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15固肾方(徐嵩年)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固肾方(徐嵩年)

 [组成] 黄精30克熟地15克细辛3克大蓟30克小石苇30克益母草30克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覆盆子 30克核桃肉15枚 [功效] 补肾固精 [主治] 本方使用于慢性肾炎后期。因长期尿蛋白流失而出现肾气虚衰证候,如腰酸痛,耳鸣眩晕,性欲减退,遗精带下,两膝萎软,面足轻度浮肿,或形寒怕冷,大便时溏,小溲清利,或咽干痛,失眠烦躁,舌淡胖,脉沉细,或舌质红,脉细数。 [用法] 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 方中黄精、熟地滋补肾阴;杜仲、细辛、补骨脂、 覆盆子、核桃肉补肾固精,兼温肾阳,大蓟、小石苇、益母草清热利尿通淋;全方固肾摄精,阴阳互济,补涩通利并用。 [加减] 肺脾气虚,少腹胀坠,小便不畅者加升麻9克、党参15克;体虚怕冷,常易感冒者加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 9克;皮肤感染湿疹者加地肤子30克、白藓皮30克;关节酸痛者加徐长卿30克、威灵仙30克、金雀根30克;小便短赤或涩痛者加滋肾通关丸15克;尿检有颗粒管型者加扦扦活30克。 [按语] 临床所见到的慢性肾炎患者,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长期尿蛋白流失不止。据统计,100例中治疗前尿蛋白++以上者占 96%。《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慢性肾炎患者病本在肾,、肾失封藏是尿蛋白长期流失的病理机制,尿蛋白属人体精华,长期流失必然导致肾精不足,故阴虚当为病本。但病程日久,阴损则必及阳,故临床亦常可见到浮肿,面白、怯冷等阳虚见证。治肾时必需依据“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原则,使阴阳相济,并根据尿蛋白长期流失的临床特点,补涩并用。“固肾方”以黄精、熟地等滋阴,以补骨脂、杜仲、细辛、核桃肉、覆盆子等补肾固涩,对病程日久,尿蛋白流失不止、具有肾虚症候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