治这种呢,就是看你的框架对不对。标准答案里面的那几条你都有了,一条2分,三条6分,就这样。一些细节其实不影响。理科类的大题,像数学物理呢,就是看你的过程对不对,那几个关键的步骤有没有写出来,一个步骤2分,大概也这样。

 

 

不理解,无记忆
  1.记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人脑不应该去和电脑比拼记忆力。我们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挑战自己的记忆力,而是为了在中高考中帮助我们解题,或者用来解决别的实际问题。有意义的东西才去记,没意义的东西就不要记。
  不要迷信一些花里胡哨的记忆诀窍。比如,不管是用"谐音法"还是"图形法"还是别的什么方法来强行记忆圆周率后的几十位数字,这些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有这个功夫,不如多解几道数学题,对提高数学成绩更有帮助。
  2.根据知识的用途来决定记忆的重点:  并不是所有需要记忆的东西都要记得一清二楚才算"记住了"。只要得到了我们背一个东西所希望得到的收获,就算"记住了"
   
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公式的记忆,目的是为了计算解题,所以重点在于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用起来才灵活;语文的诗词和文段,重点在于理解它的构架和文笔,写作的时候才能借鉴,至于个别字词记忆有点小差错,其实没什么关系;历史政治知识的记忆,重点在于记住历史事件的脉络和政治理论的逻辑结构,在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用得上,至于具体的表述,不需要记得一字不差;英语文章的背诵,重点在于加深对单词、语法和句型的理解,背完之后把文章忘了都没关系,记住文中有用的语法和句子结构就行。

3.只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记忆=90%的理解+10%的背诵。花在理解上的时间一定要比背诵的时间多,这样学习才有效率。没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死记硬背,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记得慢,忘得快;第二、记得快,忘得更快。  如果有一些知识记起来很痛苦,或者不断地背又不断地忘。首先要怀疑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自己对这些知识有没有彻底理解。
  4.彻底理解是指明白过程而不是记住结果  在某一块知识的内部,如果你知道它里边最简单的概念与最复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那么你对这一块知识,就算彻底理解了。它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5.把握知识的规律可以让记忆事半功倍  在彻底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的规律,可以让我们的记忆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