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年近50亿6013个教育项目捐赠令人动容

 指间飞歌 2014-01-08

导语:据香港媒体报道,1月7日邵逸夫爵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可惜抢救无效,邵逸夫爵士享年107岁。邵逸夫为国内公认的慈善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机构遍布中国高校,类似这样的慈善行为,邵逸夫已经进行了数十年。据编辑不完全统计,邵逸夫生前共向内陆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 [全文] 

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 逸夫楼遍布高校(组图)

    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 逸夫楼遍布高校(组图)

  【数字】25年近50亿6013个教育项目捐赠令人动容

逸夫楼遍布中华是什么情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知识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站立起来,教育当成为重要一环。邵逸夫先生远去了,但是他留给我们很多精神上的财富。其实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好事。邵逸夫数十年捐建逸夫楼,让人们记住了这位老人的无量功德,一代代人看到这座楼都会想起这位老人。教育慈善映照社会文明,中国,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详细]

教育部:邵逸夫已向内陆教育捐款近47.5亿港币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陆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邵逸夫先生的赠款项目,采取捐款与项目单位资金配套的方式,在内陆31个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研究中心等,有效地促进了内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详细]

对内陆教育贡献突出6000“逸夫楼”遍布全国学校

  原暨南大学校长周耀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正是在邵逸夫基金会的资助下才得以顺利竣工。上世纪80年代末,邵逸夫先生通过基金会在内陆资助了很多学校,邵逸夫体育馆是第三批资助对象。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于1989年动工,1991年5月竣工,当时由邵逸夫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400万元兴建而成。“当时暨南大学办学环境较差,完全自筹资金有困难,邵先生的1000万元资助相当珍贵。[详细]

地图上近3万座的“逸夫楼”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

  1987年向内陆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陆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1988年在美国旧金山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市的慈善福利贡献,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其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2013年向内陆教育事业资助两亿港元,为16所内陆大学建设教学设施,及参与浙江大学兴建邵逸夫医疗和医学研究中心之用。[详细]

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逸夫楼”是一座座慈善的丰碑

  当下中国,还有很多孩子在条件简陋的教学楼里学习,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图书馆为何物,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像样的操场,还有好多孩子用纸团当做足球来踢……我们缅怀先生的同时,还要将他未竟的事业还要继续下去,将他的慈善之心之行发扬光大。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像先生这样的人,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实现最大价值。[详细]

邵逸夫对教育的捐助简明直接


  【追忆】“逸夫楼”伴我度过整个学生岁月

我上的每个学校几乎都有逸夫楼 谢谢先生

“我上的每个学校裡几乎都有逸夫楼,谢谢先生,先生走好。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这洋写道”伴随著内陆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逸夫”这个名字绝不陌生。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於支持内陆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鐘。邵逸夫先生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楷模,对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让他在祖国内陆享有崇高的地位。[详细]

90后学生不识邵逸夫 最好悼念就是逸夫楼还在教学

中午1:30正是午休的时候,为了备战期末考试,不少学子仍然在教室里自习。年龄都已是“92后”的学生们在与红网记者聊天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已经不知道逸夫楼名字的由来,也更不知道邵逸夫与逸夫楼的关系。“从进校开始就都叫逸夫楼,但还真是没具体想过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今年读大一的刘同学说,在学校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逸夫楼,但却很少去找到这栋楼的故事。[详细]

学生回忆逸夫楼:连遭地震却安然无恙

逸夫楼连遭地震却无恙,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湖北南漳县实验中学的逸夫楼,他在那里上初二,共五层,还带地下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正和同学在楼里上课,电灯、吊扇都在晃动了,反应快的同学忙喊“地震了”,老师紧急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集合。直到完全没有震感了,大家才回到教学楼,发现楼内一切都安然无恙,大家纷纷称赞逸夫楼质量过硬。 [详细]

逸夫楼诞生记:与官方合作配比捐赠

20年前,香港大亨邵逸夫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逸夫楼”,向中国一代师生展示了“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教学楼模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逸夫楼”几乎是各大高校学校交流和重大接待活动的首选之地。邵逸夫基金在内陆教育捐赠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创了配比捐赠的先河。根据管理办法,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采取捐款与项目单位资金配套的做法。基金会要求捐赠高校的建筑物,项目单位确保能够提供不低于1:3比例的配套资金。对于基础教育领域,配套资金比例不低于1:1。[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