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化痰平喘汤(邵经明) [组成] 炙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苏子9克炙甘草6克 (功能] ’温散解表,理气降逆,化痰平喘。 [主治] 哮喘,凡外感风寒或痰饮所致者。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以喘平为期。 [方解] 有关历代文献记载中,哮与喘多分别论述。《东医宝鉴》云:“呼吸气促谓之喘,喉中有声者谓之哮”,又说:“哮即痰喘甚而常发者。”从而说明,哮可兼喘,而喘不一定兼哮。据临床观察,哮与喘的临床表现都没有离开呼吸急促,故现多合称之为哮喘。本方所主治之哮喘,为临床最为常见者。其病因多为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内伏痰饮上逆,壅塞气道,故出现喉中痰鸣、呼吸急促,难以平卧。治疗用麻黄、杏仁、桂枝为君,温散寒邪以解表,可使肺气得以宣通;内伏痰饮、故用陈皮、半夏、茯苓为臣以消痰化饮;佐甘草增强祛痰和中健脾之力;加苏子为使,其有助陈皮、半夏理气降逆化痰之功。本方具有温散解表、理气降逆、化痰平喘之作用和配伍相得益彰之妙。 (加减] 内有痰火、微感外邪,证见微恶寒,身壮热,痰稠色黄,吐之不利,舌苔干燥或色黄,脉数或滑者,此乃寒束痰火之哮喘,本方减去桂枝、苏子,加知母、贝母、生石膏以清热利痰平喘;如病程较长,损及于脾,健运失司,化生痰饮,4上注于肺,阻塞气道,喉中痰鸣,舌苔白或腻,脉象缓弱,此乃脾虚痰湿所致,治疗宜遵李士材所说;.“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本方应加党参、白术补中健脾;寒甚加干姜温化痰湿,喘可自平。年老病久,肾虚失纳,下元不固,动则即喘,登高加剧,此乃肾不 纳气之虚喘,本方慎用,以免虚虚之虞,改服都气丸或麦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可服金匮肾气丸(病情需要也可改为汤剂),坚持长期服用,缓缓图之。此类方药具有益肾气,固下元,壮水益火,治疗虚喘之作用。 [按语] 本方系由《伤寒论》方麻黄汤加味而成,功擅辛温解表化痰平喘,对于外寒束肺之寒喘有良效,对于热喘、虚喘则不宜用之。另外,本方是祛邪之剂,故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附 邵经明简介:邵氏生于1911年,河南省西华县人。现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邵氏幼读私塾,1927年从师当地名医,1935 年受教于承淡安先生,深得真传。临证重视现代医学检查,对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治疗颇有心得。对针灸治疗哮喘、急性阑尾炎等病亦有独特经验。 通讯地址:河南中医学院。 邮码:450003。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内科医案药方》